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13588400000026

第26章 苏轼

苏轼(1036—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苏询子。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汕朝廷”罪贬滴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尚书。后又贬滴惠州、儋(dān)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下面是苏轼的几则故事。

有一年春天,苏轼和他的好友共同到庐山去游玩。庐山景色优美,空气清新,苏轼等人说说笑笑,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苏轼等人觉得该回去了。这时,他们只顾观赏沿途的美景,竟然迷路了!他们找到一位长年在庐山打柴的老汉来引路,这才走了出来。离开庐山后,苏武感到庐山很神奇,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为《题西林壁》来表达自己游玩庐山的感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廷经常受到排挤。苏轼看到自己的主张得不到支持,主动请求外调,先到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做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高生产,做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苏轼非常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听说长江边的赤壁景色十分怡人,每年都有好多人去那里游玩,又是三国时期曹操与诸葛亮、周瑜展开大战的地方。他就邀请了几个朋友,在一个月色迷人的晚上,乘一只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看到悬崖绝壁,水声滔天,不禁触景生情,写了一篇《赤壁赋》。从赤壁回来后;苏拭仍久久不能忘怀赤壁的美景,又即兴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但是,苏轼在地理上犯了错误。他去的赤壁在黄州,而当年周瑜火烧曹军,大败曹操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黄州则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也因此而得名,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大文学家而称这里为“东坡赤壁”。

苏轼虽然在文学方面成就巨大,但在官场上却十分失意。20岁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到京城赶考。主考官是欧阳修,正在从考生中物色有才华的人,第一场考完,他阅到一篇文章,高兴地拍起手来。

由于试卷是密封的,欧阳修不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欧阳修想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的人一定不简单,他猜测这个人可能是京城里很有名气的文人,但他又不能肯定。直到发榜的那天,欧阳修才知道,那个写精彩文章的人是刚刚到京城的年轻人苏轼。

那时有一个惯例,每年考取进士的人都要去拜见主考人,苏轼也照例去拜见了欧阳修。欧阳修跟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气度不凡,谈吐大方,文采出众,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年轻人。苏轼走后,欧阳修对他的朋友说:“这样的人才真是难以遇到,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

苏轼虽然考中了进士,由于受到诬告,被贬了好几次,最远的一次被贬到今天的海南。在被贬到湖州的时候,苏轼看到地方豪强恶霸作恶多端,就写了一些诗讽刺这些人。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被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员利用,诬告他诽谤朝廷,皇帝一怒之下撤了苏轼的职,把他关进大牢,想把他处死。后来宋神宗继位,才把苏轼放了出来。

苏轼一生在诗、词、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写的《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答谢民师书》等都流传很广,为后人传颂。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同被列入中国文学“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