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13588400000030

第30章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旧,南宋江西婺(wù)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任秘阁修撰等职。积极主张抗金。师事李侗(dònɡ),为二程(禛、颐)四传弟子。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朱熹的故事。

朱熹到漳州府上任时以圣人的“除强扶弱,仁义爱民”自勉,他在州府门两侧设立了布告,以公布自己的主张。第一张布告上写道:“州府里的任何人不得占田抗税,侵害贫弱。”之后在处理几起案件中,他集中打击了一些豪强,名声便在百姓中传开了。

一天清晨,有人在衙门前击鼓,衙役立即传报,朱熹马上升堂,召唤击鼓人。

这时,只见一个身材瘦小、衣裳破烂的汉子扑倒在地上,连声呼叫:“老爷,替小民伸冤啊!”

朱熹问道:“有何冤情,从实细细讲来。”

“小民王二喜,早年祖上留有一块山清水明的坟地;无奈家贫,宝地被乡里一个大姓强占。他倚仗豪强,硬是把他那死去的老子葬在我家祖上的坟顶。大人为官廉正,除强扶弱,小民特来求老爷公断!”

朱熹打量了一下告状人,觉得他面色饥黄、满脸愁苦,便有了几分同情。于是,他叫人把被告人传至府衙听审。

那个被告的大户叫胡实,已是胡子花白的人。他到了府街大堂,也不知出了什么事,站着作揖道:“老爷,吩咐胡某前来,不知有什么事情?”

朱熹见他一点也无惧色,心想这人平日一定霸道惯了,于是把惊堂木一拍说:“有人告你强占贫弱祖传坟地,你要从实招来!”

胡实一听愣了,争辩道:“老爷,那坟地分明是我家祖传产业,先父礼葬时,从未听到外人异议,怎么说是侵占人家坟地?”

原告见老爷在斥责大户。立即开口作证。于是,两人在公堂上,激烈地争辩着,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朱熹一时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说:“常言道,口说无凭,必取实据,你等敢随本府到实地探明实情么?”

“敢!”王二喜与胡实都大声答应。

“立下字据,言不实者加倍处罚!”。

“好!”两人立即画了押。

朱熹带了府吏、衙役,连同王二喜、胡实等,来到墓地察看。他是很懂地理风水的人,第一眼就觉得这是一块宝地。山清水秀,难怪有人争夺。

“老爷”王二喜一到坟地便嚎陶起来,头额砸在石阶上,“我对不起祖宗啊!”

“老爷,”胡实指着一座新坟说,“这是先父在世时留下的,还请泥水工匠数人修理过,有几个留在本地,可以作证。”

朱熹思忖着:一个说是新坟,一个说是祖坟,到底挖没挖过,一掘便可从土质层次中判断。他令人取来锄头,在坟地四周挖掘3尺,看个究竟。

有个衙役挖着挖着,锄头哐当一声,砸到一块青石上。他把那块石头挖出,发现是块青石墓碑。朱熹令人取来清水,把青石上的泥垢洗净。他走近石碑,看到一行刻字显示出丧葬人的姓氏名,其中刻着“曾孙王二喜”几个字。朱熹看罢满脸怒气,盯着胡实:“你自己看去!”胡实一看大惊失色,哺哺念叨:“这墓碑怎么当时清地时没有挖到?”

朱熹一听十分生气,下令道:“把本案双方人等带上,回府!”朱熹狠狠转身,打轿回衙。他一坐上案座,立即拟了文书,把坟地判还原告王二喜,并令被告胡实立下契约,回家后将坟地租银按年交付原告,按本地乡俗等待下葬7年以后,把新坟的尸骨收拾迁出,交还坟地。

迁坟那一天,乡里围观的人很多。朱熹觉得做了一件大事,也想去看看那胡实低头服法的情景,再听听那些百姓对本案的赞颂。他穿了便服,化装成老态龙钟的百姓,混在围观的人当中。谁知有人在窃窃私议:“什么圣人,连小人耍的小把戏也看不出来!”“哎,还是别多嘴了,免得惹祸。”

朱熹的耳根都发麻了。怎么百姓中有人还护着胡大户?他看到路旁有个卖茶水的老翁,便走过去买了一碗茶,装着不经意的问道:“嗬,这是何等人家,有此福分得到这样的风水宝地!”

老翁摇摇头叹了一口气:“坟地虽好,却没给这家人好处。”

“这是怎么回事?”朱熹问。

“这得从头说起,上月我的老伴死了,请一位打石工给打个墓碑。谈工钱的时候,我嫌他太贵,他说:哼,这算什么价钱?年头我打过一方墓碑,十倍价钱哩。我问他什么墓碑?他说,比你这还小,是补打的,就是补打一个死了几十年的人的青石墓碑。墓碑打好以后,不竖不立,只要帮他埋在一块荒地里,就能拿十倍工钱。后来才知道,这青石碑是打官司用的,一块青石碑钓回来一块宝地!我听打石工这么一说,才知圣人也有做错的时候啊!”

朱熹听了头脑嗡嗡作响,一不留神手放松了,茶碗摔了个粉碎。

他三步并作两步回到衙门,差人速往大后山,把那个打石匠传来。

打石匠上了堂,听到两班衙役一片“嗬……”的宣威声,吓得屁滚尿流,问什么答什么,把某人要他打墓碑,半夜三更埋在野外的事一一说了,并在口供上画了押。朱熹又把原告王二喜传来,将打石工的口供展示在他眼前,怒目瞪视,大喝一声:“大胆刁民,竞敢戏弄本官,还不从实招来!”

王二喜吓得脸无血色,那削尖的脑袋往地上磕了几个响头,抖抖索索地把前因后果全部招认。他画了押后说:“这是看到老爷办案常强扶弱的事,便钻了这个空子……”

朱熹办了此案,深深自责,发誓不再为官。果然不久,他辞去官职,回到老家,著书授业,以至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