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13588900000030

第30章 老子

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dān),姓李,名耳,字伯阳。出生在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历乡曲仁里的一个李姓人家。刚一出生,他的相貌就与常人不同,前额宽阔,耳垂丰厚。人们都认为耳垂大的人有福能长寿,他的父亲就干脆给他起名叫李耳。

少年时代的老子,勤奋好学,阅读了各种古典书籍(jí),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遇事好动脑筋,好提出疑问,肯往深处想,所以他很快便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

老子善于从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学习。有一个老子买牡丹根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一年春天,村里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人,那人很会夸自己卖的牡丹,于是老子就买了一棵,可结果什么花也没开。少年老子仔细一瞧,买回来的根本不是牡丹,而是和牡丹表面有点相像的一种野生植物,老子知道这次上了当。第二年春天,村里又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今年这个,一是一,二是二,卖的是真牡丹。老子把这个意思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个字来形容。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老师感到老子不光天资(zī)聪明,而且好学多思,认为除了继续教他礼仪知识外,还应进一步启发他懂得更深的大道理。

老子20岁以后,就到京城守藏室管理图书文献。在这里老子有了充裕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可以博览群书,他如饥似渴如饥似渴:好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一样。比喻需求及为迫切。地拼命阅读,孜孜不倦孜(zī)孜不倦(juàn):非常勤奋,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逐渐成为京城乃至各诸侯国都知名的大学问家,很多人都来请教他。

一天,孔子不远万里来拜访他,说要向他学习礼节,老子告诉孔子不要刻意去模仿古人,约束自己的言行,更不要夸夸其谈,喜形于色,胸怀大志才能做大事。从此孔子对老子十分推崇(chónɡ)和敬重,他不只一次地到老子那里登门求教。

此后,在守藏室里,老子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专心致志地读书、做学问。老子的名气非常大,很多国君都想请老子做官,但老子不为所动,仍然过着清苦无为的日子。在一次内乱战争中老子看着抢空的库房,心里十分难过,决定离开此地。

老子来到了函谷关,去拜访函谷关的关尹(yǐn,守关的官名)。他们是老朋友,关尹盛情款(kuǎn)待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老子,并请老子留下来,专心写书,老子被关尹的真情感动了,就留下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推敲,老子写出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道德经》分上、下篇,也就是流传至今的《老子》一书。这部书以“道”为核心的内容,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原,世间万物都是“道”转化和生成的,书中还包含了大量辩(biàn)证法的道理,提倡一分为二地看事物,而且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本书流传至今,书中的很多道理现代还在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