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13591500000027

第27章 婚葬风俗(9)

新年的时节,除夕黄昏在家前行“烧火炮”之礼。先是家人预备许多佳撰,供奉祖宗,免不了焚香燃烛。“烧火炮”的地点,或在院子,或在天井。拿一个平底铁炉,俗称“火炮鼎”。鼎上架起“火炮柴”。柴系一种轻松劈柴,每条约长七八寸,叠于鼎上,成一“井”

形,叠上好几十层,又宛似一塔。“火炮柴”着火时撒入食盐,可听其噼啪作响,故名为“火炮”。小孩们戴着外祖父母所赠的假面具,环围跳舞,一直到火炮烧完才脱去,据云非如此不能避免天花痘疹。“火炮”烧完,就把祭祖的肴馔,作为全家聚餐之用。本夕应该合家团圆,有人出外未归,席上必留空一席,列碗一只、筷一双而代表之。宴毕家内张灯设彩,午夜时行“供岁饭”之礼。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佳节,族内家家户户,必簸米粉为丸,称为“元宵丸”,“丸”与“圆”同音,取合家团圆之义。“元宵丸”做好,先供祖宗神,然后合家环绕食之。正月二十九日,俗称“孝九节”,乃正月最末的一天。家人煮糖粥,中杂以红枣、花生、桂圆、芝麻等东西,谓之“孝九粥”。清早未食“孝九粥”之先,必先供奉祖宗,女子出嫁必于是日送“孝九粥”归宁孝敬父母。

五月五日是端阳节,俗称“五月节”,乃是新年之外的最大节期。此节族人必制“粽”

,先以祭家内祖先并诸神明然后家人分食之。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这一天专为祭祖,各家各户皆备丰厚祭品,鸭与“大米时”为必需品。中元日必烧纸衣,故俗谓为“烧纸衣节”,出嫁女子必于是日送“纱箱”,献祭于已故父母。祭祀时由户长高呼某某祖宗名号,然后各支子孙焚烧纸衣纸钱。其次序必从高祖、曾祖以至祖考。

冬至日俗称“冬节”。家家户户必制粉丸,被称之“米时”。粉丸先煮成丸汤,致祭于祖宗神前,合家拜祝。礼毕家人围食丸汤,当为餐饭。粉丸亦称为“孝子丸”。

忌辰

忌辰就是家祭,但性质稍有不同。祭为吉礼,忌辰虽非凶礼,然父母、丈夫忌日尚有吊哭者,甚或赴坟地啼泣者。忌辰多是祖宗生死之日,生日为“生忌”,死日为“死忌”。

每岁每祖、每妣忌辰,合家男女,无论大小,必先斋戒,脱下吉服,换上素衣(不是孝衣),备办酒肴时鲜果品,致祭于该祖或批之前。然后合家之人,按序一一叩拜。忌辰家人多坐守家内,亦不哀哭,不许出外宴乐,平淡度日而已。

压纸

“压纸”就是墓祭,一年举行两次,春在清明,秋在重阳。春祭不拘清明正日,前后皆可惟以清明日为最盛。事前先打扫墓地,锄去污草,然后排上祭品,“婆婆米果”为清明所不可缺的祭物。祭毕,用肉油擦墓碑,使字迹不至模糊并将纸钱数张,用石头压于墓石之上,以是俗称“压纸”。

墓祭必须鸣炮。但是该墓的风水如“虎穴”、“狮穴”等,则不许鸣炮,恐打醒狮虎殃及子孙。墓地归来时,必折松枝或柳枝,插于门前或“公婆龛”上。祭余物品可馈赠亲戚邻居。

秋祭在重阳节,即九月九日。秋祭必中上之家行之,似不若清明扫墓的普遍。祭品因时而异,秋祭有“九重米果”,乃秋季荐新之物。

现代丧葬礼仪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旧式丧礼已越来越少为人们所采用。遗体的火化和捐赠给医院,已日益普遍。新式丧礼已渐渐成风气。

丧事新办的程序

(1)人如果已经证明死亡,其亲友应即以电话通知殡仪馆派专车将遗体运往冰库。遗体启程时,宜由陪伴死者的至亲一同前往。到达殡仪馆后,照例登记,然后即移入冰库。

(2)即时约人同办丧事,最好约几位稍有经验的亲友帮忙,分管总务、财务(收支款项)、布置、招待及其他杂务。

(3)与殡仪馆洽谈有关治丧事宜。通常殡仪馆的人员会问下列诸事:开吊时间、丧礼采取何种仪式(是否是教仪式)、家祭还是公祭等。

(4)灵堂的布置。灵堂布置必须以庄严肃穆为原则,正后方墙壁上扎“花牌”,有全花、半花两种,大致以深绿色为底,扎上黄色花朵图案。花牌的正前方置灵桌,灵桌后方正中央置四周扎有黄色鲜花的24英寸遗像(用黑边镜框)一座,灵桌上通常置备鲜花(黄白菊花为主)、供果、供菜,中间放灵位,两旁置大香烛一对,另有香炉等,如有致送素花监的可置放灵桌两旁,以八字形排开较宜。孝家挽联(死者之夫或妻及子女等挽联)挂在遗像两旁正后方的花牌上,其他各界人士致送的挽联挽幛则可分别挂在灵堂两旁墙壁上。花圈、花篮安放于入门两侧。灵堂内左右置长桌,放香烟茶水,并置坐椅若干,均备吊唁者休息之用。灵堂门外小间左右或灵堂外两侧地上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名处。

(5)讣闻的刊发。为向亲友们报告死者逝世及吊丧时间地点,可口头通知,也可发讣闻或登报纸讣闻。

(6)收礼处、签名处应注意事项。普通丧事各方送礼大致不外花圈、花篮、挽联、挽幛、奠仪(礼金)等五种,应置备礼簿及谢帖,一方面登记收礼项目及数量,一方面写谢帖交送礼者作为证明之用。礼簿记载得清楚,可作为将来回报的参考。在签名处这一边,通常是招呼来吊唁者签名,并随手送上一朵纸花供佩戴用。

(7)出殡注意事项。参加送殡的人数要有约略估计,不论亲友多少,要准备必要的车辆,以供送殡者乘坐。如果是中午时刻送殡,还需要准备一些点心和饮料。

追悼会仪式

追悼会是新式丧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可以寄托哀思,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悼念。

追悼会的会场一般设在原设的灵堂,也可以另找会场。会场布置务必庄严肃穆,正中悬挂死者遗像,已经火化的就将骨灰盒置放灵堂桌上,覆盖红布未火化的,正中放置棺材,周围摆放花圈、松柏,两边墙上挂上挽联、挽幛。正面墙上挂着著有“×××同志追悼会”的横幅,白纸黑字。如果向遗体告别,横幅上则写着“向×××同志遗体告别”,会场布置好后,可安排参加追悼会者站好队,逝者亲属站立左边,主要亲属站前排,其他与会者则站在会场正中,面向死者遗像或遗体,分排站好。追悼会主持者则站立前排左边,一半向着死者亲属,一半向着其他与会者。其后追悼会正式开始,其仪式的步骤是:

(1)×××同志追悼会开始。

(2)奏哀乐。

(3)全体肃立,向×××同志遗像(体)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4)敬献花圈。

(5)×××同志致悼词。

(6)×××代表讲话。

(7)宣读唁电、唁函。

(8)家属讲话。

(9)奏哀乐,向×××同志遗体告别。

骨灰盒安放仪式

一般要在墓地举行安放骨灰盒的仪式。

墓地一般立有墓碑。墓碑的正面刻有墓中人的姓名、立碑人以及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

死者亲属肃立墓穴前,由承祀人(墓中人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封穴盖顶。封穴毕,在墓碑前的亲属献上花圈、鲜果,并行礼致哀。

倘若骨灰盒是安放在殡仪馆或火葬场的骨灰盒存放室,则仪式可以从简。只是在骨灰盒前安放小花圈和鲜果进行祭供,并行礼致哀。

慰问死者家属的礼仪

人生中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生离死别。生离虽难,但总还有他日重聚之望,而一旦死别则成永诀。特别在我国旧社会所谓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或母)、中年丧妻(或夫)、老年丧子(或女、或婿),更加让当事者痛断肝肠。因而,对死者家属的慰问是十分必要的。

安慰死者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死者亲属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因对死者临终前连日侍奉的劳累(特别是久病不愈),会使死者亲属的体力下降,甚至因哀伤过度而致病。如本来就患有慢性重症的,则更应劝其节哀止悲。此外,可找几个平日知心的朋友一起相劝,尽量转移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特别会引起亲人悲伤的送葬或火化场面,如死者亲属身体多病或年迈,则应劝阻其不要去现场。以免因悲恸过分而发生意外。

(2)注意了解死者去世后其亲属的顾虑,主要有家庭贫困,子女的教育问题等。对此,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劝慰。如需通过组织、亲友、师长或子弟解决的,则应积极协助解决。以使亲属打消顾虑,减轻忧虑和悲痛。

(3)针对亲属的喜好,拣他(或她)高兴的事讲。例如亲人虽已亡故,但子女们已经成才,且学有长进,工作有成绩的,则应多多提及子女情况,使家属看到希望。如果能让子女同时进行劝慰,效果当然更好。

(4)如死者亲属由于悲痛而对丧事的料理或接待工作有所疏忽或不周之处,都应予以谅解,不仅如此,还要积极配合家属处理好各项事务,决不要因此而心存芥蒂,以致使死者家属更加伤心和悲痛。

吊丧的礼仪

我国的古礼,对丧事的重视程度比喜事还要郑重,因此,关心亲友间的丧事,这是很重的一份人情,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

视吊丧的情况办丧事不发请柬,一般是在报纸刊登讣告,或者在某处张贴讣告,不具体通知个人。是否前往吊丧全凭你自己根据情况决定。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前来吊丧。

所以,如果你得知亲友去世的消息,或是亲友家中有丧事的消息,都理应前往吊丧。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去世,不参加吊丧是失礼的。

吊丧的方式

(1)参加死者的追悼会是最好、最简单的吊丧方式。参加追悼会,一般送个花圈表示我们的悲悼之情。可以单独送,也可以几个合送,还可以以一家人的名义或单位的名义送。追悼会是庄严肃穆的场合,参加者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追悼会的每一项仪式。与场合气氛相适应,参加追悼会的人服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有些人参加追悼会时三五成群、谈笑风生,也有些人在举行告别仪式时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还有些人浓妆艳抹,披红戴绿。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极不尊重、对死者家属极不礼貌的行为,是参加追悼会的大忌。

(2)吊丧的形式是到死者家中慰抚死者亲属。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知道消息较晚,或因出差等原因错过了追悼会的。用这种形式吊丧的可这么办:首先,慰抚亲属,说明没有参加追悼会的原因和歉意,表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劝慰亲属节哀。而后,可在死者遗像前肃立默哀1~2分钟即可。用这种形式,态度要自然,表情要真挚,服饰要朴素,言谈举止要得体。让死者亲属感到你的真情,得到精神的慰藉。

(3)吊丧方式是书面吊丧。可用于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用以上两种方式亲往吊丧的,如死者在外地,或吊丧者行动不便等情况。这时可用唁电、唁信吊丧。

赠钱、物吊丧

在吊丧过程中一般只要赠送花圈或鲜花即可。但有些和死者或和丧家关系比较密切的,或有亲戚关系的,或者是丧家生活比较困难的,也可适当赠送钱、物。送钱的一般用白纸信封装,外面写“奠仪”俗称“白封包”。钱数多少视情况而定。送物者一般是送布料,以色彩素雅沉着的为佳。还有一种是送整幅布制作的挽联,挽词用纸写好再用别针别在布上就成了挽联。办完丧事后布仍是一块好布料。

帮助死者家属

尽力帮助死者的家属是最实在最受欢迎的一种表达你对死者的敬意的方式。一是帮助丧家办丧事。家里死了人,亲属往往悲痛欲绝,乱了方寸,这时很需要有人出面操办丧事。你如果跟丧家关系密切而又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前去帮忙,里外奔忙,事无巨细,都是必要的。另外,丧事办完后,也不能“办完事、茶就凉”,应继续关心死者家属的生活情绪,安慰他们好好工作、生活,逢年过节常去探望,如其有生活困难的话,还应尽量给予资助。千金难买人情,对生者的关心,也是对死者的悼念。

传统祭扫仪式

对已逝者进行扫墓的祭扫分为两类:

家庭祭奠,一般是在父母、祖父母的生辰或忌日时举行。但不过是面对遗像,馨香三炷和供奉水酒三杯,或者是以素色的鲜花一束作为清供,以示后辈对先人的纪念。

扫墓祭奠,一般在清明节、中元节或春节举行。传统的祭扫先人墓地,有以下几项内容:

(1)馨香三炷,鞠躬悼念。点燃馨香,和摆设一些水果或先人生前所喜好的食品作为供品,这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不能简单化地以迷信视之。当然,如果烧化冥钱,就有迷信成分了。对墓前祭奠,过去凡晚辈都要行跪拜大礼,现在也只要三鞠躬就行了。

(2)整修陵墓。一般是给坟墓培土,并整修墓道。由于每年雨水冲刷或其他原因,会使墓道或坟头受损,利用祭扫之际,可以进行整修和加高。墓表可铲些草皮贴上,草蔓延覆盖后可减少水土流失。有的还可种植物以作纪念。

现在,农村中许多地方都已平坟还田;有的地方实行火葬,骨灰寄放在殡仪馆;有的则埋入公墓。因此,祭扫仪式也有新的改革,不再像传统的形式那样复杂。

祭扫先人墓的仪式,可先献上花圈或一束鲜花。如系坟墓,在行鞠躬礼或祭奠默哀后,要打扫一下坟墓周围的环境卫生,骨灰寄放在殡仪馆的,可先献上精制的微型花圈或塑料花束。

然后,把骨灰盒的积尘掸净,瞻仰遗像,鞠躬行礼,并低头默哀,以寄托本身的哀思。

祭扫先人墓的仪式

在扫墓时注意以下仪式:

(1)肃立默哀。参加人数较多时也可放哀乐。

(2)主祭者就位,众亲友于原地就位。

(3)主祭者到墓前献花果,拈花献花,捧果献果,主祭者行一鞠躬礼。

(4)有条件的,还可读祭文。祭文是在清明和忌日扫墓活动中,由主祭人诵读的悼念性的文字。祭文不受时间性的限制,它可以缅怀几年前、几十年前故去的人。悼词则一般用在逝者故后的首次纪念仪式上。祭文的写法很像书信,不过它的称呼对象却是逝者。其实,祭文本是给活着的人听的,为的是让生者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踏着逝者未走完的道路继续前进。

(5)主祭者率众人向先人墓行哀祭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