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13592400000008

第8章 爱迪生(1)

1.苦难童年

18世纪30年代,爱迪生家族从遥远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迁徙到了美洲这块新兴的大陆,在新泽西安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约翰·爱迪生站在英军一方,最后导致家族流浪至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安定后不久,老约翰的儿子塞缪尔与苏格兰人南茜结婚。但幸福的生活没长久,塞缪尔又被驱逐出加拿大。

1828年,塞缪尔夫妇二人乘着“草原马车”回到了美国。他们定居在中西部俄亥俄州的米兰小镇上,从此便以经营木材业为生。1847年2月11日,他们最小的孩子出生了,这便是享誉世界的伟大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灰色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亮光,头发稀少、身体孱弱。他的脑袋中老是萌发着各种各样的奇想。

1850年的夏季,3岁的爱迪生独自一人钻进邻居家的仓库内。焦急的父母直到天黑才找到了他,此时的爱迪生正趴在一堆厚厚的草垫上专心地暖孵着身下的一堆新鲜的鸡蛋。通过亲身体验,年幼的爱迪生最终明白了人是不能孵出小鸡的。

幼年时,爱迪生有一次到邻居塞缪尔·温切斯特的碾坊去玩,看到温切斯特正在用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实验。于是,爱迪生也找来了几种化学药品做实验,他希望人吃了之后,会像气球那样飞上天去。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充当了这个倒霉的实验品。可怜的奥茨吃完了爱迪生配置的药水后嘴皮抽搐,几乎昏厥过去。固执的爱迪生却始终坚持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并不是自己的错。由于气球事件,附近孩子们的父母不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爱迪生接近。他被视为了危险人物。

1854年,爱迪生7岁了。由于父亲生意失败,全家离开了这座令他难以忘怀的淳朴小镇,迁至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

幼年的爱迪生与其他的孩子似乎并无两样。所不同的是他从小就显露出了一个天才发明家所特有的好奇心理,同时他更富于幻想。这种没有边际的幻想,在他的少年时代曾为他的父母带来了无数的麻烦与惊吓,然而在爱迪生以后的经历中却为他们赢得了耀眼的荣誉与财富。

搬到新家不久,爱迪生因病魔缠身,致使听力微弱。

8岁半那年,他被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学校的课程设置呆板,老师讲课枯燥无味。缺乏趣味的课程无法提起爱迪生的兴趣。巨大的好奇心以及微弱的听力很快便将他推入了困境。他常常会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常人难以想到的问题,结果令老师张口结舌,无以应答。对此,爱迪生的老师恩格尔先生刻薄地评价他是个低能儿。冰冷的话语深深刺伤了爱迪生稚嫩的心灵。没过多久,母亲就被请到了学校,她被告知爱迪生将是一位不再受学校欢迎的学生。心酸的母亲领着孩子走出了校门,她绝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低能儿。

年幼的爱迪生就这样永远地告别了学校。难以想象,一位以自己的深邃智慧巨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人物,竟然仅仅接受过如此短暂的正规教育。

南茜,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母亲,她很清楚孩子们都有着爱玩的天性。于是她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母亲的启发式教育使这时的爱迪生对知识充满了无比的渴望。9岁时,他已经能够读懂一些即便是中学生也深感晦涩的书籍。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帕克写的《自然与实验哲学》。这本厚厚的书籍包罗了那个时代差不多所有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爱迪生展示了另一个新奇的世界。从这时起,爱迪生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几乎做完了书中讲述的所有实验。除此之外,休谟的《英国史》、席尔的《世界史》,甚至包括自然科学的一位巨人牛顿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些大部头书籍都成为了少年爱迪生涉猎的对象。《原理》一书教会了爱迪生重视实践的真理。

2.自强少年

19世纪中期,一种人类从未使用过的新型能源悄然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那就是“电”。有很多人试图开发电的实际用途。最早将电作为一种信息传媒加以利用的是电报。电报的发展正好与欧洲及北美铁路网的铺设同期。所以,电报线通常沿着铁轨架设,以便检查与维修。

1858年,纽约和几个城市(远至芝加哥)架起了大约800英里长的电报线。报纸上还刊登了美国电报员的传奇故事。那时,人们对于电的兴趣,正如同我们现在对宇宙旅行一样浓厚。对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的爱迪生,通过电报对电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电”——一个充满着神奇与想象的字眼。少年爱迪生暗暗地为自己定下了计划,他要探索这片神奇的领域。

但是购买实验设备和材料必须有钱。于是,经过和母亲的死缠硬磨、起誓保证之后,爱迪生终于在从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当上了一位报童。就这样,当与他同龄的孩子正尽情享受童年欢乐之时,12岁的爱迪生已结束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爱迪生的勤奋、踏实和聪明,从当报童时就已显露了出来。除了卖报外,他在这条铁路线上又同时发展了多种营业项目。从农夫手中收购鲜奶酪,再运到底特律去卖。到了水果成熟期,又用低价批发到大批浆果,再卖给底特律的果商。少年爱迪生凭着自己的努力,每天能收入好几元钱,一星期有20多美元的收入。

1861年,美国内部围绕解放黑奴问题爆发了著名的南北战争。这时的报纸成为人们及早得知前方战事、了解亲人状况的惟一途径。刊载战争消息的报纸常常被一抢而空。1862年春天的一个下午,爱迪生从朋友处得到了一份载有夏伊洛战役消息的报纸清样。报道中称这场战役死伤人数已超过了2.5万人。爱迪生立即意识到了消息的重要性。他跑到《底特律自由报》报社,要求赊购1500份晚报。这一天晚上,回到家中的爱迪生给了母亲100美元而不是平日的1美元。对一个少年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以后爱迪生还发行过自己的报纸《先驱报》,虽然只是一周发行一期,而且篇幅较小,但内容却很丰富,极受欢迎。

3.漂泊职场

1862年是爱迪生的生活发生永久性转变的一年。那是一个清晨,爱迪生正在大干线铁路上卖报。突然间,他发现了一个大约3岁的孩子在铁道中央抛石头玩,此刻,正有一辆火车呼啸而来,可是孩子竟全然不知。爱迪生什么也没想便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救下了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麦肯齐是克利门斯山火车站站长,为了感谢爱迪生对儿子的救命之恩,他表示愿意义务教爱迪生学习电报原理。

爱迪生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他学习十分勤奋,再加上他的天赋,不久,他的发报技术超过了师傅。从这时起,爱迪生便与这神秘的电的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而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一年之后,经师傅麦肯齐介绍,16岁的爱迪生得到了一份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报员的工作。作为真正的报务员,爱迪生负责所有夜间的来电工作。但是他干得并不很好,因为他还没学会使自己如何得到休息。白天,大量的实验与书籍充斥了他有限的时间;到了夜晚,除了应付少量的工作之外,他又将剩余的时间分为了两份,一份学习,一份用来偷偷地休息。但是这样的情形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天晚上,总局的模斯先生有急事发出了呼叫,可总不见回应。模斯担心出了什么事情,于是他跑到了斯特拉福特枢纽站,推门一看,爱迪生正在蒙头大睡。模斯先生气急败坏地将他赶了出去。对于爱迪生而言,这仅仅是几年流离生活的开始。

19世纪60年代,电报员生活没有保障,艰苦而又冒险。从17岁到20岁的4年间,爱迪生先后换了10个工作地点,一直过着动荡的生活。

经历了接二连三被辞退的困境之后,衡量再三,爱迪生终于决定到波士顿去。1868年3月,他开始了艰难的旅行。到达目的地时,这位来自异乡的青年已饿得筋疲力尽,腰包几乎一文不名了。幸运的是他凭着一种超出凡人的天赋,在5分钟之后便找到了一份收报的工作。

在这里,爱迪生依然像以前一样夜间工作,白天学习。一次,喜爱书籍的爱迪生无意中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法拉第电学实验研究》的书,他如获至宝。书中阐述的详实的电磁学发展理论深深启迪着爱迪生。

4.纽约得志

作报务员期间,爱迪生曾接收过国会例会的投票消息。他注意到登记议员们的口头表决程序非常繁琐,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爱迪生和他的助手造出了一台投票记录机。每个议员只需按一下座位上的电钮,机器便自动进行表决计数。

1868年,他第一次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以发明著称于世的发明家第一次的专利申请却在8个月后被驳回了。理由是官员们对此不感兴趣。

这台投票记录机虽然没有为爱迪生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但它却使整个波士顿都知道了爱迪生这个真正的发明家。除此之外,爱迪生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发明都应基于人们的普遍需要之上。

这一年中剩下的时间,爱迪生都用在了一种名叫二重发报机的装置上。电报员出身的他最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电报业在战后美国的重要地位,也最能感受到电报业改革的势在必行。按照爱迪生的设想,二重发报机将可以同时在一条线路上发送两份以上的电文。这样能够有效地节约时间,大大提高电报在行业竞争中的巨大作用。1860年初,太平洋电报公司表示对爱迪生的改良方案感兴趣,借给他800美元供完善设备的最后部分。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经历了无数失败之后,一架崭新的二重发报机终于出现在眼前。二重发报机的发明,成为电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地报纸立即用重要的版面刊登了这则消息。

这架机器虽然在日后为爱迪生赢得了名誉与金钱,但是在初始阶段,却没有给爱迪生带来任何成功的喜悦。因为资金的短缺,他无法申报自己的专利。借来的钱早已花光了,这时的爱迪生不但吃饭成问题,而且随时都有被债权人控告的危险。

1869年6月,爱迪生坐船离开波士顿,来到了纽约。

初到纽约的爱迪生在劳斯黄金情报公司设在华尔街的办公处找到了一份做电工的差使,这也许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运气。劳斯发明了一种“金价指示器”,用机械原理控制价格的变化情况。随着黄金交易的日渐频繁,劳斯又创造出一种用电气方式记录价格浮动的更为有效的方法。爱迪生对这个机器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等公司职员下班以后,跑到机器前仔细地揣摩,很快他就掌握了劳斯系统的每一个细节。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公司突然发生了发送机停车事故,这就好比心脏停止跳动一样,整个系统顿时处于瘫痪状态。几十位客户焦急地围攻质问着劳斯博士。正当劳斯窘迫不堪的时候,爱迪生已经在边上观察出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一个连接的弹簧断脱了,导致了两个齿轮无法正常工作。于是爱迪生不声不响地动手修理起来。不到两个小时,他就使这架庞大的机器重新转动了起来。

劳斯意外地发现了身边这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懂得科学原理的青年。于是他提出请爱迪生担任本公司的总工程师,每月工资300美元,负责管理一切机器。对于如此之高的薪金,爱迪生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实际上从这件事之后,爱迪生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此,他不用再为生活四处漂泊了。

5.自己办公司

1869年,是爱迪生事业的起跑线。那年他22岁。他辞去了在情报公司的工作,和好朋友波普一同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电器工程师波普——爱迪生公司”。

这一年的冬天,这间新公司已经有两项发明获得了专利,一项是金价印刷机,另一项是美国印刷机。这些消息很快被华尔街的另一家黄金与证券电报公司的经理利弗茨知道了。他以1.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了金价印刷机的发明。1870年,该公司又支付给爱迪生一笔4万美元的巨款以购置他研究的更先进的股票印表机。这种机器的优点之一在于:如果机器出现故障或塞机时,只要人工输入“不拥塞”的电讯号,它便可以恢复正常运转。爱迪生在晚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还清楚地记得当时4万美元的数目几乎使他昏厥过去。

在漫长的一生中,爱迪生曾反复强调自己赚钱的目的在于筹措资金进行深入的实验,使自己的发明成果得以在市场上出售。的确如此,得到巨款的第三天,他便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立了一座自己的工厂。随着工厂的建立,爱迪生逐渐开始在美国东海岸那迅速发展、疯狂竞争的工商界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6.苦乐年华

1871年4月9日,爱迪生最敬爱的母亲与世长辞了。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将母亲葬在了家乡湖畔的小山上。

正当伤悲的心灵需要安慰的时候,一位温柔、善良的姑娘走进了他的生活。这位姑娘名叫玛丽·斯蒂尔韦尔,在爱迪生开办的纽瓦克工厂中工作。玛丽与爱迪生二人对于生活、家庭和思想方面都有着相同的见解。爱迪生最欣赏的便是玛丽的善解人意与勤劳。1871年圣诞节,不顾玛丽家人的反对,爱迪生与年仅16岁的新娘举行了俭朴的婚礼。之后他们在尼亚加拉瀑布壮观的美景陪伴下,度过了短暂的新婚蜜月。实际上,这次假期也成为爱迪生此后数十年中仅有的几次空余时间之一。婚姻生活为他们带来了幸福的同时,三个孩子也相继出生了。婚后的爱迪生显得更加成熟了。由于玛丽的全力支持,他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了工作上。这个时期,各种各样的新发明一经爱迪生的手就真正发挥出作用来。1872年他取得了38项专利,1873年又新增加了25项。

短短几年时间中,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通路、四通路电报机。它们的出现从成本上有效地缩减了电报线路上材料、检修以及借贷基金等方面的开支。这是继莫尔斯之后电报学史上又一最为重要的贡献。

1874年深秋,他带着自己发明的产品来到西方公司的电报房进行实验,结果证明四通路机性能良好。它不但可以同时传送几种电文,而且还可以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之间双向拍发电文。

正当胜利就在眼前时,这项专利权却在归属问题上遇到了麻烦。因为爱迪生为偿还债务曾为西联与大西洋、太平洋这两家电信公司先后效力,所以两家公司都认为自己已经购买了新系统所涉及设备的专利权。爱迪生因此而被卷入了法庭诉讼之中。

7.新发明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