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13593100000009

第9章 李嘉诚(2)

李嘉诚召集全厂职工开了一个自我检讨会,他坦诚地说出厂里面临的困境完全由自己的决策造成,以致于连累了曾和自己共同创业的员工。他详细分析了导致如今场面的每一个细节,并提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他公开向全厂员工道歉,并指出以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并诚恳请求广大员工携起手来,共度难关。

“长江塑胶厂的命运掌握在大家手中,我整个事业的成否全在此举,我绝不会损及员工,只顾自己。只要大家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我们的厂还有机会摆脱困境。如果情况一旦好转,所有下岗职工照常上班。现在,我需要的是大家的支持。”

切中利弊的分析,坦诚磊落

的请求和毫无顾忌的自我检讨深深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心。大家一致表示愿同李嘉诚同甘苦,共患难。

士气提上来了,李嘉诚下一步便是清理积压产品,将质量低劣的产品作清仓处理,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次品批发商,同时他又马不停蹄,亲自出马,为正品作推销。

为找回工厂信誉,谋求各方谅解,李嘉诚又各方解释,并当面谢罪。

大部分客户接受了李嘉诚的处理方法,并认识到他的诚恳踏实,表示愿意继续保持合作。

原料商也谅解了李嘉诚,同意放宽贷款期限,并再度有条件地向他供应原料。

银行也最终放宽该偿还的贷款期限。

长江塑胶厂最终有了缓和的余地。下一步,李嘉诚开始再次筹集资金,以便添置新机器,购买原料。

职工情愿拿出家中积蓄的钱,帮助厂子解脱困境。

有的好友打来电话,主动提出提供帮助。

然而却也有一些亲戚朋友,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唯恐惹火烧身。

李嘉诚默默地忍受了,正如他不会甘愿让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一样,他亦同样不会让那些琐碎的事情锁住身心。

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总会有容人的海涵,总会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

长江塑胶厂的信誉逐步恢复,工厂产销渐入佳境。

李嘉诚勒紧裤带,最终还清各方欠款,并且重新赢得银行的信任。

当李嘉诚终于接到银行提供的第一笔贷款时,他的眼眶湿润了。

欣喜之余的李嘉诚不会忘记和他同舟共济的工厂员工,他迅速把这一消息传给这帮患难兄弟。

全厂沸腾了,为厂子,为自己,也为李嘉诚。

李嘉诚没有食言,他补发了被裁员工的工资,并且为每一个患难弟兄都发了红包。

2.屡战屡胜

初度难关的长江塑胶厂焕发了少有的生机,人们佩服这个小伙子的毅力和能力,更为他那种坦荡和稳重所折服,于是大家都愿意和李嘉诚合作,再加上香港经济转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化热潮渐趋成形,大气候和小环境的影响,使李嘉诚的营业额与日剧增。

此时的李嘉诚吸取上次教训,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开始思忖长江塑胶厂的未来了。

这时,香港工业品开始源源不断地冲击国际市场,而作为扯欧美后襟的塑料行业却也后来居上,不断占领国际市场,然而可悲的是,整个行业的产销依然受客户操作,而且出口的产品也仅是劳力含量高而非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工厂生产全凭客户的反馈和指使。李嘉诚敏锐地感到,塑胶行业的危机。

想在别人的前面,走在别人的前面,敢于制造第一的人便会永远走在潮流的前面,李嘉诚深谙这一道理,他开始放眼全球的塑料业了。

一天,一条简短的杂志信息触发了他那敏锐的商业细胞:意大利某一工厂已发明出以塑胶原料制成的塑料花,并且既将批量生产,投放世界市场。

李嘉诚有些兴奋,塑料花称得是一种巧妙的构想,它顺应了现代化城市人的生活快节奏,必将有广阔的市场。想妥了便要做,李嘉诚干净利落的撇掉厂中事务,只身前往意大利,考察生产行情。

时间就是市场,速度便是效益,赢得时间便是赢得市场,赢得机会、参观后被深深吸引住的李嘉诚顾不了许多了,他决定要掌握这门技术。情急中的他决定深入工厂.“刺探”生产流程。

于是,他以旅游打工身份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工厂内部打杂。他以打杂这一工作的特点有机会细心观察了每一个操作的规程,并暗暗记在心中,下班后细细备录在案。

然而,生产塑料花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配色和施染,这可不是光凭领悟所能解决的。幸亏李嘉诚对于打杂是“行内”的工作,他很快便赢得了工头和技师的好感,从而获得了一些关键技术的要领。

李嘉诚满载而归了,他为长江塑胶厂带回了新的希望。

大量的调查结果汇总到李嘉诚的大脑中,他迅速作出决定,开发一批顺应整个世界一般消费者嗜好的全新款式,他已考虑到谋求占领世界市场了。

反复试验,反复配方,李嘉诚和大家一起,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终于使第一批样品顺利出笼。李嘉诚胜利了,他的产品打入了欧洲市场。

他的营业额到1958年达1000万港元,纯利润为100万港元,长江塑胶这个生长在窠穴中的破旧小厂因此声名鹊起,登时全港闻名,而李嘉诚也被冠以“塑胶花大王”的美称。他决心撞开北美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胶花大王”。

强大的宣传攻势迅速展开,长江塑胶厂的精美广告画册不失时机地飞到北美各家贸易公司的地址。

那些画册中的款式色调新颖、价格低廉的塑胶花品种最终钓住了一家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对方表示立即派人赴香港洽谈,且顺便考察香港塑胶厂。

李嘉诚有些犯嘀咕了,第一次同外商交往,他已经知道老外对工厂技术和规模的挑剔,而自家这个蹩脚的工厂,除质量和款式的优势外,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不会太好。

李嘉诚有点孤注一掷

了,他要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实现生产规模、厂房配备、机器设置的全线现代化。

厂房,租借北角最繁华的工业大厦。于是开始退旧厂房,购置新设备,搬迁可用旧设备,招聘新职员,培训,设备调试。

没有喘息时机,没有缓和余地,纯粹的富有意义的冒险。他的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他的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作风稳健的他在这仓促之时依然显出儒商那种特有的深沉与稳妥。

整整七个昼夜,当晨曦的光芒揭去天空黑黑的帷幕时,李嘉诚刚好调试好最后一台机器。如今的他正迎着第一缕阳光驱车前往外商到达的启德机场。

性急的老外似乎总有使不完的精力,刚下飞机未来得及伸伸懒腰,他便急切要求参观工厂。

“按计划,该开始运作了。”李嘉诚喃喃地想,“可是……”他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但这时已容不得半点含糊,也毫无犹豫的余地,赶着鸭子上架,被逼着也只好调转车头奔向工厂。

当客商和他迈步走进工业生产区时,机器的声响伴着塑胶气味迎面裹来,李嘉诚紧张的神经稍有松驰。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款式色调,一流的质量,以及一流的生产管理,这一切,让这位美洲大商惊叹不已。

“我们现在就签合同吧!”美国佬有点兴奋,有些迫不及待。

长江塑胶在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获得长足发展,而此时的香港塑胶业亦横扫千军,垄断了世界20%的市场,李嘉诚由于其实力和声誉,被推举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

1958年,在众人尚未注意到的情况下,李嘉诚已经分出一部分企业资金,开始在香港繁盛的工业区北角购地兴建一座两层的工业大厦。此时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亦下设地产部和塑胶部两部分。一头是普遍看好的塑胶业,一头却是在香港尚不突出的地产行业,这样的举动真的有点让人琢磨不透。

以塑胶业来说,李嘉诚在充分掌握其内部行情的同时亦产生这样的疑问:“香港的塑胶到底能火多久?”他已隐约预料到此行业不会有长远的非常光明的前景,以后长江塑胶的发展和日益壮大,同样没有打消他的念头,他还深知“久盛必衰”的道理。这不是主观臆测,善于总汇分析的他详细理顺此时的形势。在别人还在盲目投产的时期,李嘉诚已经准备清身淡出,淡出决非不闻不问,放弃还会具有的巨大的赚钱机会,更何况他还是潮联塑胶商会主席。

李嘉诚淡出塑胶的过程就是他注意力逐渐转向地产,并最终以地产为产业龙头的过程。他投身于地产,更有其独到的慧眼。

他就是能想别人所不想,行别人所不为的事。因为他那颗深邃的头脑,早已洞察出香港地产的巨大潜质和广阔前景。1966年,内地文革的风暴终于波及香港,“中共即将武力收复香港”的谣言也随之突起。香港由此爆发了“五月风暴”。富有民众纷纷抛售物业!新建楼宇无人问津!地产商、建筑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整个香港地界雪上加霜,一片萧条。如今已拥有数个地盘、物业的李嘉诚忧心忡忡,他不时收集信息,听广播、看报纸,密切注意形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