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女职工疾病预防手册
13600900000021

第21章 如何预防内科疾病(3)

急性期患者饮食宜清淡,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品。慢性期采用动静结合的疗养措施。可适当进食高蛋白,避免过高热量饮食,也不宜进食过多的糖。可用一些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如维生素族类、促进解毒功能的药物(如肝泰乐等)、促进能量代谢药物(肌苷、辅酶A、ATP等)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但不宜滥用。另外,还可适时选用阿糖胞苷、干扰素辅酶Q10、云芝等。重型肝炎应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以便肝脏能有机会进行修补与再生。

17.慢性肝炎的防治方法

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有轻微不适直至严重肝功能衰竭。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肝炎的病因最常见的是慢性病毒感染,可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另外,药物和毒物及自身免疫因素均可引起肝炎,按病理学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小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前两者经适当休息可逐渐好转,预后一般良好,无需特殊治疗;慢活肝是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易发展为肝硬化以致肝癌。

本病的治疗,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酒类,妇女应避免妊娠。常用药物有干扰素(隔日肌注(3~5)106单位,连续6个月)、阿糖腺苷(每日10~15毫克/千克,7日后减至每日5~8毫克/千克,一般用3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甘洛韦以及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左旋米唑。护肝药物有水飞蓟素,可口服3~6个月。中医药对改变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对病毒作用尚未肯定。

慢性肝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调摄

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情绪抑郁、忧思恼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慢性肝炎的康复十分不利。此病病人多情志失常,易于激动,稍受刺激即发怒,所以达理冶情和忍耐谦让尤为重要。所谓达理冶情,即遇恼怒之事首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着想,不以情乱理,因小失大,善于用理智克制感情,缓和过激情绪。所谓忍耐谦让,即待人以宽,这样有利于平肝降逆,调气养血。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要充满信心,保持乐观,不思少虚。要制定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首先绝对禁酒戒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运动

在保证充分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如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或去郊游、散步,还可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但应以不过于疲劳为度。运动应在病情稳定以后,从小运动量开始,随着病情的好转,再逐步增加活动时间及运动量。千万不要过于剧烈,不要劳累,从而达到娱志以调神,动体而调形的目的。

饮食

首先要注意食品卫生,不吃不洁食品,不暴饮暴食,饮食不宜过于油腻。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既不要过度忌日,导致营养不良及低蛋白血症等,也不要过分进补,过于强调高蛋白,引起体重增加,增加肝脏负担,反而不利于肝炎康复。饮食力求清淡、易于消化,如新鲜水果、蔬菜、豆浆、稀粥之类。在病情稳定时,根据病人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适当增加营养,可经常吃河鱼、瘦肉、蛋类、除鸡以外的家禽、豆制品、香菇、木耳、蘑菇;不宜食羊肉、鸡等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可以选一些食疗方长期食用。

18.肝硬化的防治措施

早期肝硬化患者仅表现为慢性肝病的症状,一部分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肝病,仍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当发展至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就会出现许多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肝硬化症状与一般肝炎并无多大差异,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上腹部胀满,明显乏力,尤以活动后更明显,体重减轻,每日下午或傍晚加重,腹围增大,部分患者间断出现黄疸或持续性黄疸伴间歇性发热、腹痛,也有间断出现黄疸或持续性轻度黄疸伴间歇升高,有些患者易出现鼻衄、齿龈出血甚至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现象。

肝硬化大多数由肝炎、血吸虫病及饮酒引起,尤其乙型肝炎慢性患者。因此,预防在于从病因上加强综合防治,特别重视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慢性迁延性乙肝和慢性活动性乙肝的治疗要规范化做到严格休息和卧床制度,给予合理的膳食,正确使用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的药物,以取得有效的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慢性乙肝患者应防止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放松思想,开阔眼界,以科学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乙肝、丙肝患者要经常检查,掌握病情变化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已形成肝硬化的患者,应根据分型积极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肝病患者绝对禁酒和禁食辛辣食品,防止酒精对肝脏人为的破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有毒类药物,防止对肝脏的损害;应防止各种感染,控制病情的发展。

职工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不可拖延。无论何种肝病,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都要合理安排好膳食,补充适当的营养,首先要了解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和性味作用,采用三高一低的饮食方法,即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糖和低脂肪,一般以米、面、肉、蛋、鱼类、蔬菜、水果为主。均衡良好的饮食营养,不但能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持生理平衡,而且能协助肝细胞修复,防止和减轻肝硬化的发展。

19.尿路感染的预防方法

人体对尿路感染既存在着不少易感因素,也存在着许多防御机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各种易感因素,充分利用人体的防御机制。

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疾病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妊娠和产褥期,尤应注意。

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去除慢性感染因素

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上述疾病给予积极治疗,是职工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20.谨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主要是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祛除诱发因素是预防之根本。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调养五脏

平素起居、饮食有节,讲究卫生,避免外邪侵袭,尤其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地区更应加强预防措施;不过食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湿热;调畅情志,保持精神愉快,使气血畅达而避免产生气滞血瘀;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防止中毒

有关资料表明,20%~50%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若属意外服用或接触应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防治及时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若发现本病将要发生,应早期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防治感染,防止DIC、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同时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本病发生有积极作用。

2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慢性“肾衰”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采用血液净化疗法和肾移植的费用昂贵,且在数量上供不应求。因此,如何预防和延缓肾功能衰竭是目前高度重视的问题。

慢性“肾衰”的防治可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

指对已有的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或可能引起继发性肾脏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二级预防

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的及时治疗,防止尿毒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

指对早期的尿毒症病人及时治疗,防止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22.肾病综合症的中西医治疗

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主要特点,病理检查可发现尿蛋白多于35%/日;血浆白蛋白低于30克/升;水肿;血脂升高。该病起病可急可缓。尿中见颗粒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红细胞,重者C3和巨球蛋白阳性。血浆蛋白显著降低,白蛋白最明显,低于30克/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并发(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及腹腔也可引致)感染、血栓及栓塞(肾静脉、肢体、静脉、下腔静脉及肺血管)、急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西医药治疗

(1)对症治疗:利尿消肿用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3次;氨苯喋啶50毫克,每日3次;速尿20~120毫克或丁尿胺1~3毫克,分次口服或静注;低分子右旋糖或706代血浆静滴;血浆或血浆白蛋白输注。

减少尿蛋白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每日625~25毫克,每日3次。

(2)抑制免疫与炎症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起始量要足,如泼尼松每日40~60毫克,共服8~12周;减撤药要慢,有效病例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维持用药要久,以最小有效量(每日10~15毫克)维持半年至一年或更久。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泼尼松龙。

②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每日每千克体重2毫克,分1~2次口服,或200毫克隔日静脉注射,累积达6~8克后停药;无效时可选用盐酸氮芥,但副作用极大,施用时要慎重。

③环孢素A:试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每日每千克体重5毫克,分2次口服,2~3个月后缓慢减量,共服半年左右。依据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可提高疗效。

(3)并发症治疗:

①感染: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抗生素。

②血栓及栓塞:血液高凝时给予抗凝剂,肝素125~25毫克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令、双嘧达莫。一旦出现血栓、栓塞予尿激酶或链激酶溶栓,配合抗凝药。

③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病情恶化。

④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降脂药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均20毫克,每日2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中医药治疗

(1)脾虚:全身水肿,面色淡白,纳少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而润,脉细弱治宜健脾利水。

(2)肾虚:阳虚者见水肿而面色发白,畏寒肢冷,腰冷痛,舌胖嫩润,脉沉缓。阴虚见手足心热,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利水。

(3)水湿:见高度水肿而正虚尚能攻下者。治宜攻泻逐水。

(4)气滞:胸胁胀满,腹胀而痛。治宜行气化滞。

(5)淤血:面色晦暗,唇暗舌紫,舌有淤斑淤点。治宜活血化淤。

(6)湿热:胸脘痞闷,口苦口黏,苔黄腻。治宜清利湿热。

23.尿毒症的预防措施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阶段。它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进行性不可逆损害的最终结局。尿毒症多由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由于尿毒症的出现是一个慢性渐进性过程,所以开始表现较轻,如乏力、纳差、虚弱、夜尿多、轻度贫血,以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失眠、嗜睡、抽搐、昏迷、血压高、气短、皮肤尿霜、呼吸尿臭味,甚至呕血等。尿毒症的诊断主要靠肾功能检查,可化验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等。

因为尿毒症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过程,目前所有的中、西药对尿毒症来说仅在于改善症状,延长寿命,不可能从根本上逆转,所以对尿毒症应重视提前预防。

预防尿毒症首先要提高对肾脏损害的警惕性。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等可能导致肾损害的疾病积极治疗并定期进行尿液及肾功能化验。平时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如果发现有肾功能受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使用以保护肾功能。饮食控制包括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鱼肉、瘦肉、牛奶、鸡蛋蛋白均属优质蛋白,尽量少进植物蛋白如豆制品。蛋白量由医生据患者肾功情况而定。必要时可口服肾灵片,或静滴肾必氨基酸。已有肾损害者禁用肾毒性药物。避免滥用其他药物。可口服大黄粉每日1~3克,或服大黄苏打片。但如真的患了尿毒症,应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治疗,可给予口服肾灵片、尿毒清冲剂等。寻找并去除引起尿毒症的可逆因素如心衰、感染、高血压等,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

24.膀胱炎如何防治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多在抵抗力较差的情况下由细菌侵入而引起。细菌可从血液或淋巴进入膀胱,但较常见的是从尿道上行(如尿道炎)或从肾脏下行(如肾盂肾炎)进入膀胱。如膀胱排尿不畅或者本身已有其他疾病(如结石、结核、肿瘤等),这就更容易引起发炎。

急性发炎时,膀胱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水肿,有时产生表浅溃疡,在严重感染时,肌肉组织也有同样的变化。炎症消失后,膀胱各层组织大多恢复正常,排尿功能也恢复正常。

急性膀胱炎起病突然,常见症状有:

(1)尿频:排尿次数增多,多数病人在半小时到2小时排尿一次,偶尔几分钟就要小便一次,非常急,好像控制不住一样。

(2)尿痛:在小便时和排尿以后,尿道有烧灼或疼痛感觉,有的在会阴部或下腹部也有疼痛。

(3)脓尿:感染严重时,尿色混浊,显微镜下看到大量的脓细胞。血尿一般不明显,但有时也可有出现。单纯的急性膀胱炎不引起发热、寒战、胃肠道不适等全身症状。如有发热等症状,就表示肾脏有感染(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的病程一般较短,经及时处理后,在7~10天内症状就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