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最新工会制度与娱乐全书——新编工会文体娱乐全书
13603300000066

第66章 美术(2)

画好国画,练好书法,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技法外,用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书画纸选用得当则较易发挥出水平,选用不当则常常事倍功半,因此需要在购买书画纸时认真选择。

画工笔画用哪种纸,画写意画用哪种纸,书法用哪种纸,都有一定的讲究,而且每一个品种的纸都有所侧重。一般来讲,薄纸宜画,厚纸宜书;单宣宜画,夹宣宜书。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结合个人的习惯来进行选择。笔者认为,初学者以选择那些价格比较便宜的书画纸作练习为宜。例如,四川省交江县生产的夹江纸,大千书画宣、白麻纸;河北省迁安县生产的迁安宣、高丽纸,云南省生产的云南宜等。这几种纸属于练习用纸范畴,但也带有生宣纸的特性,对于初学者,可以说既经济又实惠。如果你的绘画或书法水平较高,又想长期保存的作品,那最好选用安徽省泾县生产的特种净皮单宣、净皮单宣或棉料夹宣、棉夹宣等。以上这几种宣纸可以显示出水墨淋漓,出神人化的佳境。用生宣纸作画就要充分运用生宣纸的特色,大胆落笔,意在笔先,讲求意趣。如用熟宣纸画工笔画,作画前最好先用软纸在熟宣纸上轻轻擦试一遍,这样纸面更宜吸收墨色。画兼工带写的画宜用半生半熟宣纸,如净皮煮石重宣、净皮豆腐笺等。这类纸既可以勾画出线条,墨色又不至于润得太厉害,比较容易控制笔墨。至于书法,一般常用生宣,这样可以得到墨色鲜亮,笔墨生动的效果。

中国画的构图技法

构图,按中国《画论》的传统说法,叫做布局,或叫经营位置。这样的叫法,明确了这是一个画面安排问题。构图是创作构思在画面上的具象化,即用形象的安排来体现构思的一种构成画面的艺术实践。构图受内容的支配和决定,而内容又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艺术形式之中,以增强美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影响着内容的表现。因此,创作过程也就可以理解为把内容和艺术形式统一在一个画面的过程。构图的方法和规律,源于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本质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美,为创作提供了经营的依据。只要我们在深入生活中,细致地观察,不断地实践,就不难在生活中寻到新颖的内容和构图形式。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构图方法和形式的学习,因为前人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表现技巧,构图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我们在学习与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切忌生搬硬套,使之脱离生活,而成为僵化,无生气的形式和教条。正如石涛所言:“无法则无所措手、有法不能为法所障。”

要想掌握构图方法,就必须探索其原理和规律。只有掌握规律才有普遍意义,才能指导具体的实践。构图规律简单说来,就是事物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在画面上的具体运用。诸如:宾主、虚实、开合、纵横、牟让、详略、大小、多少等,都是矛盾对立的双方。而构图就是将这些矛盾对立的双方统一在一个画面里,并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的题跋与用印技法

题跋在国画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构图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优劣。一般说来,书画。碑贴、书籍前后的题记文字,均可称为题跋。所谓题,泛指书画或书籍的题识之辞。清段玉裁说过;“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因此后人则把写在书籍、字画、碑贴等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后面的文字称为跋。

宋代以前的画没有题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石面等不明显的地方题个名字而已,这就是所谓的“芷款”。题跋这一艺术形式是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才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清代以后,题跋更加盛行,并成为画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题跋有芷款与露款之分,也有单款与双款之分。一般常用题法有以下几种形式:其一是横款式。根据中国民族习惯一般由右向左题,字数可多可少,但要求每行字不宜过多。以保持横的形式。其二是竖式。书写的行数不宜过多,以保持坚的形式。其中单行式通称“一柱香”。其三是高低参差不齐的自然式。以上讲的横、竖两式,均应齐头,字尾可参差错落,俗称“齐头不齐尾”。而自然式则可参差错落,这种题法比较自由,但注意不要把字写得太散。题跋所用的书体,要与画的风格相统一。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在题跋之后,往往还要用印、用印有三种作用:一是色彩呼应,红色的印章可以调剂整个画商的色彩关系。二是取信于人。书画家用印以表示作品的真实性,鉴赏家盖印以表示作品经过了自己的鉴别。三是“形式美”。用印后,对整幅画来说,又增加了一种形式美感,使画面更加丰富。

中国画的装裱技法

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装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裱画的工具有多种,但作为一般不是专业裱画的人来说,只需准备裱台,棕刷、排笔、刀、起子等即可。浆糊一般是装裱工作者自己做,取面粉(最好是富强粉)1000克,明矾20克研成细末拌在面粉内,然后用40℃左右温水将面粉调成糊状,不要使面粉起疙瘩。紧接着将沸水较快地冲入粉糊里,边冲边用木棒用力搅拌,直到面粉由稀变稠,由白变黄时,便可停止冲水。但仍要继续搅拌,直至浆糊调匀为止。

托画是裱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托画分直托、飞托、复托三种。一般最常见的是直托。直托就是把浆水直接刷在画芯的反面,然后把托纸覆盖刷上。飞托是把浆水刷在托纸上把画芯正面朝上刷上去。复托是把浆水刷在托纸上,然后用两张干纸,一张衬在托纸下吸水,一张复在画芯上护画,复上托纸后隔着衬纸排刷粘合,适用于色墨脱化比较严重的画芯。画托好后需裁切整齐,粘合好上下左右的镶料,等候复背。复画时先在画幅背面稍刷上一些水,让画芯与镶料自然伸开。两层复背纸都刷好后,把画幅从左至右刷平在背纸上,再把复好的画整个地翻过来排刷。镶缝处要笃笃紧,然后拍浆上墙。

裱在壁上的画最少隔二三天后才能下壁,下壁时不能折迭,背面朝上平放在案上,然后打上些蜡,用研石来回砑两遍,用力要均匀,不能太快,镶缝、接缝、转边都要着重磨研,砑好后用快刀沿转边处把废边剔去,再在转边处用砑石磨光即可。装上下杆时要注意浆糊不易过多,使画保持平整干净,上下杆装好后,可在画幅背面粘上签条,鉴条长宽要适度,否则影响美观。

二、油画

油画概述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指用油质颜色在木板、布、厚纸和墙壁上作的画。初期油画采用一种预制的、含有油与水成份的乳液作画,即所谓“坦培拉”画法。据传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使油画得到了完善。这种用亚麻仁油和核桃油为调和剂,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以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油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盛行于意大利和尼德兰、西班牙、德意志,18、19世纪逐渐在英、法、俄各国发展起来,几百年来,经过各国各代画家们的继承和创造,使油画技法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油画颜料装入锡管的方法是1824年前后英国人发明的。油画于清朝康熙年间传入中国。

油画的特点是能够充分表达复杂的色调层次,具有透明、浑厚而丰富的效果,颜料有极大的遮盖力,描绘较自由,便于修改,可反复多次表现物象的精神、实质,油色干后,坚实耐久,易长期保存。

油画的工具

油画的工具主要有画箱、画架、画笔、画刀、调色板等,这些都是作画所必备的。画箱是用来放笔、颜料、画刀和调色板用的。一般可备制手握式小画箱和三脚式画箱两种。手握式画箱长20cm,宽15cm,高6cm,上半可插一块画板,这种画箱简易小巧,外出写生携带方便。三脚式画箱尺寸较大,箱底附有3条脚,每条由两节组成。支撑时可根据高低需要调节。这种画箱较常用,美术用品商店可以买到,亦可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

画架分室内画架和室外画架两类,用木质制作,高度可在2m至2.2m之间。这种画架还可以增设调节高度的机械装置和附加底面滑轮。

油画笔种类和大小不一,有长毛的,半长毛的或短毛的,形状有扁的圆的或尖的,画笔大小按编号,由0至12号等,依次加大,可根据需要选择。作画时要多备几支笔,按色相、冷暖、深浅分开使用,画完要用肥皂或挥发性油洗净,并用纸按笔的形状包好,以使笔毛整齐挺拔。

画刀包括刮刀和调色刀两种。刮刀坚韧。主要是用以清除画面上和调色板上的颜料,调色刀应柔软富有弹性,它不仅可以用以调色,还可以以刀代笔作画用,表现一些特殊的效果。

调色板一般用三夹板制作,长方形或椭圆形均可。

油画的材料

熟悉和掌握工具材料很重要,它关系到作品的成与否。油画的工具材料主要有:

颜料;油画颜料是由颜料与油相混而制成。颜料的品种很多,常用的有:锦钛白、柠檬黄、中镉黄、土黄、赭石、熟褐、上红、朱红、大红、深红、象牙黑(或煤黑)、粉绿、中绿、橄揽绿、翠绿、湖蓝、钴蓝、群青等。油画颜料有透明强弱之差,不透明的颜料有白、土黄、中绿、朱红等。透明的有柠檬黄、翠绿、群青等。前者覆盖力强,后者则弱。

调色油:是作画时用来溶解与稀释颜料用的,主要有调色油和松节油两种。调色油(以上海产的较好)是用熟的亚麻仁油或罂粟油等制成,松节油有使颜料稀薄快干的特点,也可根据画面需要将两种油分开或混合使用。

亮油:也称光油,是在作品完成并干透后使画面发亮和起保护作用的。上光油时要将画面平放,涂时要均匀稀薄。

画布:主要有亚麻布、帆布、斜纹布等,其中以亚麻布为最佳。一般制作画布底子的过程是;先将鱼胶或牛胶溶解成稀稀冻状刷一遍,待干后再刷第二遍。然后根据需要涂底子浆制作吸油或半吸油不吸油底子,也可掺入少许颜料作有色底子,一般徐二至三遍,以布纹空隙涂实为宜。底子浆的主要成份有:锌氧粉(或立德粉)、白垩粉、亚麻油、乳胶、蓖麻油等。

钉画布时将布剪裁比内框四边多出三公分左右为宜,钉时一般由内框四边的中间开始,依次向四角钉去,画布要绷得均匀、挺直。

画板:用平整,干燥,质地坚实的木板、夹板、纤维板均可。制作时先徐一遍胶,干后再涂两遍底子浆。

画纸:选择坚实而有韧性的纸板,制作方法与画板相同。

油画的内、外框

制作内框要选择干燥、无蛀的杉木或松木,木条要刨得光洁、平整,呈扁方形,宽度是厚度的两倍,四角要求开样衔接避免用钉。

油画外框的式样是多种多样的,制作的材料也可量材选择,如木框、铝合金条、镀金镜框等等。国外古典油画的外框多在木框上面用石膏翻制立体花纹,在外层再敷以金色。近代油画外框趋于结构简化,颜色也变化多样,常用的颜色有金、银、白、黑、棕、黄、灰、木纹本色等。颜色的选用要依据画面的色彩来配置,既统一,又富于变化。如没有条件配制像样的外框,也可在画的四边钉上等宽的木条(宽度约为1-1.5公分)。纸板油画可装配在玻璃镜框中先将画纸的四边剪裁整齐,在背后裱一层白色的纸边,露出画面约半公分,作衬边,框内的衬纸可用白色或有色纸。

油画的笔法

油画的笔法包括着色方法,运笔,笔触等。在油画传统中,着色方法大概可以分平涂、散涂、厚涂三种类型,平涂的笔法隐藏,笔划与笔划之间连接好,笔迹平滑均匀。油画发展的早期大多采用这种方法。散涂法具有分散显露的特点,笔划富有变化和生动感。厚涂法则强调色层的覆盖与突出,用色浓厚,显示了画面肌理的作用。这三种方法在作画中可灵活运用,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如荷兰画家伦勃朗将平涂法与厚涂法结合起来,采用前面主体厚涂,背景平涂的技法,达到既透明又丰富的艺术效果。

运笔是油画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很多,如勾、点、摆、皱、擦、描、堆、刷、扫、抹、涂等等。油画运笔要有笔力,注意变化和统一,运笔得当可以加强画面的韵律与节奏。

油画的笔触是用笔设色的笔迹纹理,散涂和厚涂笔触尤为明显。笔触是表现物象和画面所必需的艺术手法。

油画的刀法

运用油画刀作画可以使色面肌理变化多样,产生画笔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最早使用油画刀作画的是15世纪威尼斯画家提香。自厚涂法产生后,画刀的运用成了一种辅助性方法,不少画家都把画刀和笔结合在一块使用。如旧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许多画中大量地使用画刀。使用刀要灵活多变,画刀可大可小,颜色可厚可薄,用力可轻可重,用画刀刮下部分颜色,可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画刀不可太滥,否则会造成画面的单调和粗糙。

油画的肌理

油画肌理主要是由油画色层、笔触(包括画刀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对画布(纸、板)的底子(包括织纹和涂料)的相结合的整体效果。画肌既反映出画家对物象形、色、神的特殊感,同时又是画家塑造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画家通过材料的配列、组织等变化,而使人们得到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如画布本身具有的粗细、直钭、疏密纹理可适应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一幅画布纹可以被厚涂的色层全部覆盖,也可有意无意地保留布纹的质地特点,与色层、笔触形成对比。笔法、笔触的变化也产生不同的肌里,掺入一些颗粒状材料如砂子、锯末、玻璃渣及纤维材料可造成一种特殊的肌理。油画肌理的运用要“法随意转”,恰到好处,避免卖弄做作。

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方法是多次地覆加色层,使画面的色彩逐步地加厚和丰富。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是开始画的色层是为后加的色层作准备。如在暖调子的底色上画冷色,或在冷调子的底色上画暖色,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漫射的原理,使底层的颜色透露隐现,造成持有的透明效果。透明画法要注意色层的衔接。一般是待底层颜色干透后再画第二层颜色,接色方法可用大蒜头或调色油擦试底层的颜色,以使画面的表层软化,便于颜色的融合。透明画法可与不透明的厚涂法结合运用,其画法是在厚涂的底子上先用经过加工处理的白色和灰色浮雕式地塑造出物象的基本形体,等其干透后,再用纯净亚麻红油色,像水彩似地一遍一遍罩在画面上以获得所需要的色彩效果。

油画的综合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