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京城流氓编年史
1362500000021

第21章 梅姑娘 (2)

远峰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其实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这些年他爹在他妈面前,一直就是低声下气的,连带着老太太都受窝囊气,他要是再攀个高枝儿,这以后不得和他爹一样啊?再说那姑娘他见都没见过,谁知道长的是骡子是马,真要是好看能轮到他头上?比赵家门高位重的多了去了,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

就这样,远峰因为这事就跟他妈僵持下来,娘俩关系越来越远。倒是梅姑娘那边,情深意重的,两个人就预备着最近的演出任务完了就领证去了。

没有演出的时候,远峰和梅姑娘两个人就谈恋爱,身边还带着一个小跟巴儿,就是远征。远峰和远征从小一块长大,如亲兄弟一般,再加上远征聪明灵俐,时不时的还替远峰在他妈那挡一把,所以带上他等于带了一个出门的借口,有时候实在想不出来去哪了,三个人还到远征的姥爷那边呆半天,柳老先生也乐得和这样有文化懂生活的年轻人一块聊聊。

那时候恋爱啊,不象现在花样儿多,但是比现在有情调的多,夏天去北海划个船,冬天在青年湖溜个冰,中山堂的音乐会,北展的芭蕾舞,美术馆的迎春书画展,这些都是恋爱男女最常光顾的地方。所以远征小小年纪,也就有机会比胡同里同龄的孩子见识的多,这些文化浸染为了日后他能在西边那个圈子里踏上一脚,打下了不可缺少的基础。

没过多久,毛主席一声令下,北京城这些闲的发慌的孩子们,全发到广大天地接受再教育去了,这里边当然也少不了常家,最先走的就是老四,刚刚好老三届,打个背包高高兴兴的就上山下乡去了。这一走啊,常家赵家的兄弟姐妹们,再聚已是十年后了。

刚送走老四,老三常遇秋说他打的报告批下来了,毕业后去西双版纳。听了这个,遇翠比他三哥还高兴,说那是出芒果的地方啊,还有泼水节,我在学校的宿舍还挂着周总理在泼水节上的挂历呢。三哥你先去,等放假了我过去看你,长这么大还没出过北京城呢,真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老太太旁边听了,说走吧都走吧,我也想回上海了,自打解放后有快20年没回去了,阿拉也要好好白相白相,到人民公园照张相去,以前那地方是跑马场。还有外滩公园,年轻的时候没进去过啊,外面挂着大牌子不让进呢。不知道华亭路的咖啡馆还在不在啊,估计也按四旧除掉了吧?

老太太提到咖啡,遇翠想起来了,说上次回去之后,还给您寄来几罐呢,海南的,咱们自己农场出的,奶奶咱要不现在尝尝?老太太说这要什么没什么,怎么煮啊?连个过滤的家伙都没有,总不能带着渣子喝吧?

这时候遇春媳妇在边上听见了,说奶奶我没喝过咖啡,不知道熬中药用的那个纱漏行不行,我这就给你拿来看看。过一会回来了,手上不但拿着铁丝绷的纱漏,还把那给没出生的孩子预备的小奶锅也给拿进来了,说您看,锅都有了!

正在此时赵家两个表兄弟和梅姑娘也过来了,于是起着哄的这咖啡就在老太太屋里的生铁炉子上煮了起来,大家伙在一片咖啡的氤氲中为老三常遇秋送行。老大媳妇喝了一小口,说这东西跟咱的麦乳精味差不多哈,远峰接过来说,这咖啡虽是淡了点,还真不比老莫的差,咱中国啊,离了谁都行!

于是,年轻的男女围坐着,一边听老太太讲着那些旧事,一边憧憬着三千公里之外的热带雨林风光,还有他们各自刚刚开启的未来。

没等到过春节,老四就急匆匆的南下了,倒是常五爷,带着大肚子的五婶回来探亲了。常五爷知人经过了十来年的劳动锻练,人比走的时候壮实了不少,居然比他哥高出半个头,脸也晒得黑里透着红,一看就是一个经过风雨的汉子,让常老太太感叹,这是她生的儿子吗?

至于那个新妇五婶,老太太就是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不知道是她娘家的背景勾起了老太太的伤心处,还是五爷的飞来横祸因她而起,总之老太太看着这个儿媳妇就是不如慧凤顺眼。新媳妇也看出来老太太客气后面的隔膜,借着过年回美术馆的娘家去住了,即便是过这头来,也是一头扎在遇春媳妇房里,讨论着肚里即将出世的孩子,要不就帮着忙活一大家子的饭。

老五看在眼里,本想和老娘说两句,回头想还是算了吧,老娘命够苦了,别再给她添堵。倒是赵老太太,见到老五和老五媳妇,高兴得什么似的,不但招呼两个人过去吃了几顿饭,临了还给做了一套小孩的被褥,里外三新的,出门的时候说你嫂子不在了,我知道她在的时候最疼你这个小叔子,这算我替她给你预备的吧。老五听了这话眼泪就掉下来了,说亲娘(亲在此处读作庆)您快别提了,我就等过了年我给我嫂子上坟去,看完我嫂子我就回去了。

回家的路上,老五就和媳妇念叨着他那个贤淑本份的嫂子,还有过门那天他去接亲的时候,跟赵老太太要红包,被赵老太太一把就给抱到屋里的八仙桌上坐着,塞给他一把大枣瓜子花生,说还红包呢,记着把这个晚上塞到你大哥和大嫂的褥子底下去,等回门的时候再跟我要!

五爷说完,把五婶逗得哈哈大笑,说这赵老太太看着就精明,能人啊!谁也没想到的是,五爷这次是见了赵老太太最后一面,老太太干干净净走完了自己一生,在大孙子过世不久也跟着去了。

开春后,五爷和遇春的孩子先后降生,都是儿子,常家沉浸在添丁进口四世同堂的喜悦里,但是这个高兴劲儿不久就被接之而来的现实给降了温。

先是遇春的媳妇不下奶,用了什么偏方这奶还是灰的,孩子不够吃,饿得直哭。没办法,喂奶粉吧,奶粉又贵,一袋好几块,只能再加上糕干粉,调成糊糊一点点往里喂,别说这孩子倒也长得白白胖胖的。这小两口加起来,工资刚够给这孩子买奶粉的,家里的日子全靠老太太和知冷的那些收入了。

老太太自打原退休单位很多老领导靠边站之后,人事关系也给转来转去,每月只能领40多块钱的生活费了。知冷因为前些年的事,前面的工龄都不算了,所以工资比同级的人都低。至于遇夏和遇翠,都是将将够上养活自己的,遇翠平时住学校吃食堂,再说又交了男朋友了,所以她不交老太太也就没要。倒是遇夏,留下点在单位买饭票的钱,全都给共产了。

有人说了老太太不是有私房吗?有是不假,之前出了不少家底儿,对付着把家里的孩子们都养大了,可那时候还能换成钱啊,现在这种状况,你还敢拿着东西去荣宝斋,那不是送上门去找死吗?老太太现在是真没辙了,自己都接了街道加工厂的活在家干点,今天糊点火柴盒,明天拆个旧手套边角料当棉丝,家里堆得这一堆那一堆的,一家子晚上吃完饭都帮着干。遇夏因为会点木工活,有时候谁家结婚打个大衣柜什么的,他就过去帮把手,挣点外快回来。

有人就会说了,说这糊火柴盒还听说过,拆棉丝是怎么回事啊?

拆棉丝啊,就是把那些纺织厂的边角废料拿过来,用酒瓶盖子上的小齿儿,一点一点把棉纱捣开,捣成一团一团蓬松的就是棉丝了。这些棉丝卖到工厂去,用来擦机器,还有各家的二八自行车车座子下面,也都塞着一块擦车,可好用了。

青黄不接的时候,老四常卫东从插队的地方跑回来了,他和这片的一帮孩子,全分到了雁北山区,苦地方啊。老四进门的时候,把老太太吓一跳,以为是胡同口要饭的跑到家里来了,全身上下乌七麻花的,头上还沾着草,老四叫了声奶奶老太太才看出是谁来。

进门不说别的,老四先冲进小厨房,把锅啊碗啊翻了一溜够,凡是能入口的,除了咸菜疙瘩,全都塞嘴里去了,连遇春孩子的糕干粉都差点让他给胡捊了。老太太边上看着是又着急又心疼,说东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饿成这样啊?咱家60年的时候也没见你这样啊?你这是出了什么事啊?

等把能下肚的都折腾光了,老四才一边松开裤腰带一边喘着气说,唉哟我的奶奶啊,您可不知道啊,我这饿了好几天了,扒火车回来的,前半段是翻山路,到了大同才扒上一辆运煤车,临走的时候就偷了老乡俩贴饼子,还是邻村偷的,我们自己那村早让我们给偷光了,连个黄鼠狼都找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