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京城流氓编年史
1362500000007

第7章 何姑娘 (2)

老太太还有一个办法,干嘛?晒猪皮!南方人,讲究吃个炸猪皮,冬天放砂锅里一炖,配上点油豆腐塞肉啊,粉丝白菜啊,汤汁浸到猪皮炸起来的气泡里,吃着有个特别的味道。老太太这次可没那个心气了,还炸呢,一个人一个月才半斤油,还稀汤挂水的,平时做个菜能刷个锅底不塌底都不够。有人说了,为毛买猪皮不买肉啊?常家不是有钱吗?大哥,听说过副食本吗?听说过肉票儿吗?那玩艺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就算这猪皮,都是老太太有远见,提前屯的货。

晒这些猪皮干嘛呢?日后这几年,哪见得到肉腥啊,人都没得吃,那还有猪吃的东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凡能逮着的,全给吃了。至于地里长出来的,但凡没毒的,刚出苗,等不到结果,那就没了。老太太这些干猪皮,用水发开了,切成小丁儿,加上一碗黄豆,放上几粒桂皮大料,慢火这么一煮,熬到出粘儿的时候,把腌过的雪里红往里一加,那个味道,什么年月都是人间美味!

老太太还有一绝,那就是想得开,不差钱不说,更不看重钱。那时候,卖炒菜的饭馆少得可怜,一般的除了供个要粮票的主食,带荤腥的就是个肉汤白菜之类的,即便有那些个还卖正儿八经的饭菜的,一个菜3、4块钱,对于那些月收入几十块钱,还得养七、八个大人孩子的家庭来说,完全就是做梦,不对,应该是连这样的梦都不敢做。可是咱这老太太,让几个儿孙,把四九城但凡还卖个正经吃食的地方,全都给挖出来,时不时的让老五带队,一人拿着一个大饭盒,分头进去点了菜,棉套子这么一包,带回家里来。要是有人问起来这是干嘛?就说家里有人快不行了,想吃一口再走,人家一听这话,同情之余,没准就多给放上两片肉。所以日后啊,谁要是在常家人面前提如何如何吃,那纯是自己找不自在呢。

常家人没有缺心眼儿的,不用老太太叮嘱,吃饱了没有在外面大呼小叫的,就连那地窖的出口,都不象一般人家露在院子正中,而是开在后院放水缸和腌菜缸的旁边,盖上半扇旧门板,上面再压上几捆柴火。平日里,常家不会有事没事就进出个地窖,夜黑风高的时候更不行,动静大,什么时候最好呢?做饭的时候。家家都在为嘴发愁呢,哪儿都烟薰火燎的,谁有心管别人家的闲事,常家搬个柴倒个咸菜缸,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按照老太太和慧凤的指点,几个小子快速把近期要消耗的按量取出来,然后分头放到老太太和慧凤的床底下,老五和孩子们的房里,连个玉米碴都见不着,干净的跟秃子的脑袋似的。

常家小心归小心,这个是多年来常家经的风浪多,慢慢积累的经验值,但是常老太太一点不小气,连带着儿孙们也是豪爽的狠。那年月,懂事的孩子,到了饭点都不在别人家呆着,只要家长一嗓子“到点儿了啊”,哪怕是手里这把争上游打到一半,那也下放下牌走人。真遇到那不自觉耗着不走的,没事儿,你不走是吧,我们走,一个一个把人分头叫到小厨房里,坐小板凳上吃完了再进屋,既不得罪来客,也不让人分自己那点可怜的羹。

可常家不这样,但凡到了饭点还在家的,都是客,老太太都招呼着跟着一块吃,吃的时候还让慧凤给多加上点。常家孩子不缺食,所以万一不够量,自己欠点就欠点,紧着来人吃饱了。这样,常家的好名声直到几十年后大家伙还记挂着,常家有事用人帮忙的时候,很多人还会想起来,当年饿的时候,在常家吃过一顿饱饭。到了90年代,常家又开起了大食堂,四九城的人物到了饭点儿就往常家跑,能登堂入室吃上常家一口家常饭,一时竟也成了荣耀。

时不时的,也有那不长眼的多嘴,问常家这吃食从哪来。常家兄弟通常有两个借口,但都往老太太身上推。一个呢,说是老太太是民主人士,国家照顾,每月都给发些特殊供给。这事有没有?有,但是没轮到老太太这个级别。另一个呢,就说老太太在上海的旧亲戚,出差来北京,特地从上海给带来的。

有人会说了,全国不都饿着吗,难道上海就特殊了?没错,你还真说对了。知道为什么全国人民那么恨上海吗?说起根儿上来,就是因为60年的时候全国都饿着,就上海人没饿着。另外,知道为什么直到广州深圳成为梦想之地之前,全国人民都爱上海吗?除了人民公园和外滩,上海好吃的东西多,那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之前,全国能做西式蛋糕的,除了北京几个接待外宾的宾馆,新侨三宝乐的点心房,其余的,大概就是天津的起士林和上海的各类大小糕点铺了,其余的地方,早绝迹了。

多年之后,哥走的地方多了,发现一规律,那就是一个地方是否稳定繁荣,生活安逸,你就数这地方的点心铺子的多少就知道了。甜点带来的幸福感,比打炮强!

注:60年,

转眼间又要过年了,放在往年,老常家备的礼那一定是最体面的,特别是给亲家奶奶的,肯定是不能让赵老太太眼神儿里露出一点失望来,要不然慧凤这一年都别想在娘家看着个好脸儿。各位也别以为赵老太太没见过世面,见钱眼开,人家讲的是面子,礼不在多少,关键是这礼上面花没花心思,心思就代表了赵家在人家心里的份量。

正常年月,常家的礼除了烟酒茶糖,老太太还得送上半只金华火腿,一只南京板鸭,点心多是新侨饭店的奶油点心,以此来显示常家的礼与别家不同。收到这样的礼,赵家的回礼也不薄,通常都是打发赵家老大仁龙专程来回这份礼,新社会不讲究大漆的礼盒了,但是竹编的小篓儿,陶制的小罐,那也能显示出赵家的讲究来。还是少不了烟酒茶糖四礼,其余的,赵家老太太给亲家备着市面上少见的糯米南乳,溏心咸鸭蛋,稻香村的八件,外带着隆福寺的鲤鱼粘糕。这一干年货往常家八仙桌上这么一摆,体面,喜气,过年的气氛立马就在空气中漫延开来,与院里炖肉的大灶散发出来的香气弥合在一起。在这种喜气和客气之中,常知冷和赵仁龙,一定会在常家胡同里里外外你送我,我送你,不送上三个回合不算完,这个场面,也算是常家一景。

今年与往年是大不同,除了知冷不在老太太跟前这事,满世界的饥荒,让人哪还有心思过年,包顿饺子的料都凑不齐,家家的主妇们都在发愁这年夜饭拿什么来应景。

常家今年也是非同往年,老四样,就算送了也没人有心思,肚里空着,喝茶不是心更慌?还喝酒呢,不喝还半晕着,再说哪有粮食去酿酒啊。老太太盘算半天,叫老五把上海娘家寄来的咸肉切下一块来,又把各色杂粮装了半袋子,再包上几捆干菜,虽是谈不上体面,可这个在饥荒年月,着实也是一份重礼,想来赵家老太太绝不会嫌弃。然后,常老太太又特别叮嘱,知冷外面那对母女,还有史家母子,都备一份送过去。至于乡下那位王爷,老太太早就让慧凤收拾了一大包袱旧衣服鞋子,过小年之前就让王爷进城捎回去了,里面还特地装了一件半新的素缎子棉袄,算是谢谢那位被老太太打发出了门子的旧姨太太,王爷的孩子他娘。

五爷依了老太太的意思,先去了亲家赵老太太家,与往年不同的是,五爷这次没空手回来,而是拎着一个布袋子,进得门来的时候,眼里还放着光。常老太太看老五高兴成这样,赶紧着问是怎么回事,老五把那几个布口袋里的东西往出这么一掏,亮在众人面前,当时就把这一屋子人给惊着了。

你猜怎么着?赵老太太除了回了百十个羊肉胡萝卜馅的饺子,还给了常家一只羊腿和一个熟羊头!原来,老太太的二儿子仁虎两口子在外地,是个军工单位,地方荒僻,平时两口子就在后院养了几只羊,给两个儿子挤点奶喝。过年前两口子除了留下一只产奶的,把其余的羊宰了,加上单位发的一袋子白面,借着春节探亲,一大家子加上刚落地不久的三儿子,全回了北京了,除了看老太太,还得看看那个两年没见面的大儿子远征,一转眼,这孩子都上了小学了。

赵老太太自打儿子媳妇回来,手脚就没闲着,把这羊肉该收拾的都收拾了,又连夜包了几百个饺子,放在房檐下避风的地方冻上,然后一层层码在一个大缸里,往这通风的过道上一放,天然一个大冰箱就有了,就等着过年了!

所以说啊,日久见人心,亲家虽是客情儿,可真到节骨眼儿上,那还是亲家,老常家这年夜饭的饺子,就这么着解决了!非但如此,老太太还特地备了点黄酒,打算这大年夜里,和儿孙们喝上一小盅。还有啊,老太太掐着指头算,再过些日子,他的大儿子知冷,就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