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九地篇》为《孙子兵法》第十一篇。
本篇着重从人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角度论述利用地形,发挥士兵们战斗的积极性,以取得胜利。要在战争中造成一种条件并存的局面,有严厉的军纪和训练,还要有在险地之上,士卒能够做到决心拼死奋战的勇气,能够团结一致,勇往直前。
开篇首先介绍了九种作战地区以及相应的作战原则,在敌境作战的一般规律和战争的实施策略。
九种作战地区分别是:“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在这九种作战地区应该采取的相对应的作战原则是: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而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作战方法,将帅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进入敌境作战,置军队与险地,士卒们会患难与共、生死相扶、团结一致、专心攻敌、奋勇进攻,从而取得胜利。当人们陷于一种危险的境地的时候往往能够激发出最本质的潜力,就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团结在一起,英勇奋战。
用兵打仗要对作战地点的地形地势,以及作战人员心理,感情因素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只有做到全面的了解,才能率领三军克敌制胜。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注释】
散地:“散”相对于“专”,士卒心理受作战环境影响,入敌境深则为专,入敌境浅则为散。指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与敌作战,遇上危急情况,其士卒容易因恋家而逃散,所以叫做散地。
轻地:“轻”相对于“重”,轻地与重地皆战于敌境。前者如敌境浅,后者入敌境深。指军队进入敌国境内不深的地域作战由于离本土尚近,士卒们怀念家园,意志尚不专一,危急时易于轻返,故称轻地。
争地:谁先占领,谁就占有有利的必争要地。
交地:地势平坦,道路交错,四通八达,交通方便的区域。
三属:指敌国和其他诸侯国连接的地区。属,连接。
重地:指进入敌境已深,越过很多敌国城邑的地区。
围地:指地形险峻,进退两难之地,敌军只需用少量兵力便可以对付我军众多军队的地域。
死地:指一种背山阻水,粮草断绝,进退不得或者是被敌军重重围困难以冲出的地域。
无以战:不要轻战。
无止:不要停留。
瑏瑡争地则无攻:上方必争的重要地区,应先敌占领,若敌人已先占领则不宜强攻。
瑏瑢无绝:应相互联系,不可断绝。绝,断绝。
瑏瑣合交:指结交邻国。
瑏瑤重地则掠:当部队深入敌方腹地,后方接济困难,就要掠取敌国的粮食以保证军队的补给。
瑏瑥死地则战:处于“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死地,就要激励士卒殊死战斗,以求生存。
【译文】
孙子说:根据用兵的法则,战地可以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诸侯在自己的领域内与敌军作战的地区,叫作“散地”。进入敌军国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而敌军得到也会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往来方便的地区,叫做“交地”。诸侯之地,处在三国交界的,先到就可以结交相临诸侯国并可以获取多援多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敌军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凡有山岭、森林、险要、阴寨、水网、湖沼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窄,退归的道路迂远,敌军用少数的兵力就能击败我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作战则能生存,不迅速作战则会被消亡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之上不宜交战;在“轻地”不宜停留;遇“争地”要先于敌方攻占,不要等待敌人占领后再强攻,延误时机;逢“交地”,各部队之间不宜断绝联系;在“衢地”要结交邻国诸侯,加强外交活动,以便得到援助;到“重地”要夺取粮草物资,就地补给;遇“圮地”则要速行而去,不宜久留;在“围地”要运用谋略;到“死地”则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注释】
众寡不相恃:大部队和小分队之间不能相互依靠和协同。
贵贱:身份高贵者与低贱者。
上下不相扶:上级与下级不能互相扶助。
待之若何:即如何待之。意思是如何对待它呢?待,对待,对付。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先夺取敌军的重要之地,这样可以致使敌军陷入被动听从我方调动。爱,指敌人最要害最重要的地方。
【译文】
古时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敌军前后部队无法相互策应,主力与小部队无法相互依持,官兵无法相互救援,上下隔断,无法呼应,兵卒离散无法集合,队伍集合却不整齐。能对我方有利就行动,无利就停止。请问:“倘若敌军众多,阵势整齐地向我方进攻,应该如何对待呢?”回答是:“先夺取敌军的重要之地,这样可致使敌军陷入被动听从我方调动的境地。”
【原文】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注释】
兵之情主速:“兵贵神速”的意思。
由不虞之道:虞,预料,料想。这句话是说,要走敌人意料之外的道路。
【译文】
用兵要旨,贵在迅速,趁敌人措手不及之时,走敌人意料之外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防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瑏瑩也。
【注释】
为客之道:指进入敌境作战的原则。客,客军,即离开本国进入别国作战的军队。
深入则专:军心专一。指深入敌国“重地”,士卒无法逃散,只好死战。
主人不克:指被进攻的一方无法战胜进攻者。主人,指被进攻的一方。克,战胜。
掠于饶野:在敌国富饶的田野上掠取粮秣。掠,抢掠。饶野,富饶的田野。
并气积力:提高士气,积蓄能量。并,集中,提高。积,聚积,积蓄。
不可测:无法预测。
投之无所往:把部队投置于无路可退的危地。投,投放,投置。
死且不北:指士卒宁死也不败退。
死焉不得:士卒拼死奋战,怎么会有不能得胜的道理呢?
无所往则固:无路可走,军心反而会稳固。
瑏瑡不修而戒:不待修整就能加强戒备。修,修整。
瑏瑢不求而得:不待苛求就能完成任务。
瑏瑣不约而亲:不待约束就能亲近协作。
瑏瑤不令而信:不待号令就能遵守纪律。
瑏瑥禁祥去疑:禁止妖祥迷信,消除疑惑和谣言。祥,妖祥,这里指占卜等迷信活动。
瑏瑦非恶货也:并不是厌恶财物。恶,厌恶。
瑏瑧无余命,非恶寿:士卒不怕死,并不是不想活下去。恶,厌恶。寿,寿命。
瑏瑨涕沾襟:眼泪沾满衣襟。涕,眼泪。
瑏瑩诸、刿之勇:诸,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勇士。刿,曹刿,春秋时鲁国勇士。诸、刿之勇,是指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了。
【译文】
大凡进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深入敌境,军心专一,敌军无法抵抗;在敌国富饶的田野上掠取粮秣,保障三军有充足的粮食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务使过于劳累,提高士气,积蓄能量;部署兵力,巧用谋略,以使敌人无法预测我军的意图。把部队投置于无路可退的危地,士卒宁死也不败退,既然士卒拼死奋战,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上下无所畏惧,尽力而战。兵士深陷危地,无所恐慌;无路可走,军心得到稳固;深入敌境军心专一而不涣散;迫不得已就会奋力作战。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就能加强戒备,不待苛求就能完成任务,不待约束就能亲近协作,不待号令就能遵守纪律,禁止妖祥迷信,消除疑惑和谣言,即使战死沙场也不退缩。我军士卒没有多余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会贪生怕死,并不是厌恶生命。作战命令一经颁发,士卒们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把他们置于无路可退的危地,他们就会像专诸、曹刿一样勇敢了。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释】
率然: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神异经·西荒经》:“西方山中有蛇,头尾甚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
常山:即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是五岳中的北岳。西汉时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改为“常山”。北周武帝时,又改称恒山。
吴人与越人相恶:春秋争霸时吴越两国人民相互仇视。
恶,仇恨,仇视。
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渡河。济,渡河。
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把马并排的系在一起,把车轮埋起来,想以此来稳定军心,那是不可靠的。方,系在一起的意思。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要使全军万众一心,奋勇作战,才是用兵之道。政,这里指治理,统率的意思。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发挥作用,才是善于掌握作战环境的规律。刚柔,强弱。地,作战环境。
携手若使一人:提携三军,就像一人那样容易。携手,提携。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之人,能使军队像灵蛇“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其尾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其头则来救应,攻其腰,头尾都来救应。请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答案是:“可以。”吴越两国历来相互仇视,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遇到大风时,却能相互救援,就像左右手一样。因此,想要缚住马匹,埋住车轮,表示死战的决心,以此来稳定军心,那是不可靠的。要使全军万众一心,奋勇作战,才是用兵之道;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发挥作用,才是善于掌握作战环境的规律。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提携全军,就像一人那样容易,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原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注释】
将军之事:统领军队这种事情。
静以幽:冷静沉着,幽深莫测。静,沉静。幽,幽深。
正以治:治理军队要军政严明,使人不敢触犯。正,严明。
易其事,革其谋:改变正在做的事情,变换已经用过的计谋。易,改变;革,变更。
帅与之期:主帅向将士们下达任务。之,代词,指将士。
发其机:击发弩机,射出利箭。机,弩机。
焚舟破釜:烧掉用来渡河的船只,打破用来煮饭的锅子。
釜,煮饭用的锅子。
屈伸之利:根据情况伸缩进退,灵活运用的利益所在。
伸,伸展,屈,曲,收缩。
人情之理:士卒心理状态变化的规律。
【译文】
统领军队这种事,要冷静沉着,幽深莫测,要军政严明,使人不敢触犯。能蒙蔽士卒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不知情。战法经常变换,计策谋略时常更新,是人们无法识破其用意。驻军常换地点,故意迂回行军路线,使人们无法推测用意。主帅向将士们下达任务,要像登数仞之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帅军深入诸侯国土,如击弩出箭一样,使他们可往而不可返。烧掉渡船,打破锅底,表示必死的决心。就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来,赶过去,使他们不知道所向何处。聚集三军,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拼死奋战,这是将军统帅的责任。针对九种不同的地形地势而采取不同的行动,根据情况伸缩进退,灵活运用的利益所在,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变化,这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