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文化书系——宋词三百首
13636900000035

第35章 苏轼(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兰芽:兰草新发的嫩芽。子规:杜鹃鸟。无再少:再没有青春的时光。唱黄鸡:感叹时光易逝。

【简析】

词作于元丰5年(1082),作者游览清泉寺而作。词的上阕主要写景,充满生机和活力,触景生情,即景而抒怀。下阕引出人生哲理的议论,由流水也可以西流的事例阐述只要人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热情,一样能重返青春,这是首乐观向上的人生之歌,也正是这样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使作者能迎接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挑战,并在逆境中创造辉煌。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障泥:马鞍下面的垂垫,用来挡住泥土。玉骢:良马。骄:健壮雄武的样子。可惜:可爱。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水中的月光。解鞍欹枕:下马睡觉。杜宇:杜鹃。

【简析】

本词是作者在黄州春夜漫行时有感而作,当时作者虽受政治迫害而遭谪贬至黄州,却依然坦然处之,时时徜徉于山水之间而怡然自得,以此作为对现实的反抗和心情郁愤的排遣。春夜漫步在郊外,让作者深感陶醉,直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景物和作者内心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快感,让人神往。

洞仙歌

公自序云:僕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一词。

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敧。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冰肌玉骨:形容女孩子的皮肤滑美。水殿:指,摩诃池上的宫殿。敧:同依。素手:形容女子洁白的手。疏星:稀疏的星辰。河汉:银河。

金波淡:月光暗淡。玉绳:北斗中的星名,这里指夜已深了。西风:秋风。不道:不觉。

【简析】

本词是苏轼的名篇之一,上阕记人物、环境之清凉,人物则“冰肌玉骨”,具不同凡响的神仙资质,环境则水殿、清风、暗香、月光,如置身月殿瑶台的清虚之境,无一毫尘俗气。“绣帘开”几句绘闺房情景宛然如见,“一点明月窥人”句,“一点”与“窥”字灵动奇妙,为本词增添许多情致。下阕描写蜀主孟昶和花蕊夫人流连月下纳凉所见以及因纳凉而思秋风,因思秋风而感念流光飞逝的怅惋之情。其间融入作者对人生易逝的感叹,从而使词旨更具有人生哲理的意味,全词风格高爽,词境清馨。

永遇乐

公旧注云: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燕子楼:在今徐州、为唐代徐州著名歌妓关盼盼住所。相传关嫁给徐州太守张建封,张死后,她独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再婚嫁。如三鼓:响亮的三更鼓声。,击鼓声。铿然:形容声音的响亮。异时:将来。黄楼:苏轼改建的徐州东门上的楼宇。

【简析】

此词是作者在徐州夜宿燕子楼写梦之作,追怀名妓而不写红粉艳情,格调高旷。怀古而不着于古,借古伤今,探究人生哲理,超尘绝俗,空灵超宕。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东坡:在黄州的东门外,原是荒地,苏轼予以垦植。取名东坡,并以此为号。童:书童。童仆。此身非我有:出自庄子《知北游》。营营:纷扰的样子。(hu)纹平:江波微澜,平如绉纱。:绉纱。

【简析】

这是作者在元丰五年(1082)所作,当时苏轼夜饮醉归在自己的黄州住所临皋,触景生情有感而作。作者在久叩门而无应答之后静听江水声而思索人生的真谛,感叹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被夜晚江上静谧的美好景象所陶醉的同时也产生了归隐山林江海以度余生的消极愿望。这种想法深受庄子的影响,很是符合当时作者政治上受挫的心境。同时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中坦然处之的豁达和开朗,写得飘逸脱俗。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释】

风叶: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贱:质量不好。妨:阻碍。孤光:月光。

盏:酒杯。

【简析】

此词即是苏轼兄弟的唱和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南歌子

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注释】

卯酒:早晨卯时饮下之酒,亦即苏轼曾戏称为“浇书”之“晨饮”。

【简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员园苑怨)苏轼任湖州(今浙江嘉兴)知州期间。词中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慨,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作者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写照。

南歌子

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释】

菰黍:菰:茭白。黍:类似谷子小米一类的粮食。用它们作成的普通糕点。昌歜:一种点心。彝:为贮酒器。玉舟:即酒杯,句意为用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此词以写十三楼为中心,但并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的作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南乡子

春情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释】

南乡子: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迨冯延已始添作双调,成今体之五十六字。欧阳修前后首句俱减为四字,名﹝减字南乡子﹞。琼:美玉。岷峨:岷山和峨嵋山。蒲萄:葡萄。粉腮:美人的脸。

【简析】

此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系作者在黄州临皋亭所作。词的上阕,由酒杯而云山,而江水,而岷峨,这是词人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词外在的逻辑。

艺术联想和想象的动力是情感。罪系黄州的苏东坡,端起酒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情感作为动力,他的联想才最终指向故乡岷峨即蜀中,才产生了杯中之酒是岷峨的雪水这种奇特的心理。思乡之情是词的上阕的内在逻辑。词的下阕描绘倏忽变化的自然景观,给人动荡不定、神奇瑰丽的感觉。在政治斗争中遭到挫折的苏东坡,对自然界倏忽变化的敏感,由此可见一斑。整个一首词神气贯通、融为一体。思乡与人生的感慨尽得表现,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瑏瑡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释】

本词当作于元丰四年(1081),作者在黄州。江汉:长江和汉水。摇高楼:指武昌黄鹤楼。蒲萄:同葡萄,喻江水之澄清。李白《襄阳歌》:

“遥年历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岷峨:岷山和峨嵋山。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狂处士:指三国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瑏瑡空洲: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瑏瑢不:据《全宋词》补。瑏瑣谪仙:指李白。瑏瑤追黄鹤:赶上崔颢的《黄鹤楼》诗。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后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即有意追赶崔诗。

【简析】

作这首词时,苏轼已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有职无权,真真成了闲人。不过,也好,恰恰是因“乌台诗案”导致的一番波折,使苏轼有余暇反思人生,与功利思想保持了一段距离,百无聊赖中,使他能以超功利的审美静观态度,审视这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致力于创作,在艺术的净化中走向超越。这首词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袒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