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墨子清谈
13637700000014

第14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2)

大道理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看起来离实际生活太远,太虚无缥缈,但它对人生的作用却是别的东西不能替代的。

大道理使人明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生活有了合理的尺度和准则。

大道理使人善良。了解了人世的苦难,对人就多了一份宽容之心、仁爱之心。

大道理使人深刻。对世界的运动和历史的演变有着独到的认识和体察,就能举一反三、由表及里,不为表面现象所惑。

大道理使人丰富。不仅懂得眼前的人或事,还能懂得过去的和未来的人和事,人生的意义由此获得根本的改观。

人的智慧在于能从日常生活中、从小道理中发现大道理,掌握大道理。大道理并不表现为声威赫赫,富丽堂皇,通常表现为朴素、简洁、平凡。

一个名叫愚公的山里老头曾向齐桓公讲过一个故事。愚公说:“我养了头母牛,生了头小牛。我辛辛苦苦把小牛喂了半大,牵到市场上卖了,买了匹马驹回来养。谁知乡里有个恶少年闯到我家说,‘你家养的是母牛,怎么会生个马驹?一定是偷来的。’随后不由分说,就把马驹牵走了。邻居听说了,都说我太笨,给我起了个名叫愚公。”

“噢,原来这样,”齐桓公听罢哈哈大笑:“你这老头儿果然愚蠢,哪有这样便便宜宜把马驹给别人的?”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个笑话讲给管仲听。管仲听罢,肃然变容,整整衣襟就跪倒在地。齐桓公忙问是什么缘故,管仲沉痛地说:“那个老头一点也不愚蠢,而是我们当政者愚蠢啊!假使尧舜在上,法制严肃,哪会发生诈取别人马驹的事情?即使有,那老头也决不会给他。而现在,老头知道官吏舞弊,刑法混乱,即使告官也没有用,因此只好把马驹给恶少年了。请大王重修法政。”

由此可知,管仲才是真正懂得大道理的智者。

3.同与异

世间万事万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人的灼见,或者说超出常人的智谋,就在于能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入的把握。只看到一面看不到另一面,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就是短视、片面、俗见、平庸。

譬如下棋,双方棋子相等,势均力敌,但下法各异,千变万化,没有定数。有的人只考虑眼前这一子该如何走,想不到这子与其他子乃至整盘棋的关系;有的人则着眼全局,不在乎一兵一卒的得失,这种人往往棋高一招,稳操局面。

譬如打仗,当敌强我弱,战局发展不利于己方时,战略家能从错综复杂的战局中,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于我方的因素,从敌方的强大攻势中发现其薄弱环节,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像著名的诸葛亮隆中对策,就充分体现了同异相交的智慧光芒,诸葛孔明将刘备的优势劣势,曹吴两方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得淋漓尽致,使迷茫的刘备立时心明眼亮。

同与异的关系是社会人生最基本的关系,大至治国平天下,小至举手投足,都蕴涵着同与异的道理。

蛇和蚯蚓旋转滚动,有的后退,有的前进;飞鸟飞逝,甲壳动物蠢动,前者轻柔,后者坚重;宝剑有异于铠甲,前者致人死地,后者保护自己生命;在家未嫁之女和她的母亲,一个是晚辈,一个是长辈;两种断丝颜色竞胜,有的白,有的黑;分中央,是由于有四旁;人的言论行为、学问名实,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母鸡孵蛋,有的成小鸡,有的不成小鸡;兄和弟,有的和睦在一起,有的互相敌视;身体处在此间而心志飞往别处,前者形存,后者实亡;货物的价格,有的昂贵,有的便宜……

明白了同与异的道理,心胸就会坦荡荡,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与己相同而不以为人多势众,与己不同也不视若仇敌;得到什么不沾沾自喜,失去什么也不悲观绝望。

3.器与魂

武器是有形的,可以杀伤敌方;精神是无形的,可以使敌人自降。

农具是有形的,可以用来耕田种地;生产经验是无形的,可以适时安排农活。

药物是有形的,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的伤痛;感情是无形的,可以使人心理康复。

有形的是器,无形的是魂。

有形的靠学习,无形的靠领悟,能工巧匠展示出可以学习掌握的技艺,先哲圣人传达出的则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人生境界。

从前楚国人跟越国人在长江里船战,楚国人顺流而进,逆流而退。见有利就进攻,见不利想要退却,这就难了。越国人逆流而进,顺流而退。见有利就进攻,见不利就能很快退却。越国人凭借这种水势,屡次打败楚国人。

怎么办?正在这时,公输盘从鲁国南游楚国,开始制造船战的兵器,他制造了钩镶这种兵器用作装备,敌船后退就用钩钩住它,敌船前进就用镶来推拒它,这种兵器只适用于楚国的战船,不适用越国的战船。楚国人凭借这种兵器的优势,屡次打败越国人。

公输盘很高兴,对墨子夸耀道:

“我船战时有钩镶,不知你的义也有钩镶吗?”

墨子回答说:

“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我义的钩镶,用爱来钩,用恭敬来拒。不用爱来钩就不会亲近,不用恭敬来拒就会轻慢,轻慢不亲近就会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敬,就是互相得利。现在你用钩来制止别人,别人也用钩来制止你;你用镶来推拒别人,别人也用镶来推拒你。互相钩,互相推拒,就是互相加害了。”

钩镶之器固然可以拒敌,但若无兼爱之心,其结果只能是互相加害。兼爱之心是无形的,但却可使相互仇恨之心化解。

物之钩镶是器,“义之钩镶”是魂。

有器无魂必将祸及自身。

二十五、祸福相依

对事物的认识,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也肯定,有的是前提肯定而结论否定,有的是前提否定而结论肯定,有的是在一方面周全而另一方面不周全,有的是在一方面是对的而在另一方面是错的。

——《墨子·小取》语译

影子有时小有时大。因为物体有时斜有时正,光源有时远有时近。

——《墨子·经下》语译

化:如青蛙变成了鹑鸟。

法:法则取其相同,要观察巧妙转换的概念。

——《墨子·经说上》

1.转 化

诸葛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千古流传,是这位布衣丞相生命史上的神来之笔。

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是万万不可能的,东吴大将周瑜纯粹是想让这位军师难堪。没想到诸葛亮一会儿就“借”来了十万支箭,且不用打借条。

全部秘密就在一个“借”字上。

生活中的许多妙法,多与借字相关。

借鸡下蛋。本来无鸡无蛋,找人借来鸡,下蛋后物归原主;原主未受到损失,自己却有了蛋;然后鸡生蛋,蛋生鸡,于是什么都有了。

借刀杀人。杀人不用自己出面,或从中挑拨让旁人代已泄愤,或巧设机关嫁祸于人,目的达到了,自己免受伤害。

另有借尸还魂,借船过海,借花献佛等等,不胜枚举。

在这里,借,就是转化。将别人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将别人的财物转化为自己的财物,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别人的条件转化为自己的条件。

借别人一块钱,再还一块钱,自己什么都没剩下,这不叫转化。借别人一块钱,还掉一块钱后,还剩下二块、三块钱,这才叫转化。

转化就是增殖。

人要想到太空中去,想登上月球去看看,借助航天飞机就行了。

人要看到千里、万里以外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凭借高倍望远镜就行了。

人要渡过浩瀚的大海到南极去考察,坐远洋轮去就行了。

个人是渺小的,人的伟大就在于人掌握了转化的方法。

读书人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新知,给你一个鸡蛋还是一个鸡蛋,那就叫书呆子,毫无灵气、机智可言。

天地广大,世界无穷。努力从人类长河中吸取有用的养分,从自然中领悟生命的灵动,使自己一天天聪明起来,这是人永远也干不完的一件事。

2.因福得祸

公输盘曾为楚国攻打齐国的阴谋出过不少力,又是制造云梯,又是设计攻城之术。要不是墨子及时赶到,晓以利害,又以高超的防御战术将公输盘降服,公输盘必定要成为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

公输盘何许人也?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师们的老祖宗——鲁班。

今日木匠使用的许多家什都还是鲁班在二千多年前发明的,此人的高明可见一斑。班门弄斧,意为鲁班师傅的手艺正是盖了帽儿了,自作聪明的小子们别在他面前去丢丑吧。

然而,聪明绝顶的鲁班在政治上却是一个糊涂虫:没有是非界线,缺乏仁义之心。

手艺超群的发明家鲁班师傅与为虎作伥的鲁班竟是同一个人,这不禁使鲁班的后人们有些失望。

其实也不必失望。这方面聪明一点,那方面就糊涂一点。这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假如鲁班手艺很差劲,不会造云梯,楚王也就不会找到他,政治上糊涂点就糊涂点,反正不理朝政,也不会犯大错误,没人会计较,鲁班师傅兴许就抹去了那点污点。谁让鲁班手艺好,楚王造云梯非他莫属,楚王不找他找谁?

这就叫因福得祸。

3.破罐子“经”熬

人难免有个头疼脑热的事,这本很正常,但此等事多了,很容易让人生出一些悲观的情绪,以为自己体能欠佳,身体不好,没有别人活得滋润。

身体比较强健的人,长期享受多病者羡慕的目光,便骄傲起来,有个小病小灾什么的,也全然不当一回事。

这其实是人生的一个误区。

某一天大病来临。前一种人久病成良医,早有了心理准备,感觉也就那么会事,慢慢也就治愈了。就像久经沙场的将士,小股敌人来犯是一打,大敌逼进也是一打,与其小打小闹,不如大干一场。

后一种人就不一样了。重病袭来,如五雷轰顶,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一下子没了精神气。本有望康复的病,却弄得命丧黄泉,即使勉强活过来,也是从此一蹶不振。

民间称之为“破罐子经(耐)熬”,“病恹恹活过跷颠颠”。

明白了这个道理,便知道悲观和骄傲都很可笑。

人的命运变迁也是这个理。

有的人从小病病歪歪,生活道路也是坎坎坷坷,但却能终其天年,怡然自在。

有的人少年得志,生活道路一帆风顺,突然有一天灾难临头,落得个体无完尸的下场。

人生的战斗就是一种韧性的战斗。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如同马拉松比赛,在冲刺前一刻倒地,也只能算一个败将。所以说,聪明人做一世的英雄,不做一时的英雄。

由此,下面的人生告诫便显得至关重要:

不要感叹命运不公。命运从来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

不要羡慕或嫉妒别人。将时间用来做自己该做的事。

不要花来路不明的钱。晚上因此睡不着觉,易得神经衰弱。

不要接受别人的施舍。人格上矮了别人一等,永远抬不起头来。

不要做暴发户,最容易得到的最容易失去。

不要怕吃亏上当。吃亏是福。让骗你的人自鸣得意,惩罚随后就到。

附录《墨子》节选

亲士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日:“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内)[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忌司,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⒅下。分议者延延,而(支苟)[交敬]者ⅲ焉可以长生保国。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迹颊弑叵却欤挥形宓叮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先]竭,招木(近)[先]伐,灵龟(近)[先]灼,神蛇(近)[先]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取不)[不取],[而]取同(而已)[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若]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陕者速涸,逝浅者速竭,フ咂涞夭挥。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修身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人之耳;批χ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非]智无察,在身而(情)[惰],反其(路)[务]者也。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所染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А>偬煜虏灰迦枞耍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间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籍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洛、太宰猓知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