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2006全国初中生精彩作文年选
13642300000019

第19章 家园点滴(2)

当我吃到第2个香辣鸡翅的时候才想起要去外婆家吃饭的,刚要开口,小C对我说:“听,Jonlin的新歌!”并讲了一大堆女生之间常讲的话题。我一下子忘了外婆家吃饭的事,也和她们侃了起来……那天回家,妈妈告诉我璐璐也没去外婆家而去给同学过生日了。那天,外婆炸了好多“肯德鸡”,但没人动,她只是看着叹气。

这时我才猛然发现我与外婆疏远了。是因为什么呢?明星?电影?肯德基?或许什么都不是……睡在床上,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带我去看露天电影的情景。秋末,外婆家所在的镇上难得有电影了,我硬扯着外婆要去看。晚上天冷,外婆看我有了睡意,便把我裹在她的外套里,捂在她的胸口,还不停地往我脸上吹热气,直到我温暖地睡去。电影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满天的星星和外婆那温暖的怀抱……

深爱无痕

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三(5)班郭文倩

爱有很多种,家人对你的爱,朋友对你的爱,老师对你的爱。这些沉甸甸的爱用语言是无法表达的,但一回头却能看见一条细线,牵着你,那是爱!

有人说,深爱无痕。我想,是的。

我的早餐很简单,牛奶、面包、果酱、黄油。每天早上边刷牙,边煮奶,牙刷好了,奶也煮好了,这对于每天早上如同打仗一般的我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而爸爸妈妈却不然,每天早上他们都会煮些粥或面条,兴师动众地吃起来。

爸爸妈妈总劝我吃粥,但我却总能从营养成分和品尝它的快慢的程度反驳他们,直到前些天,我才明白喝粥的美好和那无痕的爱。

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我生病。

前些天,由于温差较大,一不留神发烧了,其实我挺希望发烧的,这样就不用因为晚起或者衣服穿少而被妈妈责怪。躺在床上有种庆幸感。

妈妈给我端来昔日我最爱吃的面包,一阵恶心涌上心头。于是妈妈给我熬起了菜粥,我在很小的时候吃过,但由于年龄的增大和时代的变化,我有很久都没有吃过。所谓“菜粥”也不全是菜,里面还有莲子和肉末,香甜的莲子配上美味的肉末再加上切碎的青菜,真可谓人间极品,喝下热气腾腾的一大碗粥,病也似乎好了一大截,连药也不用吃,真好!

晚上,也是我最易发高烧的时间,妈妈陪我睡在了我的床上,平时我最怕的那些鬼啊全都不见了,晚上妈妈不停地叫我起来喝水,吃维生素C,早上起来看着她那熊猫眼,真不知道她一个晚上能安心睡多长时间。

第二天,烧还是没有退,没办法,妈妈只好带我去打针,我故意打右手,这样我就能够再次享受这份得之不易的爱,果不其然,妈妈又为我熬了粥,还喂我吃,每当我吃一口,她的嘴巴也会跟着动一下,我突然好想这样一直病下去,享受美味的粥和母亲的爱,但病还是好了。

我终于明白,每天早上,妈妈爸爸为什么要喝粥了,这份爱只能一点一点熬进每一粒米中去,所以那粥才是那样的稠,仿佛入口即化似的,而即食食品中怎么能装下这沉沉的爱呢?

喝粥是美好的,生病是美好的,家人间的浓情是最美好的。即便做错了事情会被责骂,但这却是妈妈表达她爱我关心我的另一种方式,就像那装满爱的粥一样。

我想,这就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吧!也许是因为坐在爱的列车上太久的缘故,我却一直没有发现那份深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深爱无痕吧!是的,它不留一丝痕迹,但一回头却能看到。它就如同一条细线牵着你,无论你飞多远多高,它都会一直跟随着你,追逐着你。

家访风波

广东省湛江市谢柯盼

一年一度的“家访时间”快要到来了!初二(6)班的杨泉收到可靠消息:他在班主任的“黑名单”上荣居榜首!怎么办?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杨泉做了太多的“亏心事”——上课开小差、测验作弊、编歌取笑同学等等,他可是很怕“鬼敲门”的。怎么办?

课间,杨泉去找好朋友马冀帮忙。“哈,我就知道有人会来求我。”马冀拿出一沓册子,“这是我特邀‘专家’编写的《对付家访N招》,每册仅售4元,念你是好朋友,打个九折吧,3。6元卖给你!”可恶的马冀,竟趁火打劫!没办法,只好破财消灾。“好吧,就买一本——如果‘招数’无效的话我可要退货哦!”“当然,当然……”

放学后,班主任蔡老师找到他:“下午放学后我去你家家访,你父母有空吗?”杨泉一惊:这么快就来了?“嗯,有空……”他一边应着,一边打着如意算盘:放学后学完《对付家访N招》再回去,一来可以回避老师,二来可以想好对策,一举两得!

下午放学后,杨泉留在教室里“啃”《对付家访N招》,转眼已经到了6点。是时候回去了!哼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杨泉,“悲壮”地踏上了归家之路。

终于到家了——门口没有老师的鞋,看来老师已经回去了。杨泉一边在心里说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边打开了门。尽管杨泉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感到一丝凉意——父亲在看报纸,母亲在拖地板,气氛十分异常。“爸、妈,我回来了。”杨泉放下书包。父亲没有说话,母亲只是“嗯”了一声。

看来该“出招”了——杨泉深吸一口气,使出了第一招“以德化怨”:“妈,您累了,我来帮您拖地板吧。”岂料母亲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好吧”就把拖把交给他,织毛衣去了。果然有古怪呀!杨泉正琢磨着接下来用哪招好呢,冷不防父亲问:“上次英语测验成绩出来了吧?多少分?”“啊,那个,还、还没有发试卷呢,不——不知道。”哼,刚才老师一定把我的“底儿”都抖出来了吧?明知故问!既然如此,我只好——杨泉一边拖地,一边说:“上次数学测验我考了98分,全班第一呢!昨天物理测验的最后一题,全班只有我一人解出呢!(此招名叫‘扬长避短’)啊,对了,上个星期我班的小泽和别人打架被老师训了,亏他还是个三好学生呢!(此招名叫‘以优比劣’)”两招合并,双管齐下,效果一定不错!

可父母丝毫不为所动:父亲的眼睛始终没离开报纸,母亲仍在织毛衣,杨泉只听到他们“嗯”了一声。难道他们在等我“自招”?怎么办?

地拖完了,杨泉也技穷了。他将拖把一放,使出一招“金蝉脱壳”:“我要去做作业了……”提起书包就溜进了自己的房间。

透过门缝,杨泉看见父母仍旧那么平静——不能被假象所迷惑啊!异常的平静通常是暴风骤雨到来前的征兆!在把《对付家访N招》翻了N遍之后,杨泉决定动用杀手锏“明哲保身”——向父母“坦白”自己的“罪行”,以求“宽恕”。

于是,杨泉对着镜子练习“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的表情,等到满意后,他迈着沉重的步子,推开门走到父母面前。“爸、妈,我……”杨泉卡了壳,不知怎样往下说。

“什么事?”父亲抬起头,母亲停住了织毛衣。

好,就从前几天写诗取笑老师那件事说起吧。杨泉努力使声音显得沉重些:“我……”

门铃响了!杨泉松了一大口气,急忙跑去开门。

门开了。

正是蔡老师,他的班主任。

原来老师现在才来家呀!

“完了!神啊,救救我吧……”

捉小猪

武汉市水果湖第一中学七(2)班张诗琦

大家捉过鱼,捉过蟋蟀,可是都没有捉过小猪吧。嘿嘿,看看俺是怎么捉小猪的吧!

一个炎热的夏天,我随爷爷奶奶回乡下度假。在乡下,我不仅尝到了很多水灵灵的瓜果蔬菜,更是喜欢上了那只哼哼唧唧憨态可掬的小猪,临走时非要捉一只带回家玩。

我跑进猪圈,刚准备下手,一头大肥猪就朝我冲了过来,我吓得一下子跳了出来,“哎呀,猪也这么凶!”我想了想,打算去捉那只最小的猪娃。我拿来一棵小白菜,猪娃们一拥而上。那头最小的小猪挤在最前边,我把小白菜放在地上,把猪圈门打开一条缝,等那头小猪跑出来后,又立刻将门关上。“嘿嘿……看你怎么办!”我慢慢地向它靠近,谁知它用鼻子把房门拱开,跑进了客厅,我赶紧追了过去,它又躲进卧室。我冲进卧室,顺手把门一关,“哈哈!看你往哪儿跑!”我兴奋地叫着,拿起一把扫帚开始围追堵截。可小猪机灵地钻到了床底下,我用扫帚对着床底下一阵乱捅,不料小猪又顺着床头柜爬到了窗台上,我一个箭步蹿到窗台旁,手刚刚摸到它,“哧溜——”它却从窗台上跳了出去。哈哈,真是“猪急了跳窗”。

我又追到院子里,没有看见小猪,在周围晃了一圈,发现原来小家伙已经回到猪圈吃奶去了。“嘿嘿!”我一阵阴笑,想出了个鬼主意。我找来一个麻布袋子,放在客厅门口。然后回到猪圈,又如法炮制,把那头可怜的猪娃放了出来,再把它往房子里赶,小猪一进客厅便钻进了麻布袋里,自投罗网。

“抓住你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就是我成功的“捉猪记”!

那小店,那老人……

陕西省岐山蔡家坡西机子校初三闫静

深巷里,几间老房静静地守着那片天。年轻人都将新房安在了巷口,向往着外面的生活,只有那个老人执拗地待在巷里。

老人开了家小店,叫做“利民商店”。小店虽然在深巷里,却被老人经营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村子里有一所不大的小学,就在离巷子不远的空地上,念书的孩子总要穿过小巷去上学。于是,每天的上学途中便有怀揣几张角票的孩子三三两两地在深巷里走动。“爷爷,买东西。”每一次期待的呼唤过后,便听到沉沉的挪步声,紧接着就是“吱呀”的一声响,充满诱惑的小屋向孩子敞开了门。因为年迈,老人的行动有些迟缓。等不急的孩子总是在老人回到柜台前先跨进店里,小小的脑袋挤在矮矮的柜台上,贪婪地巡视着。许久才想起让出一条窄窄的道儿,让老人略嫌肥胖的身体挤进来。“爷爷,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一阵忙碌后,孩子们捧着几颗甜甜的糖果心满意足地上学去了。老人又在“吱呀”声中将小店的门轻轻扣上,挪着沉沉的脚步回去,琢磨那盘未下完的棋。

巷口是年轻人的世界。农闲时,年轻人在一起谈论着外面的世界,有时也赶时髦地跳一曲舞。巷口的生活总是充满活力,但深巷也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深沉。农闲时,孩子们一年的成绩也公布了。一到这个时节,老人总在小店门口贴出一张告示,用饱蘸浓墨的毛笔清晰地写出自己对孩子的奖励方法。而孩子们都会高兴地跑回家,小心翼翼地拿出还留有墨香的“三好学生奖状”,然后转身冲进小店,挑选一件自己中意的玩意儿。等老人在奖状背后轻轻地打上一颗红星后,孩子们便骄傲地离去,心里就像得到自己爷爷的奖励一样开心。看着希望的延续,老人眼角的皱纹也像绽开的花儿一样亲切。此时,深巷充满了如孩子们笑声一样明亮的阳光。

小店因为孩子而活跃,深巷因为小店而热闹。农人的生活就像他们一辈子面对的黄土,虽然单调却又充满生活的乐趣,深巷里的小店就是这份乐趣的见证。

老人一直保留着那盘棋的残局。等到人们又聚到一起的时候,会继续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棋局的发展,在小小的棋盘上体验战场厮杀的激情。农人没有听过“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劝言,却在一片争执声中带给深巷最质朴的生命力,带给生活一声最真挚的回应。

老人依旧待在深巷里,依旧经营着那家小店。在挪步声中等待着孩子们的呼唤,在农闲时摆开未下完的棋局……那小店,那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