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13642800000021

第21章 放低姿态——地低成海人低成王(2)

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就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那么大家自然会知道你的能力。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积累。《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折断你的角,角一旦被折,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

6.居功不傲是做人的根本

“居功不傲,知荣守辱”是说一个人有了功劳也不要骄傲。只有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荣耀,才不会做出自取其辱的事情。

赵本山的小品中有这么一句话:“地球就得围着你转,你是太阳呀?”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认为这个事情没有了自己就一定不会成功,那么你就会有一种骄矜之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少了谁都一样,一个团队少了谁也是照样运转。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只能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有些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矜才使气、盛气凌人。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非一己之功。所以,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东汉名将冯异,品格高洁、才能出众,在中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至今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榜样。冯异驰骋沙场几十年,战功累累,是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时的杰出统帅。但每次战役结束后,诸将并坐论功时,他为了避功,把封赏让给部下,常常独坐在大树下读书思过,因而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他有帅才,却从不使气,虽战功赫赫,却仍低调做人。

更始元年,大司马刘秀率王霸、冯异等将领历经艰险,攻克邯郸,擒斩王郎,平息叛乱。冯异在邯郸之战中,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连夜为夜宿河北晓阳地区的大军筹措粮秣,熬煮稀豆粥,使将士饥寒俱解,恢复战斗力。

刘秀率军行至南宫时,正逢大雨滂沱、寒气逼人。又是冯异四处奔波,取薪燃火,供将士取暖烘衣,送上热气腾腾的麦饭,使官兵衣干腹饱,重上战场。

邯郸之战,刘秀大胜。他赞扬冯异“功勋难估,当为头功”。正当刘秀召集将领盘坐旷野、论功行赏时,冯异却独自离众,待在一棵老槐树下聚精会神地读《孙子兵法》。当侍卫连拖带拉地将冯异带到刘秀跟前时,冯异却对封赏一再推让。实在推托不掉,他便建议将此功让给属下的一名偏将,令这位偏将大受感动。刘秀见冯异淡泊功利,又赏他许多金银,冯异却悉数分给这次作战中表现勇猛的士卒。

冯异的做法,使他调动起部下来得心应手。部卒愿意为他效力,同级之人佩服他,上司也欣赏他。

相对冯异来说,邓艾就是一个不知深浅的人物了。

邓艾以奇兵灭西蜀,功劳之大,无人能及,不觉有些飘飘然起来。司马昭对他本来就有防范之心,现在看他逐渐目空一切,怕久而久之事有所变,于是发诏书调他回京当太尉,明升暗降,削夺了他的兵权。邓艾有杀伐征战的谋略,但他因居功自傲,使他命不久矣。他上书司马昭,权衡利弊,欲亲自剿灭东吴。然司马昭心存疑虑,再加上邓艾一意孤行,以大功臣自居,与司马昭强行争辩欲出兵伐吴,使得嫉妒邓艾之功的人纷纷上书诬蔑邓艾心存叛逆之意,司马昭最后将邓艾杀死。

无独有偶,唐代开国功臣尉迟敬德也是这样的人,每逢出席宫廷宴会,总是大大咧咧坐在最前面。如果有的人座次在他之前,他就当众质问人家有什么功劳,“敢居我之上”。

有一次任城亲王李道宗只是劝了劝他不要吵架,他竟然勃然大怒,险些打瞎人家的眼睛。李道宗是谁,那是唐王李世民的堂弟呀!对此,李世民甚为不满,席后,提醒敬德:“想一想韩信、鼓越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被汉高祖杀掉。”并警告说,“国家纲纪,离不开赏罚,不能居功自傲,否则将后悔莫及。”这一警告果然有效,尉迟敬德也不敢寻衅闹事了。尉迟敬德虽然没像邓艾被杀,也吓得待在家里,再三要求辞职还乡。

一世聪明的邓艾,招人疑惧而遭杀身之祸,功高盖世界的敬德被遣还乡。可见,自傲确实对自己无益,除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外,还会使自己丧失许多理性的东西。

正确对待已经取得的“功”,不骄不躁,得意淡然,谦虚谨慎,不要让路边的一座小山峰,阻挡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人生得意须淡然,否则失败会接踵而至。切记,富贵不骄,功成身退,得意淡然,低调做人。

7.最不值钱的是架子

曾经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在鸡身上什么东西不值钱?”答案很多,有说是鸡粪,有说是鸡毛,也有说是鸡屁股……然而,鸡粪可以当废料,鸡毛可以去做羽绒服,鸡屁股可以去做狗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最不值钱的也就是鸡架子。

在鸡身上,鸡架子最不值钱。同样,在人身上,最不值钱的也是架子。生活中有些人说话、走路、办事,都是装腔作势,有意显得威风、高贵、了不起的样子。这样的人,开始能糊弄一些不知底细的人,时间一长,知道了他的底细,就没有人理睬了,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摆架子”。

架子无法体现价值,实力是靠个人的实力拼出来的。真正有实力的人,不摆架子仍然是会得到人们的尊重,照样有权威;没有实力者,不论摆多大的架子,仍然只是一副空皮囊。

一次聚餐中,一位官样很足、派头很大的小企业领导说:“现在的我,过的生活真是上品质,平时从不收拾办公室。报箱里的报纸,哪怕当天的新闻有多惊天,也等秘书给递来。打水泡茶的事,哪怕再渴,也要叫秘书将泡好的茶送过来。出门时的公文包,从不自己拎。开会的报告,都让秘书提前写好,就连抽烟也要等着手下人来为我点。酒桌上除非他比我官大,否则我一般不随便敬酒……所以在公司,人家都说我很‘阔’,很有领导的架子。”听了他的话后,在场的人个个哭笑不得。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还真不少。有的人为了摆出官架子,连平时走路也会鼻子冲天。下属和他相遇打招呼,他连正眼都懒得看一眼;群众去找他办事,他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当着群众的面给别人打电话,以无视你的存在来衬托他的尊贵。还有一些“新官”刚上任,就生怕人家对他不尊重,不买账,也会先摆起官架子,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权威和派头。

上个世纪30年代,有些穷困的文艺青年经常出入艾青家,艾青总是留他们在家吃饭。20年后,那群文艺青年中有几个做了官,就再也没来过艾青家。有一次,在一个研讨会上艾青见到了一位当年的青年,他已做了官。会议散会时,现时的官员远远看见艾青,坐在那里竟然用食指勾了勾,示意艾青过去。艾青回忆起这件事时感慨万端。

袁术字公路,是司空袁逢的儿子,官至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由于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袁术把富庶的淮南地区糟蹋得残破不堪。士兵不为他卖命,老百姓也不支持他,都纷纷逃走。左右部下也是离心离德,形成混乱状态。袁术混不下去了,便放火将宫室烧掉,带着一帮吃闲饭的人到徽山去投靠他的部下陈简、雷薄,不料遭到了拒绝。袁术手下的人散去的就更多了。他像一只丧家之犬,忧懑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把“传国玺”让给在河北的袁绍,仍然可以由袁家来当皇帝,自己也有个安身之处。

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派刘备和朱灵去截击袁术。袁术只得掉头返回淮南。逃到离寿春80里的江亭时,终于一病不起。身边已无粮食可吃,询问厨子,回说只剩有麦屑30斛。将麦屑做好端来,袁术却怎么也咽不下去。其时正当六月,烈日当空,天气酷热,袁术想喝一口蜜浆,却怎么也找不到。袁术坐在床上,独自叹息了许久,突然一声惊呼:“我袁术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啊!”喊完倒伏床下,在吐血一斗多之后死去。

俗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评价一位领导,看重的是他的人格、才能、智慧和政绩,而不是看他会不会摆架子。像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心系百姓的好干部方守祥等同志,他们就从不摆架子,但他们却能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有水平不摆架子,说明他有涵养,工作中才能广纳真言、赢得真心、了解真情,成就事业。其实那些爱摆架子人的背后或许也有可悲的时候,他能在下级面前摆架子,那么在上级面前肯定是一副诚惶诚恐、低眉顺眼、卑躬屈膝、摇尾乞怜的奴才相。他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或许根本就不会想到,架子是自己摆出来的,但摆架子的“台”是要靠别人来搭建的。这些人一旦到了无权无势、没机会摆架子的时候,人们就会远远地躲开他,让他成为孤家寡人。

8.张扬是祸患的开始

张扬的人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是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诌佞之徒所奉承的,明哲之士所轻视的。

一次,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给夏令营的小朋友讲故事。盖达尔要为小朋友们讲的是小朋友们期待听的童话故事《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