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13642800000003

第3章 多说好话——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2)

里根总统访问加拿大时,在一座城市发表演说。在演说过程中,有一群举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时打断他的演说,明显地表示出反美情绪。里根是作为客人到加拿大访问的。作为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对这种无理的举动感到非常尴尬。面对这种困境,里根反而面带笑容地对加拿大总理说:

“这种情况在美国是经常发生的。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可能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良好的谈吐可以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人障阻重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是多种多样的,有口若悬河的,有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唇枪舌剑的……人们的口才有好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是天差地别的。因此,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境界,就必须要把握其中的奥秘。

有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对周恩来总理说:“我发现你们中国人走路都喜欢弓着背,而我们美国人走路大都是挺着胸!这是为什么?”对基辛格这句话首先要做出准确的判断,是恶意,还是玩笑?不能说是十分友善之谈,但也没有明显的恶意,气氛和情绪并不是对立的,说的情况基本属实,话语本身带着调侃的语气。所以,回答也要用调侃的口吻,恰如其分。周总理回答说:“这个好理解,我们中国人走上坡路,当然是弓着背的;你们美国人在走下坡路,当然是挺着胸的。”说完,他哈哈大笑。周总理确实反应敏锐,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既有反唇相讥的意味,又带着半开玩笑的情趣;既不影响谈话的友好气氛,又符合当时的场景和说话者的身份,不卑不亢、恰如其分。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说话前,有必要对下列问题仔细地考虑: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怎样处理等。

刘墉是乾隆时期有名的宰相。他的能力强、有原则,沟通起来机灵得很,让乾隆皇帝不宠爱他都不行。

有一回,刘墉陪乾隆皇帝聊天,乾隆很感慨地说:“唉!时光过得真快,就快成了老人家喽!”

刘墉看看皇帝一脸的感伤,于是说:“皇上您还年轻哩!”

“我今年45岁,属马的,不年轻啦!”乾隆摇摇头,接着看了一眼刘墉问:“你今年多大岁数啦?”

刘墉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皇上,我今年45岁,是属驴的。”

乾隆听了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我45岁属马,你45岁怎么会属驴呢?”

“回皇上,皇上属了马,微臣怎敢也属马呢?只好属驴喽!”刘墉似笑非笑地回答。

“好个伶牙俐齿的刘罗锅!”皇上抚掌大笑,一脸的阴霾尽散。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在告诉我们,谈话时要尽量使用对方认同的语言,谈论对方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并且要视当下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以便在迎合对方心理的同时,也赢得对方的好感。唯有赢得对方的好感,才有可能得到我们想获得的东西,这也是成就大事的一种技巧。

5.善意的谎言不可少

善意的谎言同恶意的谎言有着本质的不同。善意的谎言会增添说谎者的人格魅力,使人们更爱说谎者、敬说谎者。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当一个人获悉亲戚病重或朋友遭难时,就会适当说一些谎言。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说谎的人。

因此,诚实也要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面对什么人、讲述什么事情。俗话说:“适当的谎言是权宜之计。”由此可知,在某些场合还是有说谎的必要的。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的诚实的,有时谎言和假象更能促进友情和爱情的发展。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惨世界》里那个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但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他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逃脱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但他却在神父睡着后,把神父房间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干坏事。不料,在他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辨认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了大量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于顺境。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需要坚强,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劝慰。而此时,真诚的安慰、善意的谎言,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例如,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则应重病轻说。如果善意的谎言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与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说善良谎言的人,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即使以后此人明白了真相,也只会感激说谎的人,不会埋怨说谎的人。即使此人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但通情达理者仍会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但仍要如实相告,即使不算坏话,也该算是蠢话。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一个身患重病的女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随着落叶萧萧,病人身体状况也随之每况愈下。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此事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自己的画笔在树枝上画了3片叶子,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善良的谎言应符合三条规则。

(1)真实

谎言是无法表达真实想法时的一种真实表达。当人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就选择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想法。例如一个女孩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朋友是否漂亮,但朋友觉得实在难看,朋友就可以模糊地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能体现人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此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免增加她的负担,丈夫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可能快活。当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并愉悦妻子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表现会带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为在这里,谎言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必须

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是出于礼貌。例如,当一个人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到欢乐的场合。

生活中的事情错综复杂,在一些非常时刻,似乎只有说谎,事情的结果才会更加圆满。谎言终究是谎言,不值得我们去推崇。但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是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的。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谎言就像生活的润滑剂,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的谎言,饱含真诚和甜蜜,能让说谎者与被“骗”者共享欢快。

6.赞美他人要讲究技巧

生活中,赞美他人是处世的一种手段,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谋略,求人办事的一种技巧。

秦国有位善辩之士,名叫中期。有一天他应召入宫,和秦王讨论政事,结果秦王被驳得体无完肤。

秦王大怒,心想:你怎能一点不顾全我这一国之君的脸面!

而中期却不理不睬,缓缓走出宫去。秦王恨恨地说:

“不杀你这贼子我誓不甘心!”

中期回去后便托一位朋友进宫对秦王说:

“中期真是个粗人!刚才他是遇到圣明的君主您了,您才没有责怪他。假如换了夏桀或商纣那样的暴君,早把他杀了。我要向人们宣传此事,让大家都知道大王的豁达大度,礼贤下士。”

秦王顿觉飘飘然:“先生过奖了。中期的话是很有道理的,我还要奖赏他呢!”

中期的高明在于原则上毫不让步,但在危险关头想方设法地运用赞美之辞使自己逃避灾祸。其实,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称誉和赞美。因为身居高位的人,难免产生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属下的赞美就可满足他的这种心理,而且还不会使他感到寂寞孤独。因此,学会对那些居于高位的人予以赞美,分担他们那份沉重的孤独,用你的爱心去关心和温暖他那包裹着冰雪的心灵,他们就会对你另眼看待,倍加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一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恭维话,这不仅会使自己显得俗不可耐,听的人也会觉得味同嚼蜡。

有一位教授带着他的助手到一所学校去讲学,该学校的教导主任专程到车站去迎接他们,眼见一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人向他走来,便高兴地迎过去说:“早就听人说教授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真不凡,没想到你不光学问出众,人还如此年轻潇洒,真可谓是才貌双全。”听着这些话,年轻人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不耐烦地说:“教授在后面。”教导主任往后一看,才发现原来教授只不过是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老头子。教导主任的脸一下子就白了。而后的几天,再也没敢在教授和他的助手面前出现,而且还落下一大笑柄。

赞扬他人不能毫无顾忌,没头没脑。如果你的赞美使双方都感到尴尬,或者使人感到言不属实,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某男青年在宴会上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这位女士正和她的一位女伴用餐,两人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顿觉眼前一亮,很想恭维对方:“噢,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对方有些生气地说:“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清洁工吗?”

某次会议上,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这位就是向女士,几年来她的销售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至今也算有点儿名气了。”末尾这句话让人很不舒心。这些不当的用词让人听来不像赞美,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