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364400000080

第80章 心理治疗那些事儿 (2)

9.灵活的原则

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较之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病人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病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备根据新的需要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

10.“中立”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自我成长,心理治疗师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替病人作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特别是在遇到来访者来询问:“我该与谁结婚?”“我应该离婚吗?”类似的问题,要让来访者自己做出决定。

11.回避的原则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因此不易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哪些问题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过程。也就是说,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是心理治疗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呢?

首先是精神问题。从精神不佳到精神崩溃,均为心理治疗的对象。有精神疾患的人,其人格和精神失去了统一协调的效能,与外界现实不能正常接触,发生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其思考、情感、行为亦有显著障碍,无法正确地面对日常生活,病人的表现可能过分兴奋,讲个不停;或者极端忧郁,想自残自尽;或者行为奇异,语无伦次等。一个人有严重的精神疾患时,其主要治疗方法在于使用药物治疗,但对其施予安慰、支持、限制等心理辅导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神经症。这种情况的病人并没有精神崩溃的现象,自己与外界现实环境的接触状态尚好,只是在心理上或情绪上有所困扰与不适,觉得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来解除自己的痛苦。这种较轻的心理疾患,很多人都有,这就是所谓的日常心理毛病。自己觉得焦虑不安,郁闷不乐,气愤难耐,情绪不适,虽然还可以过日常生活,但因其情绪不稳定,对生活也难免发生不良影响。有时心理上有无法言表的症结引起烦恼、忧郁、害怕;或者有不易解决和处理的内心问题,或总面对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均属此类。例如,无法独立选择以决定自己的志向,缺乏经验与信心去找对象,不懂得如何与配偶和子女相处,不知如何摆脱离婚、丧偶的痛苦等。这一类情绪不适或心理困扰,药物治疗虽然有时能有所帮助,但心理治疗则要有效得多。

再次是“纯粹”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躯体的某些病变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心矛盾,生活工作中常面对自己不易处理的问题。例如,有的男性对自己没有信心,外出出差时,心里总担心在家的妻子会做出越轨的事来,以致整个身心都不舒服,常常“无病呻吟”,意欲天天守在家里陪着妻子。另外,据记载:有位官员,一直勤奋工作,只望自己能官运亨通,当上单位的头头,可升为主管后,又整日恐慌得不知所措;还有一位姑娘,很渴望结婚成家,却偏偏与一有妇之夫发生了性关系,而且不止一次,不知如何是好;一位15岁的男孩,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黄片,从此便深陷其中,脑海里总想着男女之事,学习也变得心不在焉,自己知道这样不好,但无法自拔,十分苦恼。以上这些病案中的人,都存在一些心理症结,有某种心理困难,却又不知如何才能解决。这种情况,并不是安慰或劝说就可以改善的,也不是算命或者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仔细剖析心理的症结,研究潜意识的动机,只有得出了真实的结论才能彻底医治。这类心理症结也是心理治疗的适合对象。

另外则是,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病人并没有明显的自觉不适,而在行为或性格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自己去适应一般的生活。有的儿童一不高兴就想逃学;有的年轻人一心血来潮,就有意去做错事,找人打架;有的人不善交际,只喜欢在家里闭门看书。这些行为都表明存在心理问题。另外,也有人有明显的性格上的缺陷,时时事事总是按部就班,如果不按照自己定的死板规律与程序吃饭、睡觉、娱乐,就无法生活;或每天只想发财、成功、有成就,时时刻刻都把精神绷得很紧,强使自己振作,以追求成功,并因此变成了追求成就的奴隶;相反,有的人事事都缺乏信心,事情还没动手做就已开始担心会失败,以致最后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做不成。这些行为和心理上的缺陷虽非朝夕之功就能改变,但依靠心理治疗,却是可以得到慢慢矫正、治疗的。

心理治疗的目标

一般而言,有效的心理治疗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解除病人的症状

精神与身体不适或心理问题都会妨碍求治者对社会的适应,并因此而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求治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或帮助求治者解决其无法自己解决的心理冲突。例如,用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等)矫正求助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等。

2.提供心理支持

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求治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加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地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重塑人格

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如认知治疗、精神分析等)所强调,它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有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求治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的内容包括:帮助求治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冲突的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前者是针对求治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施治者进行劝告、建议、指导、解释。后者又称非指导性的。在表达性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求治者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施治者以倾听为主,居被动地位,但仍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气氛,使求治者在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理解,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施治者期望达到的仍是重塑求治者成熟的人格。

心理治疗的分类

心理治疗的种类和实施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沟通方式,心理治疗可以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

a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这类治疗方式,目前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集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讲座、座谈、讨论和示范方式,使患者搞清所患疾病的性质,掌握疾病的规律,端正患者的态度,使其树立自信,去解决矛盾和困难,主动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针对有相似疾病的患者,一般以10~15人为一组。医务人员首先让患者明白集体心理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内容,然后引起、鼓励患者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参加集体心理治疗的动机和要求。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再拟定治疗方针和讲课内容。然后,医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化等,使患者对他们自身因素和所患疾病的性质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彼此启发,自我教育,从而解除疑虑,振奋精神,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症状得以改善。最后,医生指导患者如何处理矛盾、应付挫折、克服个性缺陷、纠正错误认识等,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使生活规律化,以恢复心身健康。实践证明集体心理治疗可以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对加深认识和消除各种不正确的观点,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

b个别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医生和患者个别交谈来进行,这种方法被普遍采用。个别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精神分析法。谈话过程中常以医生为主,有时也以患者为主。谈话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发病的主观因素,了解发病机理,解决防治问题。谈话不可拘泥于形式,一般从先让患者叙述病情和症状开始,逐步深入到家庭、个人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婚姻恋爱问题,谈出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以及和疾病有关的因素、病后的苦恼和焦虑不安等。医生听取患者的陈述后,可以分析患者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发表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发表意见时要避免与患者发生争论。如患者一时不能接受可以暂时搁置某个话题。对患者较为敏感的问题,不可急于探究,应寻找适当的机会或旁敲侧击地进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包括患者在内的阻力,甚至有些患者拒绝治疗。因此每次治疗要发挥治疗者的交谈技巧,让患者体会到这种交谈会使他受益匪浅。这个形式的优点为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能了解较深,又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密切配合。这个形式的缺点是不够系统,有时由于医生的经验、技巧以及和患者的关系等不够完善,治疗效果可能很不一致。

2.根据治疗的媒介,心理治疗可以分为言语心理治疗、非言语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a言语心理治疗

言语心理治疗是通过医患双方言语交流,使患者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发生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直接或间接取得疗效的形式。如精神支持疗法,采取以言语交流为主要手段对患者疏导、解释、劝说、保证、训练等,帮助患者认识其自身的问题。心理分析疗法、个人中心疗法都属于言语治疗。

b非言语心理治疗

非言语心理治疗是通过形象或抽象等非言语的形式帮助患者摆脱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所带来的心身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如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都属非言语心理治疗。

c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这种形式是在心理治疗医生的直接指导下,患者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调整自己的一系列心身功能;患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行为、动作,来改变心理状态和克服不适应环境(或社会行为规范)的异常行为。在70年代中期,美国的行为疗法中出现了一个“认知行为疗法”的新方向,强调改变患者的认知结构在病态行为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它启动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充分认识造成病态行为的环境因素和错误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认识,用新的训练和正确的应对方法来履行和替代旧的病态行为,逐步恢复健康的行为。

3.根据治疗的场所,心理治疗可以分为社会治疗和家庭治疗。

a社会治疗

社会治疗又称教育疗法。每个患者都是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存在。他们受社会环境的作用,他们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社会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正视现实,正视矛盾,协调同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以应对环境的刺激,建立健康的社会适应行为模式。对大多数适应不良的人来说,社会治疗的本质是一种健康教育。

b家庭治疗

家庭心理治疗并不单纯限于在家庭场所实施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家庭成员的治疗。家庭治疗把家庭视为功能单位,着意于家庭的情感结构和发展过程,而不是只看到个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