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懂取舍知进退让你左右逢源
13647400000019

第19章 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1)

舍是一种释放,是另一种更高层次的得,是心灵的回归。珍惜自己应该珍惜的,有时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

1.有得就有失

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盈有亏。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

在一生中,我们将逐渐地失去年轻,失去健康,失去少年的轻狂,失去可以把握一切的气势,失去做梦的勇气,其实,也在失去做梦的资本。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还要面临失去工作,失去身边的朋友、熟人,到最后,我们要失去整个熟悉的世界,步入天堂。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接受“失去”。

一位旅客去三峡旅游,站在船尾观赏两岸景色时,不小心将手提包掉落在江中,包中有不少钞票。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跃身投水捞包。结果虽然包抓到手中,可人再也没有醒过来。这位旅客如果学会习惯失去,就不至于连命也赔进去。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手握空拳地离去。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一个人获得生命后,先是童年,接着是青年、壮年、老年,然而这一切又都在不断地失去。在得到什么的同时,人其实也在失去。所以说人生获得的本身也是一种失去。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有人说得好,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了。在他俩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匹配?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个人的爱恋,还爱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失恋,就是一次“幸运的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未来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学会习惯于“失去”,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人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贪婪走向博大。

对善于享受愉悦心情的人来说,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要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

生活的这种教诲的确是不易接受的,尤其当我们正年轻的时候,满以为这个世界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满以为我们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业都一定会成功。而生活的现实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们的面前。于是,这第二条真理虽是缓慢的,但也是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经受“失去”中逐渐成长,在“失去”中经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护时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后又要进入一系列的学校学习,离开父母和充满童年回忆的家庭;结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只能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们要面临双亲的谢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对自己精力逐渐地衰退。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但是,我们为何要臣服于生活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要求呢?明明知道不能将美好永久保持,可我们为何还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们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早已不可得,可为何还要使自己的心充满爱恋?

要解开这个悖论,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我们的人生。一旦如此,我们即可醒悟:尽管生命有限,但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之织就了永恒的图景。

人生绝不仅仅是作为生物的存活,它充满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生存下来,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孩子而生存下去。我们建造的东西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的生存。我们所造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消失。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2.做人不能太较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也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

试想,我们如果“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在工作中,不是你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了就是认真。有时候事情没做好,在领导的眼里也是认真,因为你认真地揣摩了领导的需要而且尽可能地配合了领导的需要。认真不是较真,为什么很多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没有得到晋升,而工作并不出色的人反而得到提升?因为前者多较真,而后者是认真;前者多被领导表扬,但和领导走得远,后者多被领导批评却和领导行得近。你说谁更认真?糊涂是外人看到的糊涂。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小店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巨款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她丈夫有外遇,和她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四五百元工资,一家人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里。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建议大家都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过度较真生气。有时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烦心事使他此时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恶语伤人、侮辱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以柔克刚、晓之以理。

没有必要和原本与你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枪对枪、刀对刀地干起来,再酿出个什么严重后果来,那就太划不来了。与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没有道理,与其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的触犯是发泄和转嫁他心中的痛苦。虽说我们没有义务分摊他的痛苦,但如果能以自己的宽容去帮助他,那么自己无形之中也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会容忍他了。

但是,要求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并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经常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份友谊。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断了那条小腿,然后逃命。放弃一条腿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狐狸的哲学。人生亦应如此,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时,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说:“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杨绛在《干校六记》中所记述的,就是面对人生际遇所保持的一种适度的心态。让自己对生活、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关照,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在学会放弃中,争取活得洒脱一些。

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比如大学毕业分手的那一刻,当同窗数载的朋友紧握双手,互相轻声说保重的时候,每个人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弃一段友谊固然会于心不忍,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旅程,我们又怎能长相厮守呢?固守着一位朋友,只会挡住我们人生旅程的视线,让我们错过一些更为美好的人生风景。学会放弃,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友情天空。

4.放弃就是另一种选择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是顾全大局的果敢和胆识。

在我们惯有的思维中,总是以为生活的继续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所以对于放弃我们根本不加考虑,却对永不放弃情有独钟,把不轻易放弃作为人生的既定的哲学,因此,有很多人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总是舍不得放弃,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不能仅仅掌握一套哲学,以为只要懂得了一个道理便可以畅通无阻。其实获得往往只要心地坦荡,而放弃则需要巨大的勇气。想要驾驭好生命之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学会放弃。一个拾贝壳的小女孩刚到沙滩便捡了两手贝壳,妈妈就对女儿说:“先放下手中的,你才能捡到更美的贝壳。”小女孩的母亲想以此来告诉她:随着成长的脚步,她要舍弃更多,不管她愿不愿意。

如果只懂得抓住不放,甚至贪得无厌,那么,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那么多的诱惑如何去抗拒?当一个比你的恋人更完美的人出现时,当更令你痴迷的物品出现时,你如果不加考虑地接受,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和难以摆脱的痛苦,甚至毁灭自己。不是有些人因为贪得无厌,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最终落得妻离子散、人财两空吗?如果不分清是非,只认为人就应该永不放弃,那么,到头来承担后果的只能是自己。人类就是因为一种不愿舍弃的心理才导致了生命更沉重的负荷。人总是边走边喊:“累啊,累啊!”可是舍不得放下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肩头的重担,以为这样走到尽头就会有收获,却不知中途有人因为承载不了负荷而被压倒,再也起不来了。

人生的抉择,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人的,放弃的艺术是我们的必修课。很多人总是喜欢保留一些废品舍不得扔掉,到后来才发现那些物品不但一文不值,放在新的物品旁边还起了腐化作用,使有价值的东西也浪费了。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越多就会越快乐,迫使我们沿着追寻收获的路走下去。当我们受了很多苦时才发现,我们的无聊和困惑,痛苦和失落,压抑和无奈,无不和我们过于渴望拥有有关。因为不懂放弃或过分的执著,让我们迷失了方向。

人的生命的确是薄如蝉翼的,有人说过“命若悬丝”,非常脆弱。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命会撞在哪一条轨道上,为何不学会放下沉重的十字架呢?在沙漠上驮着金子走不动的旅人为何不肯卸下金子,轻松寻找维持生命的水源呢?如果为了金子渴死在沙漠里,再多的金子又怎能和宝贵的生命比较?所以,放弃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未尝不是一种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