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七分养三分治文化养生经
1364800000042

第42章 中华武术中的养生秘笈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其通过“形神统一”的修炼,对调经理气、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强身健体,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平衡阴阳、行气养心

太极拳,“极”指无边、无尽,“太极”指事物运动变化普遍规律,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是我国国粹之一。其动作柔缓,通过调经理气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促进全面健康,目前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武当、赵堡等几大流派。

太极拳特点是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包括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基本方法。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放松》、《气道通畅》,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调则周身气行。所以,练功必须令肺气顺畅,不可使气道结滞,即练拳不能闭气、使力,要以放松、沉气为主,并配合呼吸、配合开合等。这就要求练拳者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放松并调整呼吸,从而在每次练习结束后,能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同时,身体微微出汗还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功效。

同时,太极拳在预防“上盛下衰”诸症和治疗哮喘方面也大有帮助。

所谓“上盛下衰”,指中老年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而出现的血压升高、心虚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食滞便秘等症候群。患者虽然看上去红光满面,并无病容,但因下元虚亏,两脚发软,走路时间长了,足后跟痛,膝关节发硬,腰酸背疼,浑身乏力。太极拳重视加大人体下部运动量,由于人体丹田与命门之间(即小腹部位)是人体所吸收的各种营养转化为精血最关键、最根本的部位,故太极拳能够通过加强人体丹田部位和下肢的运动,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以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诸症。

所谓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病。练习太极拳时,锻炼者两臂、手腕、肩、背、腹等全身肌肉都放松,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柔和的动作也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良好的调节,有助于减轻或避免哮喘发作。同时,常打太极拳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的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均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练习太极拳要求腰部转动幅度要大。中医认为,腰为一身之主宰,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大幅度的腰部运动与深、长、细、匀的呼吸相结合,不仅能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甚至治愈肝炎等疾病,还能改善整个消化系统,对胃肠方面的慢性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八段锦:健康脏腑、增强体质

八段锦,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共由八节组成,故名“八段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养身、防病治病的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结晶,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八段锦大体可分为坐式和站式两大类,功法中伸展、前腑、后仰、摇摆等动作,分别作用于人体的三焦、心肺、脾胃、肾腰等部位和器官,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坐式八段锦,包括宁神静坐、手抱昆仑、指敲玉枕、微摆天柱、手摩精门、左右辘轳、托按攀足和任督运转八组动作。这八组动作分别具有平静心境,固齿健脾,清脑健耳,调理神经、健养肾俞,调节足太阳膀胱经,改善筋骨,增强腰、肾、肠、胃功能,通经络、活气血、滋阴助阳,健肺养心等功能;连贯组合起来,具有调养情志、健脑安神、通经理气、保养脏腑、滋阴护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防治耳鸣、神经衰弱、神经疼痛及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疗效。

站式八段锦,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和背后七颠把病消八组动作。这八组动作分别具有梳理三焦、增强心肺功能、健脾和胃、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泻火安神、锻炼筋骨、强腰固肾、增强肝功能、调理全身等功能;全套动作组合起来,具有调节情绪、锻炼肌肉、健脑安神、通经理气、保养脏腑、滋阴护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矫正驼背、预防“五劳七伤”、防治消化道及生殖系统疾病、防止腰肌劳损、缓解坐骨神经疼等病状均有很好疗效。

此外,虽然八段锦各个动作是针对某一脏腑设计的,但是这种针对作用又是彼此密切关联的,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只有把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调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防病祛病的目的。

八卦掌:灵变有余、健腑强身

八卦掌,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身心兼修,因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而得名。此拳术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手法主要包括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等。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敏捷多变,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从而使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其动作要求是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实现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的修炼原则。

无论功法、动作,还是健体、养生,八卦掌都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武术项目。对于女人来说,八卦掌练到一定程度,会使身体各部位灵活、协调,使气血旺盛,对美容养颜、塑造健美身形大有益处;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可以预防各种女性疾病,对减缓压力、调养情志等也很有帮助。对男人而言,常练习八卦掌可以稳定情绪,增强体质,旺盛精力,对治疗抑郁症也有很好的效果。至于中老年人,常练八卦掌,一方面可以排遣抑郁、调理心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减缓疲劳、促进睡眠,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大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饥饿或过饱时不宜练习八卦掌,以免伤及脏器;刚练习完八卦掌时,心跳激烈,不宜喝水,须在心脏恢复正常之后饮水。

木兰拳:刚柔并济、塑身健体

木兰拳,由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会长应美凤老师创编,是一套融中华武术的刚健与现代健美操的柔美为一体的健身拳术,共由一路(徒手)、二路(徒手)、三路(单扇)、四路(单剑)、五路(双扇)、六路(双剑)组成,造型优美、动作大方舒展,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此拳术是以气功锻炼的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行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理气调经;其刚柔并济的优雅舞姿,具有强烈的音韵和身韵特征。在练拳的过程中,人们会让思维随着优雅的音乐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达到松静状态,排除杂念,使大脑充分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并对关节痛、腰腿痛、心脏病及失眠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同时,在练习木兰拳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用腰带动四肢,进而锻炼带脉,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长期坚持,有利于腰部、肾脏等慢性疾病的保健与康复;另一方面,通过对两腿关节的不断变换,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对慢性关节炎、轻度肌肉萎缩及膝关节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女性在练习木兰拳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和谐的运动减少腰部与腹部多余的脂肪,使肌肉更加结实,从而塑造匀称、窈窕的健美体形。

易筋经:动静兼修、强筋壮骨

易筋经,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以强身壮力为主要目的的锻炼方法。其中,“易”指变易、活动;“筋”,泛指筋脉、筋骨;“经”,指常道、规范,连起来就是“活动肌肉、锻炼筋骨,调理经络、通畅气血”,其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从而提高免疫力,祛病防病,益寿延年。

易筋经作为中国气功传统功法之一,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种,各有十二式。静功的练法,由于经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也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目前,人们练习的易筋经,基本都是动功功法,采用站式,具体包括拱手环抱、两臂横担、掌托天门、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及工尾势共十二组动作,具有活动筋骨,舒展肌肉,理气安神,调经和血,强健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经常练习,不仅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疲劳,还可以防治颈椎病、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肾疾病、高血压、眼病及关节疼痛等病症,并对消除妇女盆腔癖血,治疗心肺脾胃虚弱及妇科病等有很好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易筋经的运动量及难度都比较大,如“卧虎扑食势”等动作,心脏病及哮喘患者发作期间应忌练,而且,老年人等体质虚弱者应量力而行,可减少每式操作次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