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13650200000009

第9章 阅人识人的策略:瞬间读懂你周围的人(1)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很多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对方的信息了解到手。就是因为这些人懂得识人的方法,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语言、眼睛、服饰等,了解对方待人接物的方式。了解了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对对方的性格多一些了解,直至对方的内心,快速识破他们的谎言。

明辨“真心”和“虚情”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两个词语,一个是“真心实意”,另一个是“虚情假意”。“真心实意”就是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虚情假意”的意思则是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刘备屯军新野的时候,徐庶和司马徽先后向他推荐,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是一位奇才,可以辅佐君主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刘备非常高兴,便带着关羽、张飞去隆中恭请诸葛亮出山。

当时,诸葛亮住在隆中卧龙岗的一座茅屋里。到达这里之后,书童说:“今天早上,先生就出去了。由于踪迹不定,具体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刘备很失望,嘱咐书童说:“如果诸葛先生回来,你就告诉他刘备前来拜访。”说完,便带着关羽、张飞回新野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派使者去打探消息,看看诸葛亮回来没有。使者回来报告说:“诸葛先生已经回来了。”刘备很高兴,立刻就命人备马。

当时正值严冬,乌云密布。一路上,北风劲吹,雪花飘落。张飞说:“现在天气这么冷,不如先回去避避风雪,等风雪停了,我们再去。”

刘备听了,说:“我就是要让诸葛亮知道我重视贤才的心愿,这是用人的第一要领。如你们怕冷,你们先回去好了。”

张飞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是怕哥哥空劳神思,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罢了。”

刘备说:“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跟着我就可以了。”

可是,当他们三人走进茅庐的时候,又没遇见诸葛亮,只看到了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均说:“昨天,我哥哥和一个朋友出去闲游去了。”

刘备忙问:“他们去哪里了?”诸葛均说:“我也不知道。等他们回来了,我通知你。”

刘备说:“怎能劳驾诸葛先生,过几天,我再来。”说完,便给诸葛亮留下了一封书信。

光阴如箭,很快到了新春。刘备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斋戒三日,沐浴换衣,又去了卧龙岗。

三人接近茅庐的时候,碰到了诸葛均,他说:“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高兴极了。

刘备关照书童不要惊动,下马站在门口石阶下等候,等了好久还不见诸葛亮起床。张飞生气了,说:“这家伙如此傲慢,待我去屋后放把火,看他醒不醒。”

关公再三将他劝住。刘备足足等了两三个时辰,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的诚心和谦恭所感动,与刘备进行一番关于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策后,终于答应出山辅助刘备。

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便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对对方确实是“真心实意”,就可以成功地说服对方。

生活中,没有人不会“虚情假意”,不会“虚情假意”的人是不正常的!“真心”和“虚情”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的人对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有的人则是“虚情假意”的,要学会分析。

一天,王师傅和黄师傅骑着刚买的电动车去一个工地上打工,走在路上,遇到一个戴安全帽的中年男子。这名男子正站在路边,向他们招手。这名男子自称是包工头,自己急需工人,问他们两个人愿不愿意去看看。

王师傅将电动车停在路边,由黄师傅在外面看守着。王师傅和“包工头”来到200米开外的工地,对方突然称要去接一个人,让王师傅在这里等。但这一等就是10多分钟,更让他意外的是:看守电动车的黄师傅也来了。

黄师傅说:“刚才有人跟我说,你们把活都说好了,叫我进来开始搬东西。”“电动车有人看守吗?”王师傅突然感到不对劲儿,两人赶紧朝外跑去,可是电动车已不见了踪影。随后,他们便向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

两小时后,一个民警到附近的另一建筑工地巡逻,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正和几名工人攀谈,旁边正停着一辆电动车。民警上前询问,该男子显得异常慌张。经指认,他就是那名偷车贼。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是这样吗?

在官场上,下级为了升官发财,有些人会拼命地讨好上级;在生意场上,为了能和比自己公司规模大、财大气粗的公司拉上关系,赚取更多的钱财,有些人会拼命地讨好他人,不停地请吃饭,不停地说好话,可最后呢,也不一定让自己满意。

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把100%的心思都向别人透露出来,包括家人。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太现实了,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滋生出了大量的拜金主义、虚荣主义和欲望;每个人的最终利益权只会选择自己,所以大家都会选择隐藏自己、保护自己,让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因为做的和想的不一定是一样的,表现起来就会显得有些“虚情假意”。

“虚情假意”是一种手段,但是分不清该对谁“虚情假意”,该对谁不“虚情假意”,那么这个人就是“虚情假意”的;如果该“虚情假意”时“虚情假意”,不该“虚情假意”时不“虚情假意”,我们就不能说他“虚情假意”。

人活着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精彩!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如何和“虚情假意”的人交往呢?

最好的办法是在他们还没有伤害你之前便看穿他们的本性,并想办法远离他们。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虚情假意”的人没有在脑袋上贴上标签,我们有时凭直觉是很难看透他们的。这就要求在一开始和他们接触时就留心观察。

那么,该如何识别“真情实意”和“虚情假意”呢?

热情的人是大家所希望接触的,“虚情假意”的人恰恰会利用善良人们的这一心理,伪装出热情的样子。然而由于他们天生不具备热情的素质,而他们又怀着某种目的来伪装热情,因此在他们的热情里夹杂的水分就会被人们发现。他们会热情地对你嘘寒问暖,有可能帮你代买东西,比如:中午帮你买饭、满嘴应承帮你干些工作,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想帮你干事,而事后他们总会找些借口搪塞。

“虚情假意”之人经常会伪装正派,在别人面前处处表现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他们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因此你会很容易相信他们似乎就是一个上进的人。但是,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在以一种抱怨的口吻批评这个社会,在他们眼里,整个世界似乎都是黑暗的,整个社会中也似乎找不出一个好人。这其实恰恰暴露了他们身上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倾向。

从表面来看,“虚情假意”之人平时似乎总不考虑自己,他们非常乐意帮助别人,总是以公家、集体、单位的利益为重,其实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比谁都要看重。

当人一套、背后一套是“虚情假意”之人最显著的特点。他们可能是些十分聪明的人,他们做事一般会经过周密的算计,因此一般真诚的人一时很难察觉他们。

“虚情假意”的人“口才”一般都不错,但往往表现出“话痨”、“贫嘴”的特征,他们说起话来总是没完没了,一旦找到说话的机会,他们将在你面前唠叨个没完。

“虚情假意”的人是所有消极人群中最难察觉也最难相处的一类人。如果你具备一双慧眼,如果你能很快发现他们,最好设法远离他们,但是对于真诚的我们来说这一点又确实很难做到。我们往往是被“虚情假意”的人彻底伤害后才会真正地看穿他们。

看穿虚张声势的人

《三十六计》中,有一个著名的计谋,那就是“树上开花”,意思就是说: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辨。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

这个计谋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助友军的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在战场上,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张飞是一员猛将,其实,他还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

刘备刚开始起兵的时候,与曹操交战,很多次都失败了。刘表死后,刘备一个人驻扎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候,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慌忙率领着自己的荆州军民退守到了江陵。

由于跟着撤退的老百姓人数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很快,曹兵便和刘备的部队在当阳相遇了,刘备败退,乱军中,他的妻子和儿子都被冲散了。刘备只得狼狈败退,命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当时,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么能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的尾巴后面,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则孤身骑着健壮的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地站在长板坡的桥上。

追兵很快便追来了。他们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感到非常地奇怪。追击的曹兵以为树林之中有伏兵,马上停止前进。

张飞只带着自己的二三十名骑兵,就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之计。

与“树上开花”之计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虚张声势”,这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成语,形容假装出强大的气势,假造声势,借以吓人。在各种人际交往中,能够将“虚张声势”之人看穿,可以帮你在最短的时间里读懂身边之人。

陈峰是个木讷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找了很久的工作也没有找到。最后,他只好在家里帮助父亲卖一些农产品。有一次,父亲让他推一车刚摘的花生到市场上去卖。出门的时候,父亲忙着去地里干活,只交代了他一句“每斤花生卖3元钱”,就匆忙走了。

市场上的人很多,过来询问价钱的人也不少,但是却没有人真心购买。这时候,一个老太太走了过来,看了看陈峰的花生,对他说:“你这个花生土太多,价钱能便宜一点儿吗?”

陈峰知道,自己家的花生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上面的确还沾了一些土。于是,他便点点头,给对方便宜了5毛钱。接着,老妇人又剥开一粒花生:“你这个花生粒太小了!还敢要价这么高!”

陈峰看着她手中剥开的花生粒,也觉得有点道理。于是,答应再便宜5毛。接着,老妇人又说:“集市上这么多人都不买你的花生,肯定是有什么问题吧,我先到别的地方看看。”接着,老太太拍拍手,起身要走。

这可是陈峰的第一个顾客,他生怕对方走了,马上叫住她,表示价钱还可以便宜一点。最后,陈峰以比父亲交代的价格便宜了一半的价钱,卖给了老太太。老太太买了很多。之后,以这个价格,陈峰很快就将花生卖光了。

回到家里之后,父亲问他:“今天,一共卖了多少钱?”当他把钱告诉父亲时,父亲差点气晕了,他还一个劲儿地抱怨自家的花生多么的不好,价钱太高。

父亲告诉他:“咱家的花生就是‘小粒红’的品种,小粒是特色,并不是不好。刚挖出来的花生,壳上带一点土是很正常的。咱们这种花生的营养价值比一般花生高,价格要稍微贵一点,所以买的人也相对少一点。”

其实,老太太在买花生的时候,挑一些毛病,并不是她真的嫌弃花生不好,她的真正意图是,希望通过挑一些毛病而让陈峰主动降低价格。而陈峰却真的以为自己的花生不好,顾客嫌弃,而降低了价格。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喜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饰起来,他们的言行与他们的真实动机往往不一致。与人相处,首先必须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思想的“秘密”。

俗语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每天相处在一起的人,也许你感觉对他已经很了解了,但有时候你又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很寂寞、很无聊,你以为身边的人都很理解你,但是事实却是相反。因为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会真正地理解你。

很多时候,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并不一致。如果说一个人的行为是显露在外面给别人看的,那么,他的思想却是隐藏在心里给自己看的。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沟通的信息是包罗万象的。我们不仅要传递消息,而且还表达赞赏、不快之情,有时候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如果对方对信息的理解与我们不一致,就会出现沟通障碍和信息的失真。

有时候,出于某种利益,有些人会将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比如:你的生意伙伴、你的领导、你的同事等,这些人会经常不说实话,他们只会用一些相反的言行来迷惑你。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那我们就无法把握说话的主动权。

要想成功实现交流,接受者就要对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完整的理解,这样,既可以获取事情的原委,又可以对对方的价值观、个人态度进行分析。

只有知道了对方的真实想法,人与人的交往才能正常地、愉悦地进行。否则,自己会很容易地陷入被动的局面,甚至产生一些误会,这样的沟通也就没有效果了。

人们为什么要说谎话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了。”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充斥了大量的谎言。这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必须每天去面对、去感觉,甚至不得不耐着性子去听、去看。

任何一个成熟而富有理性的人,都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说出这些话是出于什么目的,要知道,任何谎言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有时候,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之下,撒谎也是情有可原的。

陈晓和丈夫都是湖南人,两人情投意合。十几年前,他们一起来到北京打工,此后,他们夫妇把年迈的婆婆接到北京来一起生活。

2009年6月的一天,灾难降临到了她的头上,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生命。老人家的神经很脆弱,如果知道了儿子的死讯,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一家人都编了各种谎话对老人隐瞒真相。

现在,婆婆和她的大女儿住在一起。婆婆只要看到陈晓,就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没完没了地问个不停,陈晓真怕忍不住放声大哭,或者说漏了嘴。有时候,婆婆迷迷糊糊睡着了,会突然惊醒:“我儿子在敲门呢,他回来了……”

陈晓今年40岁了,在78岁的婆婆面前,她一直都在保守这个秘密。

为了自己的婆婆不被丧子之痛所击倒,陈晓一边照顾婆婆,一边不停地用谎话掩盖真相。如果说陈晓的谎言是善意的,那么,很多时候,撒谎却是恶意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谎言背后的缘由。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用谎言骗人者大有人在,被谎言欺骗者也屡见不鲜。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欺骗,有时候,我们可以用谎言来对付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