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我就到了我表姐家。我表姐正在坐月子,比先前瘦了几分,怀里抱着婴儿,艰难地坐在床上,头上扎了一块毛巾,眼睛肿着。生意照常在做,表姐夫正往屋里搬东西,看见我来,低了低头,像做了错事的男孩。我看了看他的手腕,手表已经找到了,正戴着。店里灯光昏暗,感觉每样货物上都蒙了灰尘,旧了一圈。没有砚华在这店里蹦跶来去,小店便似没了呼吸。
他们没有报案。他们这个家庭在这条街上已经够招人议论的了,他们不想再给人家增加谈资。所以我替他们去派出所描述了砚华的年龄、长相,出门时穿的衣服。第二天我又去了电视台和报社,说了同样的话。等了一天,没有什么消息。亲戚都惊动了,学校的老师也打电话来问。我表姐夫开着他的卡车,带着我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我觉得她可能已经去了外地,如果她那笔钱没有花掉,是足够买一张火车票的。也许她真去了上海,准备坐飞机去斐济?我当时坐在表姐夫的驾驶座旁边,透过被刮雨器刮出痕迹的玻璃,努力辨认外面任何一张女孩子的脸,希望能够忽然惊喜地认出砚华。
又等了一天,表姐说,小妹,你回去吧,再不上班,老板要开除你了。我说,真不好意思,没帮上什么忙。表姐说,算了,都是她的命,爱怎么便怎么,就当我没生过她。说着,眼泪又掉下来。我说,会不会去了她父亲那里?表姐摇头说,她都不知道她父亲在哪里,怎么去?再说,她总觉得她父亲恨她。
我觉得彷徨无措,仿佛看着一样东西在下坠,但是捞不住、碰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6
几个小时后在车站候车室,我接到了表姐夫的电话。他说,砚华找到了,在近海镇的派出所,不肯回家。
我叫了一辆车,行了近一个半小时,到了近海镇派出所。那是一个到处都是尘土的小镇,路面还铺着石子。派出所很闹腾,一群人在围着民警吵吵嚷嚷。砚华一个人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穿着米白色的厚外套,长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颊。整个人像海里的一滴水珠。我表姐夫低着头坐在她旁边。
我走到她身边,叫了声,砚华。
砚华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去。
做过笔录之后,我把砚华领了出去。表姐夫跟在后面。走到我表姐夫的卡车旁,砚华不肯上去。她说,我不回家,我不能再回去丢我妈的脸,再说,那也不是我的家。
砚华是跟一群偷渡客一起被抓到的,但砚华矢口否认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做笔录的时候,她一再地说,她只是恰巧在海边,恰巧和他们站在一起。她没有行李,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站在海边。
我相信她。
在去海边之前她一直住在一个老同学家。她说,妈妈不关心我,根本不知道我有什么朋友,不然,她一问就知道了,也不至于急成这样。
近海镇靠海,我们走几步路就到了海堤。这时候天差不多已经黑了,最后一个卖贝壳的摊贩也在往回赶,我叫住他,买了两串贝壳做的项链,和砚华一人戴了一串。我往后看看,表姐夫远远地跟着我们,他这个大块头在偌大的堤岸上,也那么渺小孤独。
风很大,吹得我们头发围巾呼啦啦乱飘。海滩空荡荡的,渔船都泊进了港湾里,挤挤挨挨的,衬着灰蓝的天,像迫不及待入睡的巨兽。我一直不喜欢这里的海,但偏偏所有的回忆中都有这一片浑浊的水。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和一个人被困在渔船上,想起高声说话、高声唱歌的年代,想起坐在一个人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金黄的油菜花田,想起那些暗夜之中情不自禁笑出声来的岁月。
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那一年想出家的事?我看着海,说。
什么出家?砚华问。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成绩也很差,我第一次中考,除了语文和英语及格以外,数理化都不及格。数学考了45分,物理考了6分,化学考了7分……砚华笑了起来,随即收敛了笑容。说,你选择题乱选也不止这个数啊!
我说,就是因为我没乱选,我都是认认真真算了又算的。我又好个面子,不会做也不愿交白卷,应用题不会做怎么办呢?这么大的空档得填满吧?就在空档里头写唐诗,还要尽量切题,很费工夫的。人家交卷了,我才交卷,也是满满当当一大张,认认真真写的。考完还有同学跟我对答案呢。
砚华忍不住又笑,说,对答案?
我说,是啊。人家问,喂,那个最后一题的答案是80%吧?我说,不对吧,我算的是90%呢。那同学看我特自信,吓得魂不附体,一整天饭都吃不下。
后来呢?
后来我就想,我也许真不是读书的料,要不就别上学了,在成绩出来之前出家吧,做尼姑去,不受这尘世间的劳什子苦。我带了一个包,装了些衣物,就去了法音寺。就是每年六月十九,你奶奶去烧香的那个寺庙。雷达兵营边上那个。
哦,我知道了,那不是和尚庙吗?
也有尼姑,不过住的是另外一个院子。那个寺庙平常日子是很悠闲的,尼姑们穿着清一色的蓝袍子,在院子里晒太阳,缝被子,聊天。我进去的时候她们头都不抬,好像什么都没看见。我说,这里招尼姑吗?
砚华又笑起来,说,你怎么这样问?
我紧张啊。后来我知道这样问不对,就又重说,请问,我想剃度出家,可以吗?一个尼姑就说话了,多大了?十五。她抬眼看看我,说,介绍信呢?我说,介绍信?出家要介绍信的?尼姑就说,为什么要出家呀?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呀?家里同意吗?这时,所有尼姑一起抬起头,齐刷刷看着我。我登时觉得自己好像没穿衣服似的。那尼姑问一句,我后退一步,直到退出院子。我又不甘心就此回去,就在流通处花两块五买了《金刚经》、《妙法莲华经》,蹲在庙门口看。这时候呼啦啦来了一群同学,一起把我弄了回去。
砚华说,真的?真有这种事?
我说,当然,越离奇的事情你就越该相信。我回到班上之后,就在讲台前罚站。班主任一走,所有的同学一拥而上,抢着翻我的行李包,七嘴八舌嚷嚷,咦,尼姑帽子有没有?看看,佛经啊。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什么?《大力金刚指指法》?小心,夹行里有《九阳真经》……砚华笑着说,我才不信,你故意把自己说赖了,好来安慰我。
我叹了口气,说,我有必要这样骗你吗?后来你姑婆以死相逼,我才答应再上一年初三。
你后悔吗?做这么一件傻事,被人笑死了。
我摇摇头,说,很有趣啊。等你长大了,回头想想今天的事,也会觉得有趣。
那你是赞成我出走吗?可是你又跑来把我找回去。
我想了想,说,其实不管出走也好,回来也好,我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对错。人的选择对不对,看他是否对别人造成了伤害,看他是否有能力为选择的后果负责。我只是觉得,你目前还不具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砚华沉默了一会儿,说,小姨,你是不是觉得我跟你以前很像?所以你才对我特别好?
我怔了怔,说,嗯,可能。也不完全对。有的地方像,有的地方不像。你比我聪明多了,我那个时候是很笨的,不会乱算客人的钱,更不会胡乱花钱。
砚华低下头,过了一阵,说,你都知道啦……其实我也没花,钱我都留着呢。她从外套里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里面全是皱巴巴的纸币,什么面值的都有。
还想去斐济?
她摇摇头,老成地说,去不去斐济都无所谓。我只是想,等我满了十八岁,我亲爸不会再给我钱了,我得自食其力。
我忽然心里一酸,说,你妈妈的钱、你叔叔的钱你都可以用,我的钱你也可以用,十八岁还是读书的年纪,就好好读书,别想着挣钱的事情。再说,这样挣钱……总是不对。
她似乎没在听。过了一阵,又问我,小姨,你觉得,我亲爸是不是很恨我?
我说,为什么?
我那次在法庭上说了谎。我说,他打我妈,其实我没看见他打我妈。我从来就没见过他打我妈。
我说不出话来。她竟然记得这么久远的事情。
我想他这辈子再也不会见我了。我也忘了他长什么样子了。家里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他长什么样儿?我像他吗?
我说,他……挺斯文的,戴副眼镜儿,其他的,我也不太记得了。
是啊,谁都不记得他了。这世上没一个人记得他。砚华说。
7
九点半钟,小镇上的灯光一点一点熄灭,表姐夫开了卡车的门,才想起卡车的驾驶室里只够坐两个人。砚华说,小姨,你坐驾驶室,我坐后面车斗里。
我说,我陪你一起坐车斗里,跟你叔坐一起,我闷都闷死了。
砚华和我表姐夫都笑。
我和砚华爬到了车斗里,表姐夫从驾驶室拿了一条薄绒毯递给我们,说,外面冷,盖上会好一点。说着爬进驾驶室,发动了卡车。
我和砚华坐在一起,身上盖着那条薄绒毯。从毯子上发出的脑油味和烟味,混合的汽油味、铁锈味冲着我们的鼻子。路上车辆很少,偶尔有一辆车子从后面超过,将我们照亮,接着又是一片黑暗。夜凉如水,头顶繁星满天,路旁不断有黑黢黢的树木掠过,原野上是无穷无尽的黑色。砚华忽然叹气,说,刚刚在近海镇上应该买两个烟花的,不然一路燃放,一定美得很。
我侧头看她,看不太清楚。我想象着烟花在卡车车斗中燃放的情景,橘黄色的光把我们的笑容照亮,细碎的光点掉落在我们四周,掉落在路面上,掉落于夜色中。我欣赏她这一刹那的浪漫情绪,我知道有这种情绪的女孩永远不能安定,因为生活总不如想象。我看不到她的将来,但我知道她会再度出走,至少是在精神上。困意慢慢涌上,将我们包围。在即将睡去的刹那,十多年的光阴忽然融于暗夜,我们两人,在那一刻合而为一。
选自江苏《少年文艺》2007年第2期
张晓玲,儿童文学作家,文学硕士,现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曹延标)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祝贺考取一所普通中学。从此,祝贺的天空不再是蓝色,而是灰色。
“祝贺考哪儿?”不只一个人这样问祝贺的妈妈。
“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板浦中学,年龄太小,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去,就在穆圩中学念。”妈妈不止一次这样回答。妈妈死要面子,其实,祝贺小学毕业考的成绩离板浦中学录取线差2分,“蒲华这个孩子不错,考了全乡第一名,考上县重点灌云中学。”蒲华是祝贺的同学,也是祝贺的邻居,住在祝贺家的西边。
“花八千多块钱念中学,不值得。再说,孩子那么小,没人照顾,受罪。”祝贺妈妈好像不赞成孩子念重点中学。
“祝贺在穆圩中学念吗?”有人问祝贺的爸爸。
“我觉得穆圩中学挺不错。”
与爸爸说话的人好像感冒了,鼻子哧哧的。“板浦中学虽然比灌云中学差一点,但是比起穆圩中学又要强多了,毕竟是县重点中学,祝贺还是应该念重点中学。”
“自觉性太差。”爸爸说,“在家我可以看管他,如果离开家长,花钱不识字。”
“蔡亮不是考入板浦中学吗?”蔡亮既是祝贺的同学,也是祝贺的邻居,住在祝贺家的东边。
“七千多块钱,念不起啊!”
“就一个孩子有什么念不起的?”
……
这样的对话几乎持续了一个夏天。年年夏天,大家聚到一起就是谈考试。先谈高考,再谈中考,最后谈小学毕业考,这好像成了永恒的话题。
祝贺觉得这些大人挺无聊的,哪壶不开提哪壶。就因为自己最后那次没有考好,他在大家头脑中的形象一下子变了。他们在谈论祝贺时,总是与蒲华、蔡亮进行对比,在他们看来,祝贺考这个成绩是必然的。
“有什么好谈的?你们烦不烦?”祝贺的妈妈正在与蒲华的妈妈谈小学生毕业考。蒲华妈妈略带自豪的尖溜溜的声音,祝贺听了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他再也忍不住,不由得冒了一句,“事情已经过去了,有必要再谈吗?”
“自己没有考好,还嫌丢人。”妈妈责备的眼神望着他。
那边爸爸唾沫星子乱飞,他又与蔡亮的爸爸在谈不知谈了多少遍的老话题,祝贺越听越反感。
他有意把电视的声音调得最大,电视里的男高音震耳欲聋。
“干什么?声音小一点。”爸爸在外面扭头对里面的祝贺喊。
祝贺还是装着没有听见,他们说话的声音都被电视声音盖住了。
爸爸怒气冲冲地来到屋里关了电视。“你不学习,谁叫你看电视的?”
“你们在外面说话干扰我,我学不进去……”
“看看你的语文成绩那么差,才考了90分,有啥资格看电视?”爸爸高声吼叫。也难怪爸爸生气,120分的语文卷,谁叫自己考得这么糟呢?
从分数下来那天起,祝贺就像孙悟空一样脑门戴上了紧箍咒,爸爸像唐僧一样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念得他头疼。
上午,背四首古诗,下午学习外语,一天的日程安排得紧紧的。爸爸坐在电脑前,一边写作,一边监督祝贺学习。
早上,刚吃过早饭,祝贺的爸爸已经把《小学古诗文诵读》拿在手中,“来,今天上午,你背诵王安石写的四首诗。”这四首诗中的《元日》和《泊船瓜洲》,祝贺还有印象,《书湖阴先生壁》和《钟山即事》,还是头一次接触。
“四首太多,我背不出来。”
“背不出来也要背,看看你的语文成绩那么臭,还想着玩,今年夏天你就死了这份心吧。”爸爸训过之后,自我陶醉地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听听,多美的句子啊,不背,不积累,你怎么能写出好作文来?”
祝贺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只得拿起书。
四首诗还没有读完,他手拿书来到饮水机旁,倒水喝。
咕咚咕咚喝了两杯水,他又来到电风扇旁,按下其中的一个按钮,呼呼呼——风扇转起来。
“书湖阴——先生壁。”他摇头晃脑地背起来。
“错了,湖阴先生是作者在南京的朋友。不要把这个词拆开,要连在一起读,要看诗下面的注释。”
“那不是要耽误好长时间吗?”
“连意思都不明白,那你背诗干什么?”
“为完成任务。”祝贺直截了当地说。
“看看你的自觉性多差。蒲华比你还小两个月,考上县重点中学,现在学习七年级数学,从早到晚,大门不出。”爸爸又开始数落他,这样的话他早就听腻了,此时,有了一点尿意,忙向爸爸报告:“我要撒尿。”
撒尿总不能不让吧,没有办法,爸爸只好让他上厕所。等了半天,没见祝贺来。爸爸心中的火腾腾地上来了。他咚咚地跑出来找祝贺,看见祝贺正在跟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他不声不响地来到祝贺面前,不容分说,脱下鞋底就要打。
“祝贺,快跑。”小伙伴看见气急败坏的祝贺爸爸,提醒他。祝贺转身一看,不好,爸爸已经脱下了鞋,正要打他。他反应很快,迅速往家里跑。回到家,马上把书捧起来。
爸爸回到家,看他正襟危坐,背古诗,气得胸脯一起一伏,只好又数落道:“我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自觉?看看你的同学蔡亮,这次语文考了110多分,还在家看书。你已经十三岁了,怎么这么不懂事?……”祝贺想说蔡亮比他大一岁,话到嘴边没有说。他知道爸爸的脾气,在他气头上,如果顶撞他,那是自讨苦吃。等他发泄完,就不生气了。不生气,也就不打人了。
祝贺高声读起来,他背书有个习惯,喜欢高声诵读,走来走去。其实,祝贺的记忆力还是不错的,很快,几首诗会背了。这时他来到爸爸面前,把书交给爸爸,开始背起来。
很快背完了,爸爸好像并不高兴,又开始教育他:“其实,你一点儿都不笨,就是不爱读,不爱写,所以语文成绩很差。”爸爸冷冰冰地说,“下面把这四首诗背默一遍。
“你不是说过光背不写吗?”祝贺不高兴了。
“我说过叫你不要玩,你听话了吗?你不是照旧出去玩吗?”
“说话不算话。”祝贺嘴里嘟囔着,眼睛不满地瞟了爸爸一眼。懒洋洋地来到桌前,慢腾腾地打开本子,拿起了笔,叹口气,“真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