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刚从硝烟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受阅部队,踏着只有真正的战争才能锤炼出来的沉雄步伐迈过天安门广场。这支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滚滚铁流,集中了全军所能提供的最精良的装备接受开国领袖们的检阅,阅兵中展示的武器有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战防炮、山炮,还有中型卡车和十轮大卡车牵引的75野炮、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37毫米和75毫米的高射炮,但天安门广场上群众兴奋的高呼却无法消除城楼上领袖们心里的隐忧。他们知道这些干净锃亮,烤蓝幽幽,被战士们当眼珠一样爱护的武器,几乎全是从日本军和国民党军手里缴获来的战利品。当时历经了21年不间断开国血战的中国军队,军政素质可谓无与伦比,但武器装备却是五花八门,制式极不统一,生产型号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老式装备,新中国自己简陋的兵工厂只能制造少量的轻武器和弹药,一件真正像样的东西都造不出来。当时,人民解放军拥有枪械200多万余支(挺),其中步枪口径多达13种,分别由德、美、英、日、意、俄、法等20多个国家生产,战士们手里拿的是真正“万国牌”的枪械。全军地面压制火炮约1。7万门,共14种口径,分别为7个国家制造的近40个型号,其中火力弱的轻型迫击炮占了绝对优势,数量为火炮总数的82%,山炮、野炮占14。5%,榴弹炮、加农炮占3。5%,而称得上现代化、口径最大、性能较好的美制M1式155毫米榴弹炮,全军只有35门。据统计,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仅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其品种多达110种,旧、杂、差、乱,这就是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整体缩影。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国,中华民族几乎不间断地被迫打了109年战争,举国上下都极度厌战,天安门上空的鸽哨终于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开国领袖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将工作中心转到和平建设上去。虽然人民解放军武器制式化和更新工作十分迫切,还有西藏地区和沿海大量岛屿急待解放,几百万土匪没有肃清,但后人查阅当时的历史资料时却发现,本来合并了国共双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国兵工事业应当是百年来最强大最完善的,但是当时兵工厂却大量缩减合并,10万人的兵工队伍,居然有9万人在1951年前后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处于停产发生活费(小米)的状态,中国领导人当时息鼓罢兵,急于和平建设的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抗美援朝是中国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出兵请求后匆忙决定的。当时新中国成立刚一年,国内正开始大规模重建,部队已开始复员,而军工生产也已让位于地方建设,要面对的敌人却是世界上武器装备最先进最强大的美军和联合国部队。中国军队在仓促中尽了最大努力加强预定入朝部队东北边防军的实力,东北军区将库存搜罗一空,为边防军补充步枪2000支,轻机枪540挺,重机枪76挺,60迫击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92步兵炮55门,燃烧瓶2000个。总后勤部调拨了重机枪28挺,82迫击炮71门,山炮17门,反坦克地雷2000个。但尽了最大努力加强后的东北边防军的火力与美军相比,还是远远不如。
东北边防军由38军、39军、40军组成,后来又加强了42军,是解放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原驻中原地区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其武器装备实力远远超过全军其他部队。其中又以39军最强,号称美械装备部队,39军当时的装备水平是平均每连步枪120支,冲锋枪36支,轻机枪9挺,60毫米迫击炮3门;每营重机枪6挺,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3门;每团92式步兵炮4门,重迫击炮3门;军属炮兵营辖3个山炮营(每营12门),1个火箭炮连。
但根据1950年9月的战斗实力表统计,39军的实际装备却是装备日本38式步枪7320支,79式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408支,美制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68挺,英制布伦式轮机枪117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55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追击炮260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追击炮12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毫米山炮12门。
可见,即使是号称当时解放军中装备实力最强的美械部队39军,仅步枪、冲锋枪、机枪就装备了4个国家的9种型号,火炮更是高达不同国家的10种型号,实际上仍装备了大量旧式杂式武器。步枪中日本38式数量更是占了绝对优势,所谓的美械,其实不过是较多装备了一些美式冲锋枪,轻重机枪和60迫击炮而已。
同时装备实力表也还并不能完全反映部队的实际情况,这些武器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多年战争洗礼的缴获品,口径打老变大,损坏待修情况非常严重,当时东北人民政府还为此决定部分工厂停止正常生产任务,全力抢修边防军送厂维修装备,据统计,仅东北军区所属第51、第54兵工厂,即抢修步枪358支,轻重机枪71挺,各种火炮494门。13兵团计算后认为,边防军与美军相比,就火力而言,团以下部队除了没有坦克之外,轻火力与同建制美军部队相比差距不是太大,但师和师以上部队重火力则相差悬殊,最缺乏有效的反坦克和防空兵器,已经确定列编的师属战防炮营和军属高炮营,均因缺乏武器而无法组建。
中国军队统帅部当时总结出的部队出国作战武器装备除没有空军掩护外,还存在四大问题:一、装备整体落后,兵器五花八门;二、结构不合理,重武器不足,火力不够;三、运输工具缺乏,机械化程度低,机动性差;四、补给困难。
由于当时中国工业落后,原材料匮乏,经济困难,这些与美军作战必须的重装备国内也根本无法生产。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1950年10月7日,美军置中国警告于不顾,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向中朝边境长驱直入。8日,周恩来即急飞莫斯科,其使命之一就是向国际共运领袖斯大林反映中国军队的真实情况和紧急军事订货。
中国在急切之中向苏联请求军事援助,原因固然是因为当时中苏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中国抗美援朝也是在为保卫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战斗,而且还有着传统的历史渊源和心理因素。
在国际现代史上,苏联共产主义者们对中国革命是一直抱着相当真诚的同情态度,并给予了大力支持的。客观地回顾历史,这种同情和支援是不分国共两党的,甚至给予国民党更多一些。孙中山创建奠定国民党军事力量基础的黄埔军校时,被军阀挟制的堂堂大总统也只能批五百条枪建校,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到军阀办的兵工厂那里苦苦哀求却才搞到30支步枪,中间还有一支被以后的解放军大将、当时的年轻军校生陈赓弄丢了枪栓,实际只有29支半步枪,连站岗放哨都不够,信奉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军阀们因此根本瞧不起黄埔军校。孙中山曾在一次会议上表扬黄埔军校,要大家向黄埔学习,结果与会的滇系军长范石生却极不服气,一散会就马上轻蔑地斜眼看着蒋介石:“姓蒋的,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营人就完全可以缴你的械!”弄得蒋介石又羞又气又怕。(范石生以后于共产党有大恩,中共南昌起义后的余部,就是朱德利用老滇军的关系挂在范部下才得以喘息,并被毛泽东派来的何长工找到,这才有了朱毛井冈山会师,后来中共还拍了一部电视剧纪念范石生。)就在这时,苏联一次就秘密船运了八千支崭新的每枪配五百发子弹的俄式步枪直接送到黄埔岛,武装黄埔军校,当时这一批枪足够武装中国大陆一个最精良的步兵师!欣喜若狂的青年军校生们亲自卸货,喜称从此有了革命的本钱。据不完全统计,从1924年到1927年间,苏联拨给了黄埔军校办学经费200万卢布,步枪26000支,子弹1200万发,机关枪90挺,弹带4000个,大炮24门,炮弹1000发,其中1925年援助的军火就价值56。4万卢布,尚未统计在内。当时黄埔岛上到处是大大小小临时搭建的军火库,这次轮到垂涎欲滴的大小军阀们央求翻身的蒋介石发点武器了,得意不行的蒋介石要肯听话肯效忠的才肯发给一点旧枪。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在这批宝贵的军火援助和资金援助的基础上,正是在苏联首批五位开国元帅之一的勃留赫尔元帅亲任团长的苏军黄埔军校顾问团的训练下,国共双方才得以组建各自最初的武装力量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苏联的军事援助,就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北伐,就没有中国现代革命史!
在抗日战争中,又是苏联在中国最危难的抗战初期,对中国给予了全世界唯一的大规模军事援助。后来在二战中名震世界的朱可夫元帅、崔可夫元帅都曾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顾问帮助中国人民抗战,苏联也是抗日战争中对华援助力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后来苏联著名经济史专家斯拉德科夫斯基统计,苏联在抗战中共援华飞机904架,坦克82辆,牵引车602辆,汽车1516辆,大炮1140门,轻重机炮9720挺,步枪5万支,子弹1。8亿发,炸弹31600颗,炮弹约200万发,以及其他大批军火物资,这个数字除牵引车602辆(中方统计为24辆)外,基本得到了中方大多数历史学者的肯定。此外,还有大批苏联飞行员直接入华参战,有些人还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
到了抗战末期,苏军还直接对日宣战,入华歼灭了日本侵华军中最精锐的百万关东军。可以说,没有苏联在中日抗战初期给予的世界上唯一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中国抗战是很难顺利从战略防御期转入战略相持期的;没有抗战后期苏军的直接参战,中国也很难在战略反攻阶段那样迅速地取得全面抗战的伟大胜利。历史不会忘记,苏联在给予国民政府援助的同时,也给过中共少量的援助,其中最大的一次资金援助是让王稼祥直接带给延安30万美金现钞,今天看这笔数字很少,但这对当时局促陕北的中共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即使按币值计算,当时的30万美金也可抵今日千万美金之巨。
近年来,苏联对中国人民正义解放事业军援的材料已大批解密,大多数中国学者已经认可的数字是,在解放战争中,苏联向中共提供的缴获日军步枪在60万支左右,而解放战争爆发时,人民解放军全军127万人装备的马步枪也才仅有44。7万支,国民党军收缴侵华123万日军所获步枪也不过是70万支。林彪曾在大决战前夜向斯大林求援发电:“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设法给我们解决20万支步枪,15000挺机枪,7000挺重机枪,700门团营迫击炮,1000门连迫击炮,100门高射炮,200门山野炮以及较多数量的弹药和20个师用的通讯器材(主要是无线电和电话)。这批武器望从英勇的红军所缴获的日本武器中拨出,如日本武器所存无多,则望从德国战利品中拨出。”斯大林虽然没有直接满足林彪的这项要求,却前后通过驻朝苏军向东野提供了数量高达两千车皮的收缴驻朝日军的武器弹药。朝鲜当时是由苏军控制的,没有斯大林点头,驻朝苏军是无论如何不敢拨出这批武器的。不久,中国东北黑土地就响起了辽沈决战激烈的枪炮声,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包含着苏联人民军援的一份贡献。
周恩来到苏联,首先是解决中国军队的燃眉之急。在他携带的一份军事订货单上,紧急购买的武器装备有两批。第一批要求苏联政府在3个月内交货:有火炮类11种(100-200毫米大口径加农榴弹炮、100-122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口径85毫米和76毫米加农炮、76毫米山炮、57毫米战防炮、85毫米和76毫米高射炮、37毫米高射炮、火箭炮、大口径高射机枪),共2114门(挺);汽车类10种(牵引车、运输车、修理车、起重机车、救护车、摩托车等),共3301辆,其中运输车1500辆;还有观测仪器18种、通讯器材8种、弹药2种。第二批于5个月内交货:有火炮类10种共2046门(挺),汽车类9种共3286辆,观测仪器18种,通讯器材6种,弹药2种。
在这两批订货中,火炮和运输车的数量最大,这是中国军队根据装备情况和作战面临的困难精心计算的。考虑到没有制空权,订购的4160门(挺)火炮中用于防空的就有2736门(挺),占全部火炮的近三分之二;用于地面作战的有1424门。按当时决定首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第13兵团4个军计算,平均每个军可以达到配备57到200毫米的火炮356门,这个数字比起美军1个师352门略多一点,与美军1个军的配备仍差得很远,但中国军队善于集中优势兵力作战,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火炮数量的不足。因为后勤运输任务繁重,同时也因为没有制空权,易遭敌空袭毁坏,订购的6587辆汽车中以运输车为主,共300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