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古典音乐一本通
13656300000049

第49章 神来之笔——作品赏析(下)(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经是俄国海军中尉,后来成为“五人集团”中音乐知识最全面的一员,也是少数几个能够像西方音乐家那样写交响曲以及室内乐的俄罗斯作曲家。当他受聘为著名的彼得堡音乐学院作曲与配器教授时,才开始学习学院派的和声及对位。这位作曲教授的和声作品是纯西方的,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钢琴赋格曲等形式,现在看来价值并不高,远不如富有民族色彩的作品。他的《西班牙随想曲》(西班牙风格)、《舍赫拉查达》(阿拉伯风格)、《俄罗斯复活节》(俄罗斯风格)以及俄罗斯风格的歌剧《沙皇的新娘》、《萨特阔》、《金鸡》等给他带来了声誉。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又译《天方夜谭》)取材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这部交响组曲有非常明确的解释:“《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包括《一千零一夜》中单独的、互不关联的情节,我把它们分散到组曲的四个乐章里:大海和辛巴达的船、卡伦达王子的奇妙叙述、王子与公主、巴格达的节日。连接的主线包括了第一、二、四乐章的简短的序曲。第三乐章的间奏曲是为小提琴独奏写的,描述舍赫拉查达为严酷的苏丹讲述动听的故事。第四乐章结尾也有同样的艺术目的。”

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被认为最能表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乐队色彩的敏锐度,是其高超的配器手法的杰作。柴可夫斯基曾写信给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称赞道:“你的《西班牙随想曲》是乐器法中的宏伟杰作,你可以把自己看成当今最了不起的大师。”这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晨歌”(或称“黎明小夜曲”),有趣的是,它一开头并不温柔,到了后面才变得轻柔起来;第二乐章“变奏曲”,为主题与五段色彩各异的变奏;第三乐章“晨歌”,为第一乐章的重复,但配器的色彩不同;第四乐章“场景与吉普赛歌曲”,“场景”为多种乐器演奏的华彩,“吉普赛歌曲”则与华彩中的段落相吻合;第五乐章“阿斯图里亚的凡丹戈舞”,凡丹戈舞起源于安达卢西亚,配以独有的打击乐器响板,极具西班牙色彩。

《俄罗斯复活节序曲》旋律取自希腊东正教最经典的《宗教歌曲集》。 对于这部作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从受难的礼拜六傍晚忧郁神秘的气氛,转为复活节礼拜日早晨尽情欢聚的气氛。”乐曲开头,木管齐奏《愿上帝兴起》喻示耶稣受难,随之大提琴奏起圣歌《天使的感叹》。长号再次奏起《愿上帝兴起》后,进入悲伤的行板赋格。快板部分由圣歌《叫那恨他的人,从他面前逃跑》掀起,复活的旋律响起,力度逐步加强,宣告耶稣的复活。在长号模仿僧侣的祈祷声中进入尾奏,最后以庄严的号角结束全曲。

格拉祖诺夫

格拉祖诺夫的作品计有百余首,除少数钢琴与歌曲,大多为管弦乐曲,他还写有多部舞台剧。

八首交响曲中,《C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最为著名。他的交响诗通常较为通俗,如以瓦尔加盗贼故事编写的《史丹卡雷进》、描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克里姆林宫》等。

格拉祖诺夫虽然没有创作歌剧,但他的舞剧作品却非常成功。舞剧《肖邦舞曲》

中有多首改编自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玛祖卡舞曲、塔伦泰拉舞曲等段落;《热爱战争》以俄国农村为背景,以民谣与舞曲为点缀,讲述青年小伙与农村姑娘的爱情故事;以十三世纪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与伯爵之女雷蒙达爱情故事为题材的《雷蒙达》,被评价为继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睡美人》之后的俄罗斯舞剧的又一杰作;《四季》别出心裁,以舞台表演与音乐的形式表现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变化。

在室内乐方面,格拉祖诺夫写有七部四重奏,其中以《G大调第三号弦乐四重奏》

最为有名,因其末乐章署有“斯拉夫节日”的标题,故又称作《“斯拉夫”弦乐四重奏》。

器乐协奏曲中较有影响者有《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歌曲协奏曲》以及《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等。

拉赫玛尼诺夫

在近现代派俄罗斯作曲家中,拉赫玛尼诺夫的名字最为音乐爱好者们所熟知。

事实上,拉赫玛尼诺夫最受人喜爱的作品只有一大一小两部(通常是这样,希望他的粉丝不要为此而郁闷),即《练声曲》与《第二钢琴协奏曲》。

《练声曲》原为声乐演员张口开声的练习曲,既无歌词也无音乐性的旋律节奏,更不具备表演功能,不能算作音乐。但是,拉赫玛尼诺夫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将旋律、节奏、韵律以及情绪之美合并于极其简单的形式之中,营造出一种低吟浅唱、荡气回肠的简朴美。这支曲子后来被许多音乐家改编, 有很多不同组合的演奏形式。

《第二钢琴协奏曲》不仅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精品,也是二十世纪钢琴协奏曲的杰作。二十世纪已经过去,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部作品是这个世纪最优秀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其地位无人能够超越。这部作品酝酿于他精神状况出问题的时期,完成于接受催眠术之后的病愈期,因此其中那些奇妙的、匪夷所思的语言非常人所能写就,也非俗人能够领悟。第一乐章开头便是独奏钢琴轻声的、自言自语的、虚幻飘渺的和弦,仿佛是天际飘来的一朵云,又极似远方传来的低沉的钟声。随着和弦力度的增强,独语者的性格开始显现,情绪开始爆发。当最后一个和弦有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到即将心力交瘁,乐队一哄而上,抬起它又不停地朝前奔。此时它很快苏醒了过来,一跃而起,又蹦蹦跳跳地随着乐队前行。第二乐章“庄重的柔板”,此时所有弦乐器都加上了弱音器,产生朦胧的、奇妙的、夜曲般的氛围。独奏钢琴那均匀的“三连音”的音型,犹如春天里融雪的滴滴答答声,每一滴都滴入心田,令人无比润泽。第三乐章“谐谑的快板”,气势宏大辉煌,极富动感。不过这一乐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中间由中提琴演奏的忧郁而又伤感的旋律,它将俄罗斯人多愁善感的气质发挥到极致,把人迷得死去活来!

对于较为专业的欣赏者来说,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曲是不能忽略的,除第一、三、四《钢琴协奏曲》外,还有《图画练习曲》(即用钢琴的“技术”与“音”来绘画)、《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改编自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第二十四号)、两首《肖邦主题变奏曲》、两首《奏鸣曲》、《前奏曲》、《双钢琴音乐》等。此外,两首《弦乐四重奏》、为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合唱与乐队而作的《钟声》、宗教合唱《晚祷》(又译《通宵守夜》)、《第三交响曲》、《交响舞曲》以及歌剧《阿列科》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

斯特拉文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三大芭蕾”《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以及歌剧《浪子的历程》和《管乐八重奏》。

《火鸟》的故事取自俄罗斯神话传说,年轻的王子伊凡得到火鸟的帮助,处死怪物卡歇伊,救出了被囚的十三位公主。最后,伊凡娶第十三位公主为妻,众人一片欢腾。斯特拉文斯基于1909年创作芭蕾舞剧《火鸟》。他后来将其中的部分音乐单独编成《火鸟组曲》,包括:1.“序曲,着魔的庭院”;2.“火鸟及舞蹈”

;3.“火鸟变奏曲”(火鸟的哀求);4.“公主的回旋曲”;5.“魔王的舞蹈”

。有些版本还加上“摇篮曲”及“终曲”。

《火鸟》大获成功之后,贾吉列夫乘胜追击,令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下一部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

《彼得鲁什卡》由斯特拉文斯基自撰脚本,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马戏团里,三个木偶人彼得鲁什卡、女演员以及摩尔人在魔术师的魔法下获得了生命。粗鲁的彼得鲁什卡爱上了女演员,而女演员则喜欢上外表英俊但内心凶残的摩尔人。

彼得鲁什卡心生妒忌,设法破坏女演员与摩尔人的爱情。为此,摩尔人怀恨在心,到处追杀彼得鲁什卡,最终将他杀死。

斯特拉文斯基为贾吉列夫创作的第三部芭蕾舞剧是《春之祭》。这部作品有噪音、和弦冲撞、节奏冲撞,1913年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首演时引起不小的骚动。

按照斯特拉文斯基的说法,《春之祭》描写的是“异教徒庄严的祭礼:智慧的长者围坐成一圈,注视着一个年轻姑娘跳舞跳到死去,然后把她作为牺牲,祭献给春之神”。全剧充满着舞蹈的因素,包括预示春天到来的男女“踢踏舞”、代表异教的“少女之舞”、充满原始春天气息的“春之轮舞”、神秘而威严的“大地之舞”、表达少女苦楚的“神圣之舞”以及少女被献祭的“少女之死”等,是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斯特拉文斯基的其他优秀作品有:由英国诗人奥登与美国作家卡尔曼共撰脚本的歌剧《浪子的历程》、根据安徒生童话而作的歌剧《夜莺》、五部交响曲、《D大调弦乐协奏曲》(为巴塞尔室内乐团创立二十周年而作)、《管乐八重奏》(为长笛、单簧管、两只低音管、两只小号、两只长号而作)等。

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作有七部交响曲:

《第一号D大调交响曲》,标题“古典”。在此之先,普罗科菲耶夫曾在齐尔品手下从事海顿作品的研究,并尝试写作“海顿如果生活在现代会创作的作品”。他研究的结论是:“海顿如果活到今天,他还是会保留自己的风格,尽管会接受一些新的东西。”这部交响曲便有这样的意味,故称之为“古典”。尽管普罗科菲耶夫后期大量使用现代派的和声与音响,但这部纯美的古典作品仍然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