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点击财富
13656800000027

第27章 股票财富致胜之道(13)

(2)当技术形态出现破位走势时,要用止损策略。如:股价跌破重要支撑区时、向下跌穿底部形态的颈线位时、收敛或扩散三角形选择下跌走势时,头肩顶、圆弧顶、多重顶等顶部形态即将构筑完成时,都需要应用止损策略。

(3)对于投机性买入操作要用止损策略。投机性买入是指不考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仅从投机价值角度出发的选股方式,投资者一旦发现原有的买入理由不存在时要立即止损。

(4)对于追涨型买入操作要用止损策略。追涨型买入是出于获取快速利润为目的,对已有一定涨幅的个股的追高买入行为,一旦发现判断失误,要果断地止损。如果没有这种坚决止损的决心,就不能随便参与追涨。

(5)短线操作或超短线(即盘中T+0)操作要用止损策略。做短线最大的失败之处,不是一时盈亏的多少,而是因为一点零星失误就把浅套做成深套或重套;把短线做成中线,甚至做成长线。因此,不会止损的人是不适合短线操作的,也永远不会成为短线高手。

(6)对于激进型投资者要用止损策略。有些操作风格和操作技巧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在出现投资失误时,可以凭借足够的看盘时间和敏锐的盘中感觉,通过盘中“T+0”或短期做空的止损方式来降低套牢成本。

(7)投资者在大盘指数处于牛市顶峰位置进入股市的要用止损策略。这时市场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同步顶背离状态中,移动成本分布显示市场中获利盘比例偏多、股民们常常得意洋洋并且夸夸其谈,此时市场已经濒临危险的边缘,遇到操作不利要及时止损。

(8)当市场整体趋势向下运行时,投资者需要研判大盘指数和个股的后市下跌空间的大小,依此做为是否止损的参考,对于后市下跌空间大的个股要坚决止损。特别是针对一些前期较为热门、涨幅巨大的股票。

(9)对于主力出货的个股,要坚决彻底的止损。庄家清仓出货后到下一轮行情的重新介入,期间往往要经历相当长的整理过程。而且,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扩容,有些曾经极为辉煌的热门股,可能会陷入长久无人问津的漫漫熊途中。

(10)仓位过重的投资者或满仓被套的投资者,要适当止损部分股票。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回避风险,而是更加有利于心态的稳定。

(11)当亏损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用止损策略。这需要根据交易前设置的止损位做为衡量标准,一旦跌到止损位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果断的止损,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12)根据趋势是否扭转,决定是否要用止损策略,通过对政策面、公司基本面、市场资金面等各方面多角度的研判分析大势。如果发现市场整体趋势已经转弱,长线稳健的投资者应该不论是否亏损都应坚决卖出。

防范股市的种种陷阱

内幕交易

又称知情交易,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有关人员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以图获取利润或避免损失的行为。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将知悉内幕信息并实施内幕交易的人与不知悉内幕信息的投资者置于不同的起跑线上,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只有严格禁止内幕交易才能保证每个投资者都有公平获利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证券投资市场中去,从而活跃繁荣证券市场,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内幕交易涉及两个重要概念即内幕人员和内幕信息。在实践中常见的内幕交易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内幕人员建议他人进行证券买卖;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买卖;非内幕人员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或其他途径获取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等等。

内幕信息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①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发生的重大变化;

②公司的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的购置财产的决定;

③公司订立重要合同,而该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④公司发生重大的债务和未能清偿到期重大的债务的违约情况;

⑤公司经营的外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

⑥公司减资合并分立解散及申请破产的决定;

⑦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

⑧公司分配股利或增资计划;

⑨公司股权结构的重大变化;

⑩公司债务担保的重大变更;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可能依法承担重大的损害赔偿责任;

上市公司收购的有关方案。

指数陷阱

在股市运作过程中,一般的投资者习惯于以股价指数作为分析了解股市行情的依据,特别是对股票没有深入了解的人,更是以股价指数的升跌来判断股价的涨落,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很多盲点的。

因为股价指数的上升并不一定表明所有股票的股价都是上涨的,可能是少数股票上涨其他股票原地踏步,甚至一些股票不涨反跌。同时由于股票除权、除息的关系,使得股价指数一直往上攀高,造成股价指数的虚增假象。因此投资者要透过股价指数这个一般的现象去分析各个公司股票个性特征,千万不要被指数的表面现象遮住了视线,要对个别股票的价位多作分析,当然并不是说已经涨了的股票就缺少投资价值,也并非没涨的股票就一定具有投资价值,只是投资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因此,仅凭股价指数来决定投资策略并不是很科学的,往往会使投资者蒙受不明不白的损失。

冷门股的陷阱

股市上的投资资金一般都是朝最有利的方向流动,但在多头市场中,股票涨价的规律是,市场景气看好的时候绩优股抬头,景气欠佳的时候冷门股票价位上扬。

冷门股之所以冷门的原因,就是该种股票市场中流动的筹码较少,外面持有该种股票的人不多,因而流通性不畅,因此想要它上升往往很容易。但是不管冷门股价位调整得如何具有吸引力、如何诱人心动,一般投资人在其投资组合中,应缩减冷门股的持有比例,更不能使其占的比重过大。因为冷门股上涨时可升到相当高的高度,但一旦回落,滑落的速度也相当可观,持股者若想及时脱手等待下一次启动,很难知道等到何年何月,由此看来投资者最好莫恋冷门股。

“巧用”资产评估的陷阱

发行公司在发行股票时,要报送经资产评估机构签署的资产评估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签证的验资报告,而经过批准上市的发行公司,要在每个会计年度向证券主管机构报送中期财务报告书,在这里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想方设法的在财务报表上大做文章,一是遗漏重要情况,二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资产评估机构在资产评估上弄虚作假。

在我国,由于评估的范围涉及到资产出售、中外合资股份制经营、企业兼并、资产租赁、企业清算抵押担保等十多种经济行为,因此资产评估的难度大。而资产评估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客观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再加上一些企业主观上对资产评估的期望值又很微妙,有时希望“高成”,有时又希望“低就”。刚搞股份制改造时希望把资产评低一些,这样职工分红就多些,而有时企业又希望把资产评高一些,尤其是在企业与别人合资时候,因为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其实际投资额并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仅通过较高的资产评估,就能达到在自己的注资的企业中资产份额加大的目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为了何种目的,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评估的漏洞,弄虚作假,从而使不知内情的股民在购买股票时大上其当。

在这方面某公司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2年7月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某实业公司的股票自即日起暂停交易。原因除了有股本投入不实,非法窃取控股地位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那就是资产评估上有问题。

1988年9月。已由润涛公司非法窃取了控股权并由润涛公司单方面增资后的某公司,拟从股份制企业转为中外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4日请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第一次资产评估,评估后认定原420万元的资产已增值为2754万元。1989年4月公司的股票准备上市,为此,进行第二次资产评估,经深圳市公信审计事务所评估认定,公司的资产升值金额高达4553万元。姑且不说这两次评估的公正性如何,评估升值超过几千万,按规定只有当存量资产作为股权出售才能变现,而公司却在未出售任何资产的情况下,把资产升值部分变成现金汇出境外。

气氛效应的陷阱

投资者如果不到股票市场中去从事交易,那么受“气氛效应”的影响可能是不大的。但他如果收听广播翻阅报纸行情看到是一边倒地买进或一边倒地卖出,可能还是会受“气氛效应”的影响,不由自主地决定买进或卖出。

除了判断分析能力特强的人不受气氛效应的影响外,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受其左右。所以“气氛效应”是一口看不见的陷阱,常使善良的投资者上当,有的人本来可以获利,却由于受到影响而坐失其利。有些人明知道少数投机股价炒得很离谱,但因受气氛效应的影响而糊里糊涂地跟着买进,正中圈套,不该套牢被套牢了,后悔晚矣。

想要避开气氛的影响投资者,可采取不到交易现场去交易,而采取委托他人代之交易的作法。另外还要有个人独立的判断,但个人的独立判断必须建立在坚实可靠的信息之上,如果不能对股市企业的状况及发展前景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而是盲目跟进,随波逐流那是不明智的。

压低进货与拉高出货

操纵者卖出股票并散布不利谣言,造成恐慌,于是人们纷纷卖出手中股票,使股票供过于求,股价下跌,大户则暗中趁机大量买进,而一般这种反复买卖股票者,只做短线持有,其目的并不是在于长远投资,而是赚取买卖差价,所以压低进货之后,他们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的拉高出货了。

大户以庞大资金收购股票,并故意散布对他有利的消息诱使一般人跟进。股票求大于供,股价大幅上升,当股价达到一定高点时,大户已在暗中分批或集中出货,造成股价突然回跌,致使跟进买到高价的人被套牢而亏损累累,这就是所谓的拉高出货。

无论是压低进货,还是拉高出货,无非都是大户在利用人性的弱点。前者是针对投资者抢反弹的心理,后者针对的则是投资者盲目追高的心理。这些大户或主力,利用手中强大的资金支持,玩出各种花样令许多小投资者防不胜防,深受其害。

1994年5月6日到12日,主力机构利用“北人机”股顺利完成了一次拉高出货,满载而归。主力机构从7日开始,大量买进,稳扎稳打地提高股价,一直到5月11日从表面上看主力机构仍在大量吸进,其实不然,他们实际上只是在关键价位上买入一些支撑价位,暗中却小笔小笔地将手中股票抛出,但不少投资者仍被虚假买盘所迷惑,以为股价绝不会下跌,从而继续追高买入。当庞大的抛出引起股票下跌时小投资者仍执迷不悟,期望更大反弹,不断买入者大有人在,庄家乘机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完,凯旋而归,饱尝套牢之苦却是那些头脑发热的小投资者。此种陷阱岂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