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最伟大的励志书)
13657600000014

第14章 怎样去说服他人(2)

无礼的命令只会引起他人怨恨,即使这个命令可以用来改正他人的明显错误。

最近我荣幸地同美国名传记作家塔贝尔女士一起用餐。当我告诉她,我正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开始讨论到与人相处的重要问题。她告诉我,当她撰写欧文杨的传记时,曾访问一位与欧文杨在同一年办公室工人过3年的人。

那人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从没有听到欧文杨向任何一个人,说出一句直接命今的话。欧文杨的措辞,始终是建议,而不是命令。比如他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是“你觉得那样做行吗?”而不是“你去干这个,干那个”。他常常在口授一封信后说:“你认为这样如何?”接过助手写的信后,他说:“也许这样会好些。”他不叫助手做什么,而是要他们自主地去做。他从不批评或干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从偶尔犯的错误中学习。

这种方法就容易让一个人改正错误,保持个人的尊严,给他一种自重感,这样他就会接受你,并与你合作。无礼的命令只会引起怨恨,即使这个命令可以让人改正他明显的错。

即使是长者,如果态度粗暴,也会引起对方的愤怒,不管他的动机是如何的好。

桑德雷曾讲过样一件事:

有个学生把车子停在了不该停的地方,挡住了别人的去路。有个老师很不客气地冲进去问:“是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车子主人回答之后,这位教师严厉地说:“马上把车子移走,否则我叫人把车拖走了。”

很显然,这个学生错了,车子不能停在那里,但是,从那天起,不只是那个学生对老师不满,别的学生也常常借故捣乱,那位老师的日子不好过了。如果当时他换种方式问:“谁的车挡了通道?”然后建议将车移走,以便别人进出,相信这个学生会配合的,也不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公愤。

一张看来不可能完成的订单,有人敢接吗?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迈克是南百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经理,他们工厂专造精密零件。一次,他收到了一笔非常大的订单,但要保证交货日期。他觉得按工厂进度安排,要在短时间内赶出来,几乎是不何能的。

他没有催工人赶工,而是把大家叫到一起,把情况如实对他们说了。并说了完成这个订单对他们的意义。他向工人问了一些问题,是这样的: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完成这张订单?”

“你们有其它的办法吗?”

“可不可以调整一下工作时间和进度,以加快生产?”

员工们都提出了许多建议,他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事,用“我们可以做到”的积极态度及时完成了这张订单。

要改变他人,而不伤和气:

用建议代替命令。

保全他人的面子

即使别人犯了错,我们是对的,若没有为别人保留面子,就会毁了一个人。

数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遭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即如何免去斯坦梅兹的某部门主管职务。在电学学识方面,斯坦梅兹算得上是一级人才。但他担任了会计部的部长后,却发现他无法胜任。由于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个性敏感,公司不想伤及他的自尊。于是,公司特别给他一个新头衔,请他担任通用公司顾问工程师,而派他人担任他原来的部长职位。

斯坦梅兹很高兴!通用公司的主管人员也很满意。由于他们在平和的气氛中成功地调动了一位有怪癖的高级职员,而且没有引起什么风波,因为他们让斯坦梅兹保全了面子。

这是何等重要。而我们却经常忽略了这点。我们常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威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孩子或是雇员,却不去多考虑几分钟,说几句关心的话,考虑别人的自尊是否受到伤害,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可以缓和许多不愉快的场合。

其实,我们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再说一两句体恤的话,谅解到对方的观点,就可以解除很多刺痛。

下面看如果我们需要辞退佣人或是雇员时,应当怎样做。

由于业务具有季节性,会计师葛朗杰经常要解聘别人。虽然这并不有趣,被人解雇更是没有意思。但一到所得税申报热潮退了之后,他们就得解聘许多人,因此他们有句行话:“没有人喜欢挥动斧子。”

时间长了,大家都变得麻木不仁,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只希望事情快点过去。通常,例行谈话是:“请坐,史密斯先生。旺季已过,我们已没有什么工作提供给你了,你也知道我们只是在旺季时雇用你,所以……”

这样的谈话会让当事人失望,有损他们的尊严。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轻言解雇别人。后来他换了一种婉转的方式:“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你知道,我们公司引你为荣,也非常相信你的能力,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闪光的。希望你记得这些对你充满信心的话。”

结果,被解雇的人感觉好多了,没有那种被一脚踢开的感觉,他们觉得,假如有工作的话,公司还是会继续让他们做的。而等公司又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很乐意再回来。

在我的培训班上,有两个学员讨论了保全面子这个问题。

宾夕法尼亚州克拉克谈到了他们公司的一件事。

有一次公司开生产会议时,一位副董事就生产问题严厉质问生产总监,气势汹汹,言语刻薄。为了不当众出丑,生产总临支支吾吾避而不答,这样一来,那位副董事更恼火了,骂生产总监是个骗子。自此后,那位总监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无心工作,后来离开了公司。其实,他以前干得挺不错的,但任何良好的关系都会因这种处理方式而破坏。

安娜·玛森也讲了她的一件事:

她是一家食品包装公司的市场调查员。她刚接下来一份差事,为一项新产品做市场调查。当结果出来的时候,她几乎崩溃了,由于工作计划中的一系列错误,整个结果也全错了,必须从头再来。糟糕的是,报告会议就要开始。

当让她作报告时,她吓得发抖,太情绪化了,但她尽量让自己不要哭,以免大家嘲笑。最后,她只得简短地说明了一下情况,并表示想重新再做。坐下后,她等待着老板大发雷霆。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首先感谢她工作勤奋,并说新计划难免都会出错,他相信新的调查一定会准确无误,对公司有很大的帮助。

他在众人面前肯定了她,相信她尽了力,并说她缺少的是经验不是能力。

每个仲裁者都懂得保全他人的面子。

世界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他们不会向被他打败的对手炫耀自己的胜利。有这样一个事实:

经过数百年的敌对仇视,土耳其人在1922年,决定要把希腊人驱逐出境。

土耳其总统凯末尔沉痛地向士兵说:“打到地中海去。”就是这样一句话,引发了一项近代史上最激烈的战争。结果,土耳其获胜,当希腊的两位将军向凯末尔受降时,沿途受到土耳其民众的辱骂。

可是,凯末尔并没有以胜利者自居,显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来。

他握着他们的手说:“两位请坐,你们一定感到疲倦了!”凯末尔谈过投降的细节后,为了减少他们心理上的痛苦,说:“战争就像一场竞技比赛,有时候高手也会遭遇到失败。”

保全他人的面子。

激发出他人的潜能

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仅仅发挥了自身潜能的一小部分。

我很早就认识巴洛,他对狗马的性情很了解,终生都随马戏团到处表演。我喜欢看他训练狗的做法。我注意到,在狗稍有进步时,巴洛便会拍拍它,称赞它,还给它肉吃。

那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几世纪以来,训练动物的人,都用这样的技巧。我很奇怪,当我们想改变一个人时,为什么不用训练狗那样的技巧呢?为什么不用肉来替代皮鞭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不用称赞来替代责备呢?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我们也要称赞,这样可以鼓励别人继续进步。

洛斯狱长发觉,即使对星星监狱里的最凶狠的犯人,赞赏其最微小的进步也是有效的。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接到洛斯狱长的一封信,信上说:“我发觉,对犯人们的付出加以适当的夸奖,要比严厉地惩罚责备更能赢得他们的合作,促进他们的人格恢复。”

我从来没在星星监狱坐过牢——至少目前还没有,但回想过去的生活中,曾有一些方面因几句赞美的话,而深深改变了我整个未来。你这一生中,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情形?历史上有关称赞给人神奇力量的例证,真是不胜枚举。

多少年来,驯兽师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将同样的办法用在人身上呢?心理学家瑞恩说:“赞扬就像阳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在没有它的环境中我们无法进步成长,可大部分人,总是喜欢对别人讽刺、挖苦,却很少赞扬。”

我们为什么不用称赞代替指责?即使是最微小的进步,我们也要称赞,激励他人继续进步。

50年前,一个10岁的孩子在那不勒斯的一家工厂做工,他极希望能成为一名歌唱家,但他的第一位教师给了他一个重大打击,“你不能唱,你完全没有一副好嗓子,它听起来像是破锣。”

但他的母亲,一个贫苦的农家妇女,抱着他并告诉他,她知道他能唱,她已经看出他的进步。平时,她赤着脚,为了省钱给孩子付音乐费。

那位母亲的称赞与鼓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卡罗索。

1992年,有一位住在加利福尼亚的青年,非常穷困,难以供养他的妻子。他周末就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他在葡萄园中租了间破屋子,租金每月只12美元,就是这样低的租金,他还是付不起,已经欠了10个月的租金了,所以不得不在葡萄园中摘葡萄,以代付房租。有时除了葡萄外,他简直找不到别的东西可吃。他失望极了,几乎想放弃歌唱,这时,一位牧师称赞了他。牧师对他说:“你的嗓音天赋极好,你应到纽约去深造。”

正是这点称赞和轻微的鼓励成了他事业成功的关键,他借了2500美元走上了去纽约的路。他就是席贝德。

许多年前,伦敦有个年轻人,他渴望能成为一位作家。可是他所有的遭遇,都事与愿违,好象处处都跟他作对似的。他受学校教育不到4年,父亲因为还不起债而入狱,他也饱尝了饥饿的滋味。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是在一间老鼠满地跑的货仓里,黏贴墨水瓶上的签条。

夜晚,他跟另外两个来自伦敦贫民窟的男童住在楼顶的一间小暗房里。他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一点信心,当他完成第一篇稿子后,为避免他人讥笑,只得在夜间悄悄地把稿子投入邮箱里。他不断写稿、投稿,但他所寄出的那些稿子,也接二连三地被退了回来。

终于他的一篇稿子被录用了。他连一先令的稿费也没得到,但录用他那篇稿子的编辑,赞许了他的作品,使他高兴得流了泪,激动地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那个编辑的称赞和鼓励,改变了他的命运。若不是那次鼓励,这年轻人可能一辈子在那满是老鼠的货仓里工作。那年轻人的名字,或许你知道,他就是英国大文学家狄更斯。

50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在一家店铺里工作,他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要起来打扫店铺,一天做14个小时。两年后,年轻人实在忍受不下去了。一天早晨,他来不及吃早餐,一口气走了15里路,去找他的母亲商谈。

他发疯似的向他母亲哭着哀求,他赌咒再也不回那家店铺工作了。如果他再留在那店中,他就要自杀。他写了一封很长而悲惨的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心已破碎,不想再活下去了。他的老校长给了他一些赞美和鼓励,说他是个聪明的年轻人,应该找一份更适合他做的工作,然后给了他一个教员的职位。

那个赞许,改变了那年轻人的未来,并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写了77部书,用他的笔赚进了100多万美元。或许你知道他是谁了,他就是英国的史学家韦尔斯。

伟大的心理学家施金纳主张多用赞扬而不是批评。他通过对人和动物的实难得出一个结论:用鼓励赞扬代替责备批评,会让人事半功倍,相反则事倍功半。

同样,在许多家庭里,父母经常训斥孩子,这样会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换一种方法呢?如果我们发现他们做得不好,不用批评,而是找出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样他们以前经常做得不好的地方,反而会慢慢减少。赞扬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好过对他们错误的训斥。

林杰波夫先生就用这个方法来对待他的孩子。他说:“我决定尽量用多加赞扬,少用批评。当他们表现不好时,还要赞扬确实比较难做。于是我尽量寻找他们值得赞扬的地方,慢慢地,他们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就减少了。他们按照我赞扬的方向去努力,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然,他们偶尔还会犯些错误,但比以前进步多了。这就是赞扬的魔力,哪怕赞扬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也远远好于对他们错误的指责。”

人人都渴望被赞扬,被欣赏,而且会为之努力,但没有人需要那些虚伪的赞扬。

我要强调的是,赞扬必须源自内心者真诚,才有用。我不是在告诉人们怎样玩花样。

说到改变人,如果我们激励我们认识的人来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那么我们就能彻底改造他了。

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

与我们内在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着。我们现在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人远无没有发挥他的极限,人自身有着各种能力,但大部分没有被开发利用。

激励才是开发人们自身潜能的最好办法。

诚于赞赏,宽于嘉许。

给他一个好名,看结果如何!

给他一个好名,即使他当不起,也会让他按照这个名声去做。

岑德夫人雇了一个女仆,准备让她下周一上工。之前,她打了电话到那个仆人以前的女主人那里,知道她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当女仆来上工的时候,岑德夫人说:“拉莉,那天我打电话给你以前做事的女主人,她说你为人诚实,很会做菜,会照顾小孩,就是有些不爱整洁,不将屋子收拾干净。现在看来,她在说谎,你穿得很整洁,我敢保证你收拾屋子一定也一样。我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果真如此。拉莉要顾全名誉,她真这样做了,她宁愿多花一个小时,将屋子收拾得亮堂堂的,也不想让岑德夫人对她失望。

一位经理说:“一个平常的人,如果得到你的尊重和某方面的认可,他很容易就受到你的引导。”

总而言之,如果你要在某方面改变一个人,就要做得好像那种特点是他已具备的特征之一。莎士比亚说:“假定一种美德,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好名,他便会尽力那样去做,他不愿让你失望。

雷布克在《与同马依特林的生活》一书中讲到过一位女仆惊人的变化。

一个叫玛莉的女仆,开始她的职业是一个厨师的助手,斜眼,弯腿,显得很可怜,缺乏生机。

有一天,当她用她的红手托着一盘面送给瑞布兰克夫人时,她爽快地对女仆说:“玛莉,你不知道你身上隐藏着什么宝藏。”

几分钟之后,玛莉依然控制着她的情绪,惟恐惹祸。她将盘子放在桌上,叹了口气:“夫人,从前我从不敢相信的。”然后她重复着她的话,回到了厨房。从那天起,卑微的玛莉身上发生了奇怪的变化,她相信她身上有一种看不见的宝藏,她开始小心地注意她的面部及身体,并将她的平凡之处遮掩起来,她枯干的青春好像开了花,显示出了少女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