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最伟大的励志书)
13657600000020

第20章 走出孤独,战胜忧虑(1)

克服现代人的孤寂感

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他们必须了解: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施舍,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疾病愈来愈普遍,那就是孤独感。

20世纪最流行的疾病是孤独。用大卫·里斯曼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寂寞的一群’。由于人口愈来愈增加,人性已汇集成一片汪洋大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居住在这样一个‘不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种企业经营的模式,人们必须经常由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于是,人们的友谊无法持久,时代就像进入另一个冰河时期一样,使人的内心觉得冰冷不已。

5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她丈夫离开她近一个月之后的一个晚上她跑来向我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我极力向她解释,她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才5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她也会开始新的生活——在痛苦的灰烬之中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可怜的妇人是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好几年过去了,我发现朋友的心情一直都没有好转。

有一次,我忍不住对她说:“我想,你并不是要特别引起别人的同情或怜悯。无论如何,你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千万不要沉溺在旧的回忆里。”她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因为她还在为自己的命运自怨自艾。后来,她觉得孩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结了婚的女儿同住。

但事情的结果并不如意,她和女儿都面临一种痛苦的经历,甚至恶化到大家翻脸成仇。这个妇人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孩子们共同买了一间公寓让她独住,这更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天她对我哭诉道,所有家人都弃她而去,没有人要她这个老妈妈了。这位妇人的确一直都没有再享有快乐地生活,因为她认为全世界都亏欠她。她实在是既可怜,又自私,虽然现今已61岁了,但情绪还是像小孩一样没有成熟。

许多寂寞孤独的人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要想让别人接纳喜欢我们,我们需要化费一点心力。爱情、友谊,快乐都不是一张契约就能规定的。我们要沉着面对现实,无论是死了丈夫,妻子,活着的人必须快乐的活下去。但他必须明白,幸福不能依靠别人的施舍,而需要自己努力争取。

让我们再看一个故事。

一艘正在地中海蓝色的水面上航行的游轮,上面有许多正在度假中的已婚夫妇,也有不少单身的未婚男女穿梭其间,个个兴高采烈,随着乐队的拍子起舞。其中,有位明朗、和悦的单身女性,大约60来岁,也随着音乐陶然自乐。这位上了年纪的单身妇人,也和我的那位朋友一样,曾遭丧夫之痛,但她能把自己的哀伤抛开,毅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重新开始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这是经过深思之后所做的决定。

丈夫曾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最为关爱的人,但这一切全都过去了。幸好她一直有个嗜好,便是画画。她十分喜欢水彩画,现在更成了她精神的寄托。她忙着作画,哀伤的情绪逐渐平息。而且由于努力作画,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使自己的经济能完全独立。

有一段时间,她很难和人们打成一片,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因为长久以来,丈夫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的伴侣和力量。她知道自己长得并不出色,又没有万贯家财,因此在那段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她一再自问:如何才能使别人接纳她,需要她。

她后来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她得让自己成为被人接纳的对象。她得把自己奉献给别人,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给她什么。想清了这一点,她擦干眼泪,换上笑容,开始忙着画画。她也抽时间拜访亲朋好友,尽量制造欢乐的气氛,却绝不久留。不多久,她开始成为大家欢迎的对象,不但有朋友邀请她吃晚餐,或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她还在社区的会所里举办画展,处处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后来,她参加了这艘游轮的“地中海之旅”。在整个旅程当中,她一直是大家最喜欢接近的人。她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善,但绝不紧缠着人不放。在旅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她的舱旁是全船最热闹的地方。她那自然而不造作的风格,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愿意与之为友。

从那时起,这位妇人又参加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旅游。她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走进生命之流,并把自己贡献给需要她的人。她所到之处都留下友善的气氛,人人都乐意与她接近。

那些能克服孤寂的人,一定是生活在怀特博士所说的“勇气的氛围”里。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一定要培养出与人们亲密的情谊关系。就好像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却仍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来。

计划好自己的生活。

我们若想克服孤寂,就必须远离自怜的阴影,勇敢走入充满光亮的人群里。我们要去认识人,去结交新的朋友。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兴高采烈,把自己的欢乐尽量与别人分享。据统计,大部分再婚女性,都比先生活得长一些。但是,一旦死去丈夫,这些妇女很难开始新的生活。而男性由于工作原因,都不得不让自己继续下去。因为一般家庭里,男性比太太更有进取心,要承担家庭更多责任。女人则以家庭为中心。但当她要独自面对生活或开始新的人生时,她们一般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假如你决心迈向成熟的话,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几年前,有个刚从学校拿到证书的毕业生,只身来到纽约,准备大展宏图,为这城市带来一点光彩。这位青年长得英俊潇洒,受过良好的教育,也颇有阅历,自己也很为自身的条件感到骄傲。安顿妥当之后的第一天,他在白日参加了一个销售会议,到了夜晚,他忽然感到孤单起来。他不喜欢独自一人吃饭,不想一个人去看电影,也不认为应该去打扰一些在城市里的已婚朋友。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多添一个理由——他也不想让女孩缠上自己。

当然,他是希望能碰到一个好女孩,但那绝不是从酒吧或什么单身俱乐部一类的场所去随便挑一个来。结果,他只好在那个准备大展宏图的城市里,独自度过了寂寞凄凉的夜晚。

我能了解大都会的生活,有时比小镇更会让人有孤寂感;我也了解,要在大都市里生活,有时更得花点心神去结交朋友,并让这些朋友接纳你、需要你。在去一个大都市之前,要先想好以后的日子——尤其是下班后的时间——要如何打发。你当然需要有些兴趣相同的人在一起,但你得先伸出友谊之手。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其实有很多事情可做:你可以上教堂或参加俱乐部——这些都可以增加认识人的机会;你也可以选修成人教育课程——不但可以自我求进步,更可以得到同伴和友谊。但是,假如你只是默默一人在餐馆里吃饭,或在酒吧独自喝闷酒,那得不到什么情谊了。你一定得去安排或做些什么事。我们都知道纽约的地铁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交通网,但假如你不愿意先投下一个硬币,走进那个旋转门,整个地下铁路系统对你就没有什么用处。

好几年前,我认识了两个女孩,她们在纽约东区共租了一间公寓同住。两个女孩都长得十分迷人,也都有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让我惊奇的是,其中一位女孩,以她的年纪来说,是相当具有智慧的。她认为居住在大都会的女孩——尤其是单身女孩——一定要仔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计划自己的未来。她到一间教会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她还加入一个研讨会,甚至选修一门改进个性的课程。她把自己的薪水尽量用来与人交往,并开创出多彩多姿的生活内容。

她有适度而愉快的休闲活动,但对于社交关系则相当谨慎,尤其尽量避免暧昧不清的男女关系。

她初到纽约的时候,当然也感到寂寞。哪一个女孩不会有这种感觉呢?但是,她不是像某些男性一样,在海底潜游了半天,却只寻得一块海绵。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有计划。如今,她已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也时常去探访她。她与一位聪明的年轻律师结了婚,婚后生活十分愉快。这便是她强调“要达到目标”的结果——她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

至于另外的那个女孩呢?她当初也很孤单寂寞,却没有细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她四处到一些游乐场所或酒吧寻找朋友,最后只是加入了一个俱乐部——协助酗酒者的“戒酒俱乐部”!

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施舍,而是要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忧虑是健康的敌人

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大都不能适应现实的世界,以至于和周围的人与环境隔断了所有的关系,缩到了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消除他所有的忧虑。

很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有一个邻居来按我家门铃,通知我及家人去接种牛痘。他是整个纽约几位志愿者当中的的一人。很多人吓坏了,都去排长队等着接种。所有医院、消防队、工厂、警察署都没有设接种站。大约2000名医生日夜为人们种痘。怎么会这样呢?因为纽约市800万人中有8个人染上了,死了2个。也就是说八百万分之二的人死于天花。

我在纽约市住了37年,从来没有人来按门铃警告我:目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会精神崩溃,他们所造成的伤害比天花至少要大10000倍。而这些精神崩溃大部分都是因为忧虑和感情冲突引起的。所以我现在写本章,就等于给你按门铃向你发出警告。

忧虑导致心脏病。

曾获诺贝尔奖的医学博士卡瑞尔说:“不知道抗拒忧虑的商人必定会短命。”

几年前,我度假时与格伯尔一起乘车经过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州。他是圣塔菲铁路联合医院的负责人,当我们谈到忧虑对人的影响时,他说:

在那些来看病的人当中,有七成人只要能克服忧虑和恐惧,他们的病自然就会好起来。因为他们内心自以为得了病,他们的病就像你有一颗蛀牙一样,有时比这还要严重100倍。这些病就像神经性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心脏病、头疼等一样严重。这些病都是真的,因为我自己就患过12年的胃溃疡。

恐惧让人忧虑,忧虑让人紧张,并影响到你的胃部神经,让胃液分泌失常,结果就产生了胃溃疡。

梅奥诊所的阿尔法瑞斯说:“胃溃疡会随着你情绪的紧张而发作或消失。”他的结论通过对诊所1500个胃病患者的调查后得到证实。每5个人中,有4个并不是因为生理原因而患胃病,真正的原因是忧虑、憎恨、自私、无法面对现实。

我最近和梅奥诊所的哈罗·哈贝恩博士通过几次信。他在全美工业界工程师协会的年会上读过一篇论文,说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龄在44。3岁的工商界负责人。他报道说:大约有1/3的人因为生活过度紧张而引起下列三种病症——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和高血压。

想想看,在工商界的负责人中,竟有1/3的人都患有心脏病、溃疡或高血压,而他们还不到45岁,可见成功的代价是多么高啊!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甚至都不是在争取成功,你看有哪一个患胃溃疡和心脏病的人能够追求事业的成功呢?就算他能得到全世界,却损失了自己的健康,这对他个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即使他拥有全世界,每次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每天也只能吃三顿饭。就是一个挖水沟的人,也能做到这一点,而且还可能比一个很有权力的公司负责人睡得更安稳,吃得更香。我情愿做一个在阿拉巴马州租田耕种的农夫,放一把五弦琴在膝盖上自娱自乐,也不愿意在自己45岁还不到的时候,就为了管理一个铁路公司,或一家香烟公司而毁了自己的健康。

说到香烟,一位世界最知名的香烟制造商,最近在加拿大森林里想轻松一下的时候,因为心脏病发作而死了。他拥有几百万美元的财产,却在61岁时就离世了。他这是用自己好几年的宝贵生命换取了所谓的“生意上的成功”。在我看来,这个有几百万美元财产的香烟大王其成功还不及我爸爸的一半。我爸爸是密苏里州的一个农夫,尽管他一文不名,却活到了89岁。

心脏病是美国的第一杀手。三战期间,大约有30几万美国人死于战场,但同时,心脏病却杀死了200万平民。而其中100万人的心脏病是由于忧虑紧张引起的。中国人和美国南方的黑人却很少患这种病,因为他们遇事沉着。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死于各种传染病的人还要多。

忧虑还容易导致精神方面的病。

我们有一半以上的神经性病人的胃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也与正常人的一样健康。他们的的神经病并不是神经本身不正常,而是情绪上的悲观、烦躁、忧虑、恐惧、沮丧等。

柏拉图曾说:“医生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他们仅只治疗人的身体,却不管他们的精神。而二者是一体的,无法分开处置。”

医学界花了2300年才认识到这点。我们刚刚发展了一种新医学,叫“心理生理医学”,主要用来同时治疗精神和身体上疾病。现在正是运用的大好时机,医学上已经消除了大量可怕的疾病如开花、霍乱、黄热等种种致人于死地传染病。但对那些不是由细菌引起的精神上的病,却还没有建树。这些病由种种情绪引起,它所带来的灾难也日益深广,传播速度也快得惊人。

医生们估计,现在活着的美国人中每20人就有1人在一定时期得过精神病。二战时被应召入伍的美国人年轻人每6人就有1人因精神失常而无法继续服役。

其原因何在?没有能完全弄明白,但大我数极可能是由于恐惧或忧虑。焦虑和烦躁的人,多半无法造就现实,与周围环境隔绝,退回到自己的梦幻世界中,想借此解忧。

我桌上目前就有这样一本书,是波多尔兹所写的《停止忧虑,恢复健康》,书中谈到了几个问题:

忧虑对心脏的影响;

忧虑导致高血压;

忧虑可能引起风湿;

忧虑导致胃病;

忧虑使人感冒;

忧虑和甲状腺;

忧虑与糖尿病患者。

忧虑甚至会使最强壮的人生病。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几天中,格兰特将军发现了这一点。故事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