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最伟大的励志书)
13657600000042

第42章 拥有成熟的心灵(1)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绝对不能在遇到困难或跌倒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去踢椅子出气。

有一天,我正在学步的小女儿达娜想把一把小椅子搬到厨房里去,她想站在上面拿冰箱里的东西。看到这个情形,我急忙冲过去,结果还是没有来得及阻止她从椅子上摔下来。我扶起她,看看她摔伤没有,这时小女儿狠狠地踢了那张结结实实的椅子一脚。她十分生气地骂道:“就怪你这个坏家伙,害得我摔倒了。”

如果你留心一下幼儿的生活,会听到或见到更多这样的故事。对他们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自然的。他们喜欢责怪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不相干的人,好像这样就可以减轻他们自己的痛苦,这种表现对他们而言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种反应一直持续到成人时期,就会有麻烦了。自古以来,人们就普遍存在一种诿过于人的不良习惯。偷吃了禁果的亚当,最后就把过错推在夏娃身上:“就是那妇人引诱我,我才吃了。”

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绝对不能在遇到困难或跌倒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去踢椅子出气。

这是我们家族的遗传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推诿责任于他人呢?其实这不足为怪,因为责怪别人比自己承担责任肯定要容易得多。想想自己,你是否经常喜欢责怪父母、老板、师长、丈夫、妻子或儿女,我们甚至喜欢责怪先祖、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甚至责怪自己不该来到人世。

对那些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理由,用外部环境来开脱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或过失。比如他们童年太穷困,没有受过教育,健康情况不好,父母太穷,教导方式过于松懈等等。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感觉命运总是和自己作对,也没有想到过去克服,总是找一些替罪羔羊。

一次我的课程是训练学员记忆别人的姓名,下课后,一个学员找到我,说:“我希望你别指望我能记住别人的姓名,这正是我的弱点,我从来都记不住别人的姓名。”

“为什么?”我问她。

“这是我们家族的遗传。我们家族的记忆力一直都不好,因此,我也不指望在这方面会有所提高。”

我诚恳地说:“你的问题不是遗传,而是一种惰性。因为责怪家族遗传要比努力提高自己容易得多,请你坐下,我要证明给你看。”

我帮助她做了几个简单的记忆训练,她十分专心,效果也很好。她愿意接受我的建议,记忆力也大有改善。

还有一名年轻的女子,她常常怨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影响她的一生的。原来她小时候,父亲病逝,她母亲只得外出工作,以维持生活,教育女儿。后来这位努力的母亲成了实业家,她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结果她女儿却把她的成功视为最大的障碍。

她说她的童年太不幸了,因为她时时处在一种“和母亲竞争”的状态里。她的母亲很无奈地说:“我实在不了解。这些年来,我一直努力就是为了给她一个更好的机会,结果,却只给她增添了一种压力。”

奇妙的是,华盛顿没有高贵出身功绩显赫的父母,他一样成为了推动历史举世闻名的人物。林肯幼时极贫穷,这都没有成为他的障碍。他没有想着去责怪他人。他曾说:“我对美国人民、基督教世界、历史,还有上帝最后的审判,都负有责任。”

除非我们也有勇气在他人面前承担自己的责任,否则我们就不能算成熟。

如果有人说你的一切麻烦都源于你不正常的童年,如母亲的占有欲太强,父亲过于专治等,如果这种说法可以让你舒服,并又值得起价钱,我倒不反对你一辈子依靠心理医生。

格夫曼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心理医生是如何把大家宠坏了。他认为,许多去找心理医生的人只不过是想为自己的自卑和不合时宜找一个心理安慰和借口。而心理学一直在为这种人提供依托。

还有些人把他们的困难归因于各种外在的因素。比如说自己的的命生得不好,没有一颗幸运星,这些是16世纪时,人们对他们的不幸做得最多的一种解释。

但恺撒却说:“亲爱的布鲁塔斯,这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所属的星相,而是因为我们习惯听命于人的性格。”如果你读了圣经,你会知道耶稣最完美的品质是他毫不妥协向善的个性特征。当有人找他帮忙时,他不去关注别人的潜意识,而是力图让他知道究竟是谁应该为之负责。“拿起你的行李回家吧,你的罪已被赫免,不要再犯罪。”他的态度表明把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才是重要的,不要沉溺于自怜的深渊无法自拨。

英国都铎王朝有个奇怪的习俗,就是王家的小孩都有一名所谓的“挨鞭子的男孩”。由于冒犯皇族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王家的小孩不能随便侵犯。但小孩顽皮,难免有不守规矩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谨守规定,便用钱请来一个“替罪羔羊”,来承担王家小孩应受的责罚。据说这种职位相当热门,许多人都抢着要做。因为那样不但可以支取薪水,还为以后进入王室工作提供了机会,因此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当然,这种行业目前已不存在,但对许多不成熟的人来说,这种寻找“替罪羔羊”的形式仍然存在。如果他们找不到人可以责怪,还可以怪罪这个时代,现代生活中的不安全感,等等情况。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书展,那位朋友常常夸耀自己对现代艺术很精通。当时看到一幅画,作风很草率,我便对那位朋友说:“如果这是艺术,我就是米开朗基罗了。我们家里三岁的小孩也可以画得比这好。”

朋友说:“你对人类精神的痛苦没有感觉吗?这个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是原子时代人类所受的压力与迷惑。”

一位不知所云的艺术家,也可以把自己的无能归罪于原子时代。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原子时代带给人们的不是破坏死亡,而是希望或满足,我们更需要坚强、成熟的个性,需要那些能够为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人。

如果想迈向成熟,记住:

不要拿椅子出气。

困难不意味着不幸

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好,因此使他们没有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来一个啊。

我认识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很善于倾听,心胸开阔,喜欢接受新事物。有天,我和他谈到一个观点,我们认为那些伟人或成功者通常都是能够克服困难的人。接着他问我,认识一个叫纳达利·鲍德奇的人吗?

纳达利·鲍德奇生于1773年。他在10岁之前,大部分是以自修的方式学习,如拉丁文。到21岁时,他已经算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由于他热爱航海,他又开始学航海术。据说,一次航程里,他教全体船员如何用观察月亮和星座的关系来计算船舶的位置。后来还写了一本有关航海的书,成为经典之作。这对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来说,实在是不简单。

也许没有人告诉过他:“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大学教育是不可少的训练。”他能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并用自学的方式来得到各种必要的知识。对他来说,困难只是一句无聊的话。

对喜欢逃避责任的人来说,困难就成了最好的挡箭牌。你也许听过许多人把失败归于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对他们来说,即使他们真的上了大学,他们仍可以为自己找出很多理由。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就不会这样,他们会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逃避。

亚历山大·贝尔有一次对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工作不顺利,他觉得是由于自己缺少机电方面的知识。他的朋友当时是一家工学院的校长,他虽然同意贝尔的说法,却没有说:“你真不幸,没有机会学习电机课程真是太不幸了!”他也没有要他向父母请求帮助,只是简短地告诉他:“去读吧!”

贝尔果然去读了,并成为极有贡献的人。

那么,贫穷是不是失败的理由呢?美国总统胡佛是一个铁匠的儿子,后来还成了孤儿;IBM总裁沃森年轻时是一个记录员,每周只挣2美元;这些成功人士从没认为贫穷是一种障碍。他们一心一意工作,根本无暇自怜。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都有身体上的缺陷。拜伦的腿有点跛,恺撒有癫痫病,贝多芬因病而失聪,拿破仑是有名的矮子,罗斯福是有小儿麻痹症,而海伦从小就双目失明。

这些人都是具有成熟心灵的人。他们没有陷于自己的困难中无法自拔,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它,向命运挑战,而不是自怨自艾,或是找借口逃避。

我有一位好朋友的儿子,长得高大英俊,但自小患有口吃,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很好,同学们也很欢迎他。从小开始,他父母就为他找过许多专家去帮助他治疗,都没有成效。

一天男孩告诉父母,他将代表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男孩兴高采烈地开始准备演讲稿,他的父母也为他提出不少意见和帮助。但他们一直没有提到怎样在演讲时克服口吃这个缺陷。

毕业典礼来了,当天晚上,男孩开始发表演讲,他站得很直,会场上静得出奇,很多人都注视着他,因为他们都知道他的毛病。男孩开始讲得很慢,但他很有信心,接着他很顺利地讲完了长达15分钟的讲稿,没有一丝慌张或迟疑的地方。他讲完之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知道这个男孩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缺点取得成功的。

拥有成熟心灵的人,不会陷于困难当中,而是勇敢面对它。然后再征服它。他们不需要怜悯和逃避。

史密斯的传记中写了有关艾莫·黑姆的故事。

他出生时医生就说,他活下来的机会不大。

但他还是活下来了。虽然90年来,他右半身严重残废让他非常痛苦,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既然依靠不了身体,他就依靠自己的智力,他开始努力阅读。1891年当他28岁时,他成了一个传道士。他两次差点丧命,但他并没因些丧失信念,后来一位同人在经济支援他,几个月后,他出了院。

此后,他开始兴建教堂,募集传道资金,帮助当地的学校。他成功的募集了近300万美元从事慈善事来。到69岁时,他退休了但仍努力工作。他不断讲道、写书,为慈善机构捐款等。

他不知缺陷为何物,只知道自己生存的目的,他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自己的90多年,并成为“勇气”的化身。

这个时代处处强调年轻和活力,以至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感叹自己过时了,不知道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的一名女学员已74岁,她曾做过教师,由于不是很富裕,她一直做到强制退休才回家。由于当过教员,她很有教学经验,便到各个幼稚园去讲故事。我鼓励她把这当做事业来做。

她听了我的话后,便开始了她的晚年事业。她知道年纪不是障碍,相反还会为她提供很多经验,让她把故事讲得更动人,更好听。

她设计了很多故事,不但用口讲,还拿东西给大家看,她充满温馨和戏剧性的讲述方式,也深受大家欢迎。

如今,她已把她的热情和信心带到美国各地,并把欢乐送给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对她来说,成长并没有让她变老,而是让她更成熟。年纪对她也不是缺陷,而成了一种帮助。

萧伯纳说:“人们常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好,因此使他们没有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来一个啊。”

假若别人有两条腿,而我只有一条;假如别人富有,而我贫穷;假如我长得胖、瘦、美、丑、害羞或进取,无论哪一点使我和别人不一样,都有可能成为我的缺陷,只要你自己这样认为。

不成熟的人随时可以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看成是缺陷、是障碍,然后希望自己可以得到特别的待遇。成熟的人却不然,他先认清自己的不同处,然后决定是要接受他们,还是要改进。

如果要让自己成熟:

认清困难,并试着接受它。

努力与不幸抗争

要采取行动对抗困境。只有对抗,才能结束困境。

1945年8月,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玛丽·布朗太太在自已家里体会着寂静与空虚。

几年前,她的丈夫死于车祸,接着与她一起生活的母亲也去世。然而,悲剧似乎并不想完结。

当钟声在宣告和平降临时,我唯一的儿子也离我而去了。现在只剩下我孤单一人了。

儿子葬礼结束后,我一人走进那个空落落的房子,一种无依无靠、寂寞空虚的感觉包围着我,让人窒息。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了。就这样沉浸在悲伤自怜和恐惧中,我害怕极了,怕一个人面对将来,我的整个生活为之改变,更怕我的余生要在悲伤中度过。

这种感觉继续持续了好长时间,我无法接受这一切。

慢慢地,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时间可以让我忘记一工,帮我疗伤。但时间对我来说,过得太慢太慢,我必须做点什么来度过它。于是,我决定再找份工作。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慢慢恢复了对生活的兴趣。直到一天早晨醒来,我忽然意识到,过去的一切都已结束,将来的生活就在眼前。我必须学会接受现实,然后再让时间帮我承受现实并力图改变它。

虽然这个过程进行得很慢,但毕竟它开始了新的变化。现在,回想那段生活,我感觉我像是经历了一场狂风巨浪后复归于宁静了。

当悲剧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最好面对它,接受它。接受它,你就作好了时间为你疗伤的准备,抗拒命运,永远无法让自己开始新的生活。

当我们的生活遭遇不幸时,只有时间可以将这些碎片捡起来,并重新抚平。我们要给时间一个机会。在刚受打击时,整个世界好像停止运行,而我们的苦难似乎也没有止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得往前走,去完成生命中的种种计划。一旦我们投入到这个过程中,痛苦便会逐渐减轻,总有一天,我们又能得到以往的快乐。

印度人克里斯那说:“人的幸福结局,并不是平静、安稳的喜乐,而是轰轰烈烈地与不幸抗争。”

正是在“轰轰烈烈”地与不幸抗争当中,我们的人性才能变得更深沉,更丰富。也就是说掩藏在我们人性深处的潜质到这时才能被激活,苏醒,为我所用。就像哈姆雷特说的:“要采取行动对抗困境。只有对抗,才能结束这一切。”

这里有个我们称为“尘暴灾难”的例子。

你见过美国西南地区的沙尘暴吗?见到过那些尘暴是如何摧毁多少农庄、破坏过多少人的生活吗?下面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个自小生活在沙尘阴影下的小男孩。他现在21岁,他的父母一生都在与尘暴抗争。

自从父母过世之后,他便挑起整个家的重担。直到有一天,他们实在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作物可以收了,眼看着就要饿肚子,看着屋顶上的落尘,他一筹莫展。忽然,他8岁的小妹妹走进来,身边跟着她的一个好朋友。

“吉姆,你可以给我10美分吗?我们想去买些饼干,我们每个人都要10美分。”她迫切地问道。

吉姆很久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一个可以拒绝的理由,但是,他搜遍了口袋也找不到。

“对不起,妹妹,我没有10美分。”他温柔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