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1365800000028

第28章 用今天的钱打理明天生活:理财经济学(1)

职场新人,规划生活不嫌早

20世纪40年代,纽约的某银行来了一位妇人,要求贷款1美元。经理回答,当然可以,不过需要她提供担保。

只见妇人从皮包里拿出一大堆票据说:“这些是担保,一共50万美元。”经理看着票据说:“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妇人说:“是的,但我希望允许提前还贷。”经理说:“没问题。这是1美元,年息6%,为期1年,可以提前归还。到时,我们将票据还给你。”

虽心存疑惑,但由于妇人的贷款没有违反任何规定,经理只能按照规定为妇人办了贷款手续。当妇人在贷款合同上签了字,接过1美元转身要走时,经理忍不住问:“您担保的票据值那么多钱,为何只借1美元呢?即使您要借三四十万美元,我们也很乐意。”

妇人坦诚地说:“是这样,我必须找个保险的地方存放这些票据。但是,租个保险箱得花不少费用,放在您这儿既安全又能随时取出,一年只要6美分,划算得很。”妇人的一番话让经理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正如故事中的妇人一样,职场新人想达到使已有的钱既保值又增值,就要学会选择恰当的理财方式。而面对市场上如此众多的理财方式,最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么,哪一种是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是职业。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决定了能够用于理财的时间和精力,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可理财的信息来源是否及时充分,由此也就决定了理财方式的取舍。例如,如果职业要求经常奔波来往于各地,甚至很少有时间能踏实地看一回报纸或电视,显然选择涉足股市是不合适的,尽管所有的证券公司都能提供电话委托等快捷方便的服务,所从事的职业也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投资组合。

二是收入。投资理财,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个人的收入多少决定了他的理财力度,那些超过自身财力,“空手道”式的理财方式不是可行的。所以很多理财专家常告诫人们说将收入的1/3用于储蓄,剩余1/3用于投资生财。比如,同样是选择收藏作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资金太少而选择收藏古玩无疑会困难重重。相反,如果以较少的资金选择投资不大、但升值潜力可观的邮票、纪念币等作为收藏对象,不仅对当前的生活不会产生影响,而且还会获得相当的收益。

三是年龄。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需求不同,抱负不同,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财方式。对于现代人而言,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教育,以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因为年轻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偶尔的一两次失败也不用怕,年轻人应选择风险较大、收益也较高的投资理财组合;相反,老年人一般应以安全性较大、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理财组合为佳。

四是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是保守型的,还是开朗型的;是稳健型的,还是冒险型的,进而决定其适合哪种理财方式。个人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比如,储蓄是一种传统的重要的理财方式,而国债是众多理财方式中最为稳妥的,股票的魅力在于收益大、风险也大,房地产的保值性及增值性是最为诱人的,至于保险则以将来受益而吸引人们,等等。每一种投资理财方式都不可能让所有人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满足,只能根据个人的性格决定。如果你是属于冒险型的,而且心理素质不错,能够做到不以股市的涨落喜忧,那么,你就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相反,如果你自认为属于稳健型的,那么,储蓄、国债、保险以及收藏也许是你的最佳选择。

粒米成箩,钱少更要会理财

据说,巴比伦有位阿卡德,他算得上巴比伦最富有的人,很多人羡慕他,向他请求致富之道。

据阿卡德自己讲,他没富之前做的是雕刻瓷砖的工作。一天,一位富人欧格尼向他预订一块瓷砖,但要求在这块瓷砖上刻上法律条文。阿卡德告诉他,他愿意连夜赶制,天一亮就可以完工,但有一个附加条件——请欧格尼告诉他致富的秘诀。欧格尼欣然同意。到天亮时,阿卡德交上了刻好的瓷砖,欧格尼如约说出了他的秘诀:“富有的秘诀是:在赚的钱里,一定要存下一部分。财富的增长就像树的成长,最先是一个很小的种子在发芽。第一笔存下的钱就是财富成长的种子,一开始不管赚多赚少,总得存下1/10的钱来。”

一年之后,欧格尼作为顾客再次光临,他想知道阿卡德是否照他的话去执行了。阿卡德自信地说,他一丝不苟地按欧格尼的方法去做了。

故事中的阿卡德从有钱人欧格尼那里得到了致富的秘诀,也忠实地执行了,就是把他赚来的钱都省下1/10作为他财富成长的种子。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财富闲置等于零。没有理财观念,过度储蓄与过度消费一样遭人摒弃。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之路并不平坦,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工薪阶层或中低收入者抱有“有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的观念。普遍认为每月固定的工资收入应付日常生活开销就差不多了,哪来的余财可理呢?

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举个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你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价”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亦不至影响其原有的生活。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一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就愈输不起,对理财更应要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财富能带来生活安定,快乐与满足,也是许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径之一。适度地创造财富,不要被金钱所役、所累是每个人都应有的理财观。要认识到“贫穷并不可耻,有钱亦非罪恶”,不要忽视理财对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谁也说不清,究竟要多少资金才符合投资条件、才需要理财呢?

从多年从事金融工作者的经验和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理财应“从第一笔收入、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及“缴家库”之外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都从储蓄开始累积资金。一般薪水仅够糊口的“新贫族”,不论收入多少,都应先将每月薪水拨出10%存入银行,而且保持“不动用”、“只进不出”的情况,这样才能为积累财富奠定一个初级的基础。假如你每月从薪水中拿出500元,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可达到12万元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数目更不止于此,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视。

当然,如果嫌银行定存利息过低,而节衣缩食之后的“成果”又稍稍可观,我们也建议开辟其他投资途径,或入户国债、基金,或涉足股市,或与他人合伙入股等,这些都是小额投资的方式之一。但须注意参与者的信用问题,刚开始不要被高利所惑,风险性要妥为评估。绝不要有“一夕致富”的念头,理财投资务求扎实渐进。

总之,不要忽视小钱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时间一样,懂得充分运用,时间一长,其效果自然惊人。最关键的起点问题是要有一个清醒而又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我们应树立这样的信心:钱少更要理财!

添丁家庭,你为孩子规划了吗

晓林今年喜添千金,随着宝宝的呱呱坠地,晓林觉得家里有两大变化:首先感觉到原来舒适整洁的家变得拥挤起来,孩子的姥姥和奶奶轮番往家里跑,还有专门请来的“月嫂”24小时护理母女俩。第二个变化觉得钱花得特别快,那么一个小人儿,竟成为家里的开销主力。

两人本来税后月收入1万多元,正常情况下可以每月积蓄将近5000元,年终奖励也不会低于3万元,可现在,每月用于宝宝的专项支出就达到4000元(“月嫂”3000元,奶粉、尿布等1000元)。

听同事说这只是刚开始,以后其他的开销如教育费支出等还会源源不断地发生,晓林觉得压力很大。晓林本来的目标是在5年后改善住房条件,换面积为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住房。现有银行存款10万元左右,晓林怎么才能实现家庭财务目标呢?

对于晓林这样添丁家庭,理财规划必须考虑得比较周全才行。

而今大多家庭的夫妇教育程度大学以上,工作相对稳定,而未来十年也基本上不存在失业的危险,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生活属于中等水平。开支主要有几大块:平常的日常生活花销、孩子的奶粉等花销(保姆的工资)、还房贷、赡养老人的基本支出等。他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理财呢?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增加家庭保障功能。

尽管夫妇双方目前工作相对稳定,所在单位也会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但按照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估计将来退休后的养老金恐怕仅够吃饭,要想真正老有所保,还得考虑适当补充最基本的商业保险项目:比如重大疾病险、寿险(强制储蓄功能)、个人意外险等品种。现代人常说一句话“死得病不得”,一旦生个重病不但可能看不起病还有可能面临失业等等风险,而投保重大疾病险多少有些保障;寿险则相当于强制性储蓄,此外还可以在退休之后增加一份收入;个人意外险则是万一有事故发生至少可以给家人提供一些金钱上的保障。

第二,设立专项教育基金。

孩子出生后每月会增加至少500~1000元支出,将来教育费用需求更大,所以明天要用到的钱从今天开始准备,应量入为出,保持提前储蓄习惯,做好将来对子女教育与养老的规划。可以在孩子出生以后设立教育基金。除了考虑保险公司推出的教育保险之外,还可以考虑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提取一部分钱作宝宝教育基金,单立账户进行专项基金管理。以后还可以根据收入的状况适当提高教育基金的投资比例,专款专用。

第三,开源节流,分类投资。

一个人的支出和一个家庭的支出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对而言,一个家庭的生活成本要低于一个人的生活成本,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收入,很多人单身很多年还是攒不下什么钱而一旦成家之后就很容易攒起来的原因。如果安排合理,除去房贷、孩子教育、购买保险、日常生活等开支之外,还应该有一些节余才对,这些节余可以放在银行的活期账户里进行自动理财,这部分资金可以作为全家外出旅游、拜亲访友的开支,也可以作为应急资金,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额可以考虑将之转为定期或用作其他相对稳定的投资。

学会储蓄,把钱存入银行

我国最早的一家专门从事储蓄业务的银行,是清政府官僚周延弼于1906年4月创办的“信诚银行”。信诚银行初办时,参照日本储蓄劝业银行的办法,发行股票等筹集资本50万元,周舜卿一人即认股20万元,其余向各界招募。后来两次续招资本150万元,但始终未能招足。

该行办理储蓄和其他普通银行业务,存款最高时总额达70余万元,这在当时是比较观的。同时,信诚银行经商部批准,有发行钞票的特权,一般通过向储户付给提款的方式发行。第一版信诚银行钞票有一元、五元、十元三种面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