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桂林山水
13664000000002

第2章 甲天下”的明珠之城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传响了桂林这座城市,也奠定了桂林蜚声遐迩的名城格调。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盛誉。

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即有桂林。后来桂林又跟进了“阳朔风景甲桂林”的宣传,更让桂林成为令人神往、不睹不快的风景胜地。2009年,桂林漓江风景区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桂林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水明珠之城。

(一)桂林概况

1.重要的地理位置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位于湘桂走廊南端,平均海拔150米,北面及东北与湖南省交界,西面及西南与柳州地区相连,南面及东南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交通发达,自来是战略要地。桂林地势北高南低,多为石灰岩岩溶地区。市辖

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

2.名城的历史变迁

桂林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远在一万年前,桂林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已有先民居住。上古三代,桂林一直是“百越”人的居住地。贾谊《过秦论》记载:(秦国)“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这是指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象、南海三郡,这就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而桂林也拉开了与华夏文化充分融合的序幕。自此,桂林就成为中国西南部各民族聚居的重镇,兼具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在很长的历史年代中,桂林一直是王公贵族镇守西南的驻地,也曾是广西乃至西南的区域性首府。

桂林在明代之前多被称为“桂州”。民国后改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作为广西省会。广西简称“桂”,又被誉为“八桂大地”,这都与桂林有关。1981年、1983年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现在的桂林市。

3.多彩的地域风情

鬼斧神工的山川秀水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相互辉映,构成了桂林独特的地域风情。从地理位置上看,桂林地处湘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而论文化形态,桂林却更接近长江流域,包括方言口音都更像四川、湖北等地。

桂林境内有壮、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共7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多民族汇聚的淳朴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画。

壮族同胞是开朗热情的民族,喜好歌唱,善于用歌声来赞美生活,表达情感。古有刘三姐,今有木叶歌,壮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都是唱歌能手,无论是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祭神祈福,都少不了壮族人美妙动听的歌声。壮族有三月三歌节。有个“赛歌择婿”的故事。从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这就是壮族三月三歌节的由来。从此,每逢歌节这一天,男女青年盛装打扮汇集到一起,通过对歌显示才能、交流思想、披露心声,找寻自己的意中人。壮族人还有著名的壮锦,现在壮族人美丽大方的民族服装就是由壮锦作成的。

苗族文化极其丰富。苗族人能歌善舞。有刺绣蜡染,工艺独特。苗族人崇拜自然,信仰万物有灵,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了很多富有民俗风情的传统节日,正月有踩花山、古隆坡会,二月有爬坡节、姊妹节,三月有杀鱼节、挑葱会,四月有四月八、牛王节,五月有跳花节、龙舟节,六月有闹鱼会、吃新节,七月有赶秋场、新米节,八月有古隆坡会、中秋节,九月有烤鱼节、尝新米节,十月有苗族最重大节日—苗年,十一月有牯脏节。苗族的旧年和汉族的春节相似,农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买年货,出嫁的女子也随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还有除夕洗脚的习俗。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给我们留下了苗族人美丽的爱情故事和民族风情。

瑶族住高山区,大桶药浴,淋漓痛快,驱风去病,实属民间一绝。农历5月14日是瑶族的打旗公节,粽子祭祖,祈祷丰年。龙胜境内的瑶族分为盘瑶、花瑶和红瑶。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又名过山瑶;花瑶因其妇女服饰花色花纹多而得名;红瑶妇女服装分饰衫、花衣、便衣三种,从红瑶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

侗族人热情爽朗。一杯拦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拦路歌,情真意切。“月也”拦路歌是侗族迎客送客时所唱,“月也”是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和八月。侗族擅长建筑,宏伟壮观、凌厉飞扬的鼓楼和风雨桥,是龙胜侗乡的重要标识。这些建筑全杉木结构,凿榫穿枋,架挑对接,吊脚悬空,不用一钉一铆,体现出一种朴素。

瑶族人善舞,尤以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白马舞、狩猎舞、蝴蝶舞、三元舞、师公舞最为盛行,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瑶族节日里都可以欣赏到瑶族精彩的舞蹈表演。

(二)山水盛誉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由来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胜地。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特色的魅力。

游桂林,独秀峰是必去之地。独秀峰有一镇山之宝,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石刻。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一直作为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此语出自何人之口却悬而未决。在2001年举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上,中国诗词、文博专家一致认定:此句出自南宋王正功的诗作。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曾经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南宋宝佑六年(1258年),李曾伯在《重修湘西楼记》中写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之句;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广西巡抚金武祥在《漓江诗草》中把李曾伯写的“山川”改为“山水”,写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静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他于1201年刻在独秀峰的读书岩口,后来被溶岩遮盖。此次发现及随后的论证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