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1367200000007

第7章 隐藏在经济背后的“市场先生” (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知识链接】守夜人

古典经济学家指出,个人的自利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最终会促进社会的利益,政府对自由经济的干预将会导致错误的资源配置并减缓财富的增长。因此,社会经济事务最好不受国家权力干预,政府只应做个经济的“守夜人”。

经济学家的大脑为何价格高——稀缺

一位游客在食人族聚居的岛上旅行,路过一个人脑专卖店,见其橱窗上贴着一张价目表:

艺术家脑每磅9元,哲学家脑每磅12元,科学家脑每磅15元,经济学家脑每磅219元。

游客因此得出经济学家的脑袋最受食人族欢迎的结论,因为根据供求定律,只有越多人要买,价格才会越高。

询问店主,哪知答案完全相反:“经济学家大多无脑,不知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有一磅脑,物以稀为贵,经济学家脑的价格因而较高!”

上述故事虽然是对经济学家的调侃,但是揭示出一个经济学的道理:“物以稀为贵。”在经济学里,稀缺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稀缺”二字,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是稀有的,另一个是紧缺的。经济物品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它是稀少的,而是指它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这样一种物品,必须自己生产或用其他经济品来加以交换。

稀缺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当你想要考取一所名牌大学时,当你想要追求一个可爱美女或“钻石王老五”时,当你想买一个LV限量包时,都会面临稀缺的存在,那是不是亿万富翁就无须面对稀缺的烦恼了呢?其实不是,对于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来讲,或许他想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做更多的慈善事业,或许他想要多拿些时间陪伴家人,享受更多的家庭温暖,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总是稀缺的。

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人类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正是资源的稀缺性引起了竞争与合作。竞争就是争夺对稀缺资源的控制,竞争是社会配置资源,即决定谁得到多少稀缺资源的方式。

所谓合作就是与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资源、共同工作,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通过合作的形式是为了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合作是解决资源稀缺性的一种途径。

因为资源稀缺,才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人类的福利达到最大化。

【知识链接】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学上的资源有效配置是指资源效用的最优化。最优化是讲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不仅本身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还要考虑资源在运用过程中与其他资源的协调配合,从而产生更有效用的社会产品。

用市场说话——市场经济

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经历了较为曲折和复杂的历程。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带领人民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现实的生产性资源(如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不同方向上的使用。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生产资源的相对稀缺,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各种有限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问题。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不同的方式。计划配置是通过计划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我国以前就是采取这种方式,由国家来计划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市场配置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配置,辅以一定的宏观调控。

从本质上来讲,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以雇工经营和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对立的,它一方面刺激小农家庭增加消费,另一方面又在竞争中竭力排挤家庭手工业,减少小农家庭收入,同时还以种种胁迫利诱手段,吸引家庭劳动力外流。

在市场经济时代,工业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相应地由厂商取代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形式,个体私有制悄悄演变为“扩大的私有制”,并开始产生新兴公有制萌芽。

厂商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赚取利润,各种生产要素都变成了厂商赚取利润的手段,即所谓“资本”。厂商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本,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普遍使用机器和雇佣工人,生产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一切产品都通过市场渠道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分配,到处存在广泛而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链接】经济自由

自由经济主义者认为,除非危害他人,否则个人的经济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个人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负责,因为这种自由行动本身就会给社会福利带来额外的好处。批评者指出,尽管自由是有效率的,但它并不能自动带来公平。经济自由很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极其危险的。

“路边苦李”暗藏的玄机——产权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小时候的他就聪明过人。

一天,他同村里的孩子跑到村外玩,来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突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的路边长着一棵李子树,树上长满了鲜艳的李子,十分诱人。

几个动作快的同伴,眨眼之间就像灵巧的猴子一样爬上了树。王戎却在后面慢慢地走着,对眼前的景象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并且预言说,李子肯定是苦的。

这时,树上和地上的孩子都拿出最大最红的李子尝了尝。“哇!”大家全都不约而同地吐了出来。“真的,真的太苦了!王戎,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这些李子是苦的呢?”

王戎说:“路边的李子树不归任何人所有,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如果有好吃的李子早被人摘光了,哪还轮得到我们?”

大家听了王戎的话,信服地点点头,沮丧地扔掉了手中的李子。

小小的王戎竟然能从产权归属中发现“路边苦李”这个奥秘,实在是不简单。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从私有财产的出现到市场经济的确立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产权指的是财产的实物所有权和债权,它侧重于对财产归属的静态确认和对财产实体的静态占有,基本上是一个静态化的范畴。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产权更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它不再是单一的所有权利,而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

具体而言,产权包含三层含义:

1原始产权,也称为资产的所有权,是指受法律确认和保护的经济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排他性的归属关系,包括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2法人产权,即法人财产权,其中包括经营权,是指法人企业对资产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的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法人产权是伴随着法人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权利。

3股权和债权,即在实行法人制度后,由于企业拥有对资产的法人所有权,致使原始产权转变为股权或债权,或称终极所有权。原始出资者能利用股东(或债权人)的各项权利对法人企业产生影响,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知识链接】现代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就是制度化的产权关系或对产权的制度化,是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产权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化的含义就是使既有的产权关系明确化,依靠规则使人们承认和尊重,并合理行使产权,如果违背或侵犯它,就要受到相应的制约或制裁。

薄利多销也会出现例外——需求弹性

安文华高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本科学校,于是在县城新盖的商城里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一家服装店。

第一次他去省城进货后,就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十几天时间过去了,才卖出去两三件。这些衣服都是非常时尚的款式,并且价钱比别人的价钱还要低些。因为成本积压的缘故,让安文华夜夜寝食难安。

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他做了一块大广告牌,还配上音响。服装的价格从原先的60元变为230元。当配备完这些之后,安文华惊奇地发现,来他的服装店的客人竟然络绎不绝,服装销量也是不断攀升。

价钱低卖不出去,价钱高了反倒吸引消费者,这使安文华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同样的衣服既可以定价为230元,又可以定价为60元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经济学家用了弹性的概念。

需求规律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使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反之,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用公式可以表达为: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当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等于1,需求是单位弹性;等于0,需求完全没有弹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商品时缺乏弹性的,比如粮食。如今,商品打折已经成了一种风气,无论大街小巷,总会看到“大甩卖”、“跳楼价”、“大放血”等字样。但我们很少看到粮食等商品打折销售,缺乏弹性就是其主要原因!

在商业活动中,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实行低定价或采用降价策略,这就是薄利多销。“薄利”是价格低,每一单位产品利润少,但销量大,利润也就不少。因此,降价策略适用于这类物品。但是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实行低定价,也不能降价出售。降价反而使总收益减少,所以现实中很少有米面、食盐之类的商品降价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