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别笑,我是高分创意作文
1368300000029

第29章 思想睿智,张扬个性 (2)

4.演绎生活智慧

小常识,大智慧

广东某考生

所谓常识,即平常人都拥有的知识,正如我们所知,四季更迭,昼夜交替。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极少有人从常识中悟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其实,小小的常识也蕴涵着大大的智慧。

常识给予我们为人的智慧,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众所周知,孝顺父母是一种常识,我们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管仲“贪生怕死”,顾念家中年迈父母,到岳飞孝顺父母,我们已耳濡目染了不少此类事例,这常识告诉我们,做人要常怀感恩之情。若常怀感恩之情,即使遭遇挫折,面临困境,我们依然能保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保护环境是一种常识,然而,谁能想象,当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时,世界会如何?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谁又知道那之中所承担的是对社会的责任,是对人类的责任。保护环境中折射出的应是一种责任感,让我们用双肩扛起责任。

常识给予我们处世的智慧。我们知道蚂蚁是一种群居动物,当一只工蚁寻得猎物时,便联合团队,齐心协力地扛起比自己大得多的猎物。这不正启发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谓的“独善其身”已俨然不可行,时代要求我们有团队意识,能在临危时为他人伸出援手,在共苦中互相鼓励,在甘甜时也掬一捧清甜的成功之泉为他人抚去心灵之创伤。煮水时,“沸水不响,响水不沸”,教会我们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运筹帷幄;蜜蜂采花蜜的圆圈舞告诉我们沟通是桥梁,迎接了一个又一个人心的港湾……庆幸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常识中,让我无时无刻不拥有从常识之花中汲取处世智慧的机会。

常识易知而难行,践行常识,需要不懈的努力。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终。倘若口中挂有“常识”二字,却不懂付诸实践,常识便成了空的躯壳,凸现不了它对人生的价值。人类发展史中,从原始猿人钻木取火,我们认识了火——闪耀光芒的热源:从战国时代发明的司南,认识了铁——有磁性的物体;从霍金的研究中获知那不可测的宇宙中,有一个具有无比威力的黑洞。倘若不用火煮食烧木,不用铁铸铁建房,不用黑洞了解宇宙奥秘,社会难以发展,人类前进的脚步也将停滞不前。虽知“百行孝为先”,虽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在实践过程中,唯有坚持不懈,努力践行,方可展望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朋友,常识给予我们为人的智慧,馈赠我们以处世的哲理,当太阳的光华为月所侵蚀时,当小草褪去淡黄的外衣换上嫩绿新装时,你是否正在凝思这小小的常识中蕴涵的大大智慧呢?

【创意点评】

作者以“小常识,大智慧”作为标题,很好地折射出了他的观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入手,剖析其蕴涵的深刻道理以及体现的智慧,鞭辟入里。从行文来看,开篇考生就提出了“小小的常识也蕴涵着大大的智慧”的观点,然后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深入论述,小常识蕴涵着大智慧,我们应当如何从中进行挖掘,才能掘出智慧的“金矿”。

5.人性闪光

夜的最后一章

陕西某考生

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

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

——题记

夜悄悄地降临了,这是5月12日的夜,一个不平常的夜。

这个夜晚好黑,是一生中见过的最黑最黑的夜吧。这个夜晚好静,是生命中初次聆听吧。这里的人们看不清,坚硬的石柱压住的不能动弹的躯体,因为沉重的楼板挡住了双眸的方向。也许躺在身边的是白天我刚刚翻过的课本、铅笔……被压在废墟中差不多已有一天了吧?可我没有外面的任何消息,我饿了,渴了,想起了妈妈昨天为我做的饭菜。一滴凉凉的东西流入我的嘴角,是泪吗?妈妈,你在哪里?

我想起我每天上学时看到的那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那冰糖葫芦甜甜的、酸酸的。阿姨身边围满了小朋友,他们像我一样喜欢吃冰糖葫芦。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在哪儿呢?

广场边上,大清早晨练的人可多了,李奶奶的剑舞得可好了,我跟她商量好暑假要向她学习的。李奶奶,你现在还好吗?

亲爱的同桌,我怎么一直看不到你呢?我向你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剩几页就要读完了,你还说要和我一起聊聊保尔呢,你现在没事儿吧?

妈妈,我好冷,越来越冷了,我想披件衣服。妈妈,我的右手好像出血了,动弹不得,我以后还能写字吗?妈妈,我有些累了,天这么黑,我想去睡觉,也许梦里可以见到你,见到同学,见到老师,也许,还可以喝口水,吃口米饭……

妈妈,我好像梦见花灯了。记得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都会去看花灯。这次的花灯好耀眼啊,我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妈妈,我好像听到了人们在耀眼的花灯下说笑的声音,只是时隐时现。妈妈,是你在花灯下找我吗?

“有人吗,有人吗?”

妈妈,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天是不是亮了?

我看到了人影,似乎听到有人在急切地呼叫。妈妈,是你来找我了吗?妈妈,我不怕,我要勇敢,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

也许,是夜深了,耳边轻掠过一丝风,凉丝丝的,很清爽。妈妈告诉过我,风吹起来,黎明就要到了。

再见,夜的最后一章。

【创意点评】

这篇文章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作者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沉重往事,在黑暗湿冷、饥渴难耐中,她自然地想到了妈妈,想到了饭菜,想到了冰糖葫芦。她还产生了看花灯的幻觉,花灯下的欢笑是那样温馨和谐,和眼下的危险处境两者对比,更使人揪心。

但就在这样的危险时刻,她还想到“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在哪儿呢?”“李奶奶,你现在还好吗?”她还牵挂着同桌,“你现在没事儿吧?”这样的担心与牵挂,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三 提升文思素材咖啡馆

素材1:

让兔子下水,让走兽高飞,这是多么朴素而美好的“大同”理想。然而,走兽没有羽翅,兔子没有鳍尾,这样强迫走兽跃崖、兔子跳水而求一个“各个全才”,便是孟子所谓“求全之毁”。

“君子不器”的通才大概是最长也最远的梦。因为鳞片与歌喉的兼得古今中外好像只属于那个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

还是孟子说的“二者不可得兼”。

我们总是希望将所有的美好加之于一个人身上,就像我们希望李煜可以上书韬略,下写愁情;希望赵佶可以左手国策,右手花鸟;希望纳兰可以口吟《饮水词》,手斩胡虏头……思及此,原来我们也是逼兔子下水的“罪人”。

……

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我们何不能以古之君子之心,看待他人、自己和世界?

子非鱼,何必曳尾?

子非鸟,何必高飞?

子生斯世,何不乐见有兔非鱼,而欣然享此“和而不同”之美?

(选自2009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兔非鱼》)

【提升文思点评】

本文禅理诗意,让中外的圣哲现身说法,将隐晦之理道破,使人读来顿时醍醐灌顶。

素材2: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

(选自2009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提升文思点评】

作者从反面起笔,高屋建瓴,开篇就言人性之弱点,思想颇有深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素材3: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在生长与消亡中留下痕迹。地层中的羊齿类植物,化成了煤;石板上三叶虫的遗骸,是它朴素的墓志铭。当人作为个体走向死亡的时候,他的记忆也随之一起逝去。为了保留这些宝贵的人生经验,人们往往把它著述为书,流传后人。正如一位哲人在他的遗作中所写:“这是将要离岗的哨兵对将来替岗的新兵的忠告,是老之将至的人最后的叮嘱。”正是在这样记忆的流传中,历史之河缓缓前行。

……

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广阔浩瀚的星空,那无数隐秘矜持的情感,毕竟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能拷贝的。

人生虽然只有几十年,却绝不是梦一样的幻灭,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一支燃烧的蜡烛,而是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记忆,也大抵如此吧。

噢,生命的痕迹……

(选自2009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痕迹》)

【提升文思点评】

作者从死亡的角度对人生意义展开诗意的沉思。视野广阔深邃,议论涉及多方面内容,融思、史、诗于一体。

素材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如是说。

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球则是圆,而我们的生活就是处理圆与缺的哲学。缺之于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正如道尔顿,色觉的缺给了他医学理论上的圆;安藤百福破产的缺让他有了一个新产业的圆;家务杂工乔利的缺,让洗衣技术得到了一个圆。

而今的我们,对于祖先圆与缺的哲学,应当重新审视。老子的“福”与“祸”就是一种意义上的圆与缺,“祸兮福之所倚”告诉我们那缺憾的一面仍可以带来全的完美。

苏轼说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同的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缺和圆的对比才让我们既发现缺的美,也发现圆的美。

圆与缺的哲学是什么?也许就是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用一种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尔曾对此这样评价:“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怎么会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确是这样,人因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说,道尔顿、安藤百福、乔利都是伟大的人,他们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类社会一个完美的圆。

……

(选自2009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圆与缺的哲学》)

【提升文思点评】

敏锐的洞察力、哲理化的语言、严密的思路、透辟的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素材5:

胡杨逢早折枝而存,壁虎遇敌断尾以生,捕蛇者见啮砍臂为活,大凡物居天地之间,皆可偶遇两难之境,孰轻孰重,洞然而见也。然今有事而莫衷一是者,余窃笑矣。

昔者有愚人善游,会大雨而水涨,诸人溺水中。顷之,余皆傍岸,而唯其后,或问其因,曰:“负金,重而坠也。”人皆劝其捐之,不肯,遂死。

金固不值于命也,尚有人昏之,今有人鬻我之兔鼠首铜像。国人皆詈之,然二首已卖,买者曰:“弗酬也。”众皆哗然。或曰:“此非君子也,安有允而弗行者也?言必信而行必果也,弗效也。”

然余不苟同也。此见豆而弃瓜也。一人之信,可舍也,一国之信,不可舍也。

蔡铭超之所为,舍小信而取大信者也。以“民族英雄”而多之,宜也。

……

(选自2009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轻重说》)

【提升文思点评】

本文开篇列举两害相权取其轻之数例后,仅说“余窃笑矣”,就宕开一笔,以故事引出作者的观点。“以‘民族英雄’多之,宜也”的观点,充满思辨色彩,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