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捣蛋的将军
13797400000003

第3章 捣蛋归来

安禄山无罪释放,返回幽州。这个好理解,前面介绍过,皇帝有开疆以建武功的想法,当然赦免了安禄山,对安禄山加官进爵那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这小子犯了杀头的大罪,皇帝也只能避避风头,等风头一过,找个由头加官进爵。对于皇帝来说这还叫事情吗?!不管皇帝怎样做,都是对的。皇帝要是想扶持一个人,加官进爵,可以给其无上的荣耀。但是如果憎恨一个人,贬官、发配、戍边等,这都是小事儿,弄不好会是杀头,或是灭族的大罪。对于安禄山是福是祸?

祸福相依这句话放到安禄山身上,真是绝妙。过了段时间,这安禄山果然摇身一变,成了平卢节度使,大官呀!封疆大吏,有自己的地盘,又有自己的军队。前面说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的一把手加上省军区司令这样的官职。安禄山对皇帝是感激万分的,激起了以身相许······不对,不对!应该是以身报国的雄心激情。当然他也知道,是义父张守珪,派人重金贿赂了当今权相李林甫的。但是如果皇帝不是有特殊原因赦免了安禄山,仅凭李林甫恐怕安禄山还是凶多吉少。

在平卢节度使任上一年,过的有滋有味儿,偶尔有个过往的朝廷重臣,或是那位高层的七大姑八大姨的,这安禄山都会盛情款待。大家不要忘记,小时候的安禄山就非常团结小朋友的,和所有的小朋友都相处的极好。虽然是小朋友时代的事,但是安禄山的脑袋可不是还停留在小朋友时代了。有一天皇帝下诏,说是皇帝的生日到了,邀请你安禄山来凑凑热闹。这安禄山高兴地不得了,这回要好好的给皇帝表现一番,再看看那位权倾朝野的右宰相李林甫,朝中有人好做官嘛。去一趟也不能白去,送出去那么多奇珍异宝,咋也得想办法回回本。

安禄山怀着大难不死又重返曾经的噩梦之地的心绪,赶赴京城为皇帝贺寿。在众家将和谋士的簇拥下,安禄山骑着一匹千里马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背后大旗上很醒写着平卢节度使的字样。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跌倒过,或者是痛恨一个地方,在他飞黄腾达后,重返伤心之地,大有把此地所有生灵踩在脚下的感觉,好像有点小人得志的感觉。更何况长安是自己的应该说是福地吧,可以前也是噩梦之地。再说自己的老婆康氏和大儿子安庆宗还在长安城的府邸,安庆宗长得和自己差不多,但是性格沉稳,当然了也没有自己这样胖。当初把他们母子留在京城,意在信息流畅,当然不是东家长西家短之类的长舌头喜欢听的信息。安禄山要这信息有啥用,估计谁要把这信息送过去,还不让安禄山给杀了。当然是京城里发生个啥大事呀啥的,也好让他自己有所准备,别显得唐突或措手不及,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此次进京为皇帝贺寿,心志满满,万无一失,他根本想不到,天大的好事降临他的头上,也许也不算啥好事。就看从哪个角度看问题,这件事就是安禄山得到了一位谋士,绝对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谋士,这位谋士叫高尚,字不危,他智谋深远,才高八斗,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这真是难得的谋士呀!为啥又说不算好事呢?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谋士,现实条件很明显不具备反唐的时候,很可能安禄山迟几年反唐,你要和人家打仗,总的准备准备吧。也许在安禄山到死也发展不到可以起兵反唐的程度,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会不会发生,谁也说不定。大家想想,好多历史的大事件,其实和一个偶然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间接的关系。比如当年如果不是刘邦临幸过一次一个叫薄姬的女人,也不会有以后的汉武大帝,而汉武大帝的这段历史至今仍影响着国民,比如汉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称呼的一个民族。这在当时是个无上荣耀,无限的自豪。汉武大帝刘彻对历史的贡献是很大的,对历史的发展有这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刘邦再也没有临幸过薄姬。这难道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吗?还是那句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高尚这位谋士的到来,还的靠安禄山手下的一位也算是谋士吧,他叫严庄。这个严庄做官的瘾不小,当然自身利益高于一切,可是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只是有点小聪明,国家大计他是做不来的,很明白自己是没有王佐之才。他认识高尚呀,有高尚这个老实人在,自己的地位也稳固,将来有个互相帮衬。再说了自己为主公请来一位智谋贤士,在安禄山这里也是功劳一大件。事情就这样巧,在安禄山进京为皇帝贺寿,到达长安后,这几天也是士子们考取功名的时候,其实也就相当于是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考上了的话,皇帝给你个官当当。这李林甫把朝中的有识之士,全都赶出朝堂,不能存一个贤能的大臣。李林甫咋会让人考上大唐帝国的公务员呢?!所以天下的文人进京兴兴冲地考了回试,结果没考上,你说倒霉不倒霉。一打听,都没考上,说不定还有人比较心安理得,自我安慰。说个题外话,倒霉的“霉”,其实是这个“楣”。“楣”这个东西是一根不知道挂着什么东西的木头杆子。在古代谁家孩子考试,当然也可能是父亲考试,也可能是爷爷考试,家人就在家给他竖一杆楣,可能是给考试中的亲人打气吧,如果最后没考上,家人就把这个楣放倒了,不放倒干嘛?一直让这楣竖着,看着也难受呀。所以这些个考公务员的没考上,就叫“倒楣”。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变把“倒楣”就写成“倒霉”。

言归正传,严庄就在这样的时机下竟然遇上了高尚。严庄向安禄山介绍了高尚后,安禄山很高兴,但是不知道这高尚是真有智谋,还是个那些酸腐文人,只知道摇头晃脑,吟诗作赋,酸文假醋。不过这安禄山还是信任严庄的,严庄都极力赞扬的人,估计差不了。现在插播一段广告,就是把谋士高尚和另外一高人推荐给大家。现在广告开始:这高尚从小家贫,苦学成才,就是想将来考个公务员,有个官当当,既不再贫穷,也能光耀门楣,用古人的话说,考取个功名。可是生不逢时呀,他也明白是咋回事了。人生如此不得意,苦闷无比,不知不觉竟然落入青楼妓院,当然不是因为高尚家贫做男妓去了,而是暂时消除自己的痛苦,去寻花问柳去了。这期间好上一位女子,这位女子也是苦命的人。这位女子叫蓉儿。此女子虽堕落风尘,但是也是个绝好的女子,只是有苦不堪言的事情,被迫无奈才落入风尘。如果高尚能够高中,必定娶了这位女子,可惜他现在身上无多少钱财,回去的盘缠恐怕也不够,更没有高中。

在高尚进京赶考的时候,还遇上一位知己,当然不是那青楼的女子,而是一同赶考的文人,他叫甄济,字孟成。甄济并不愿意考试,功名对于甄济来说可有可无。就是因为朝中左相李适之百般邀请,甄济无奈才来考他一考。李适之也是为国家,也是为自己。这朝政不能让李林甫一直把持,的有一位能人来制约李林甫,但是甄济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做官,不接受宰相李适之的官职。结果可想而知呀,李林甫的手伸的比较长。皇帝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交给了李林甫,这利国利民的大事,就在李林甫手中变成了祸事。知道自己没考上,甄济告别了高尚,飘然而去,仍然归隐山林。临走时候告诉高尚:皇帝整天被杨玉环迷的神魂颠倒,竟然因为一个女人废大事,皇帝又年老,大权被宠信的奸臣李林甫掌控,国家危机四伏,边将和番将拥兵自重,现在是内轻外重,特别是老相国张九龄说过安禄山得势必反。到了那时候,不危兄你可要注意了,你的功名心太强,可大唐朝廷不要你,你可千万别走不该走的路呀!高尚也知道现在的天下大势,也知道朝廷里的事,可是这走哪条路,自己并不像甄济那样坚定。

现在广告结束了,我们回到严庄推荐高尚的场景当中。安禄山肯定非常热情的和高尚寒暄一番,吃点水果,喝点小茶,吃点点心啥的。可这安禄山可不是请你来做客的。安禄山当然是先试试,高尚这个颗珍珠是假的还是真的。虽然安禄山对严庄信任,毕竟自己亲自试过了才放心,大事不敢马虎。然后高尚给安禄山分析道:从一些信息来看,皇上宠信杨玉环太过了,这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极有可能担当大任。朝廷大权现在被李林甫一手掌控,官员的升降,全由李林甫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将军应该结交杨国忠,厚礼拜见李林甫以表忠心,在京城所受上边的财物一丁点都不能取。但是范阳将军必须的取。我是范阳人,范阳节度使裴宽将军即将离任。范阳和平卢地理位置对将军非常有好处。这安禄山听了高尚一番高论,一下子脑袋清醒了很多,原来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事,真是大事呀!原来可是以为自己不会落下啥事情的。现在要不是高尚点拨,几乎误了大事。顿时把高尚当成无价之宝,这安禄山这才体会到啥叫如鱼得水。安禄山极力的邀请高尚做自己的掌书记(相当于节度使助理、秘书、首席谋士),可是高尚想起知己甄济甄孟成的话,便有了注意。安禄山带领众人热情地送走高尚后,急忙问计严庄。这严庄说:主公呀!你不要着急,高尚者个人我是了解的。高尚从小家贫,在他心中就是要考个功名,过些富裕的日子,光耀门楣。现在功名只有主公你可以给他呀。只要暗中让他生活潦倒,然后主公再盛情邀请,不怕他不来。再说他的老家范阳闹饥荒,这他是知道的,难不成不危兄回家和饥民一块挖野菜吃?!对了,不危兄在京城一家青楼有个相好的······

安禄山大叫:明白,明白!!!真是老天爷眷顾我呀!

安禄山派了精干人手,暗中逼迫高尚,使其生无可依。另一面为高尚买了一座大大的院落,并把荣儿赎了出来。正当高尚七尺男儿,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救星出现了。安禄山以最高规格接待了高尚。从此这高尚高不危,就成了安禄山的智囊。

平卢节度使安禄山的大队人马,长途跋涉,鞍马劳顿,在安禄山京城的府邸休养了起来,而安禄山毫无倦意,当然了人逢喜事精神爽嘛。安禄山谨慎的检查了给右相李林甫准备的好几大箱奇珍异宝,这不知道是收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换来的,有人要说,这奇珍异宝那会是收刮的民脂民膏,我就要问,这奇珍异宝哪里来的?不是下边那些贪官污吏送来的吗?有的不是他安禄山从民间收刮来的吗?贪官污吏的奇珍异宝是哪里来的?就算他们买来的,那买奇珍异宝的钱财是哪里来的?

安禄山光明正大地带上这些几箱子东西来到了李林甫的相府,把送礼的财宝清单给了李林甫的家人,李林甫的儿子才说,他老爹在办公室等安禄山呢。富丽堂皇的相府确实让这个化外胡人眼花缭乱,羡慕不以,可是正是要紧。安禄山来不及继续欣赏相府,便赶紧去了李林甫的办公地点。经人通报后,来人带着安禄山走进了李林甫的办公室。安禄山就看见一个气质非凡的老头儿坐在椅子上,慈祥而不失威仪地看着安禄山。安禄山也不敢多看,赶紧拱手拜见这老头。其实安禄山是不认识李林甫的,现在就这么一个老头,而且看这做派,那没错,肯定是李林甫李右相了。李林甫就像一个老首长见小鬼一样,特别的亲切而威严,嘘寒问暖一番。大出安禄山所料,人们都说李林甫厉害的不得了,在朝中谁要是稍有不慎,得罪了李林甫,他就大祸临头。可现在这李右相特别的和蔼可亲。其实安禄山哪知道,因为以前李林甫为上位,力挺武贵妃,为武贵妃的儿子谋利太子之位,出过不少力。后来武贵妃病死,李林甫的一把劲全白费了。结果也得罪了现在的太子李亨,现在的太子可是有好几个大唐帝国的名将支持,再说李林甫也作恶多端,曾经还害死一位皇子。现在的李林甫别看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自己危机四伏呀!并且太子一党中有位名将还劝说皇帝杀了李林甫。所以李林甫也想赚个人气,有像安禄山这样的边将支持自己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个内幕安禄山是不知道的,所以安禄山才有那些感慨。谈话中,李林甫是把安禄山猜的偷偷透透,这更加使安禄山赶到李林甫慈爱下的威仪。既然都是聪明人,安禄山奉承了一顿李林甫,便在李林甫的直白下,安禄山也直白了,大概意思就是想升升官呀,多掌控点地盘呀啥的。李林甫说这也不难,只是有一点困难就是左相李适之会在中间捣乱,安禄山损了一顿李适之,奉承一顿李林甫。这个时候,另一位节度使,范阳节度使裴宽拜见李林甫,安禄山见裴宽进来后,头也不敢多抬,急急行叩拜大礼。这下可慌坏了安禄山,因为老安子见李林甫只是作了作揖,并没有行叩拜大礼。慌得安禄山临走的时候,一次次扣拜不敢起,李林甫扶他时,才敢起身。

其实如果安禄山了解了李林甫,李林甫也没啥好怕的,各取所需嘛。但是这次还多亏安禄山不太了解李林甫,要不是也达不到这个效果。如果你安禄山不怕李林甫,他老李头把你安禄山扶到了高位,你来个翻脸不认人咋办?!所以李林甫提前把安禄山摸的透透的,才能产生让安禄山惧怕的效果。以前说过,每次安禄山和李林甫谈话,安禄山都是汗流浃背。安禄山回了家,打探到李林甫高兴,安禄山就会手舞足蹈,如果这位老李头不高兴,这安禄山就大惊失色,感觉自己要完蛋了。

这个段子后来被唐玄宗的伶官李龟年编成故事,大演戏段,更加上夸张的演绎,逗得唐玄宗和李隆基和杨贵妃大笑。李龟年编了不少安禄山的段子,从而李隆基和杨贵妃对安禄山印象极佳,在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和杨贵妃杨玉环的深闺寂寞中,添了不少乐趣。就像春晚中的赵本山一样,有了他才感觉是过年。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和杨玉环吧的心目中,安禄山就是一个特别有喜感的边将。每一次边将的觐见,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想见见安禄山。从某种程度说,安禄山是两人心目中的一个喜剧演员,也是李隆基开疆拓土的得力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