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13821200000037

第37章 债务尤如利刃(4)

骚塞——一个伟大的作家,虽然有着和笛福一样的人生遭遇,但是在生活中,他更像一个学者,而不是像笛福那样善战,更不是一个辩论家。当然他也有过债务缠身的时候,但是他从来没有被债务控制,他仍然是自己的主人,并且生活得很自立。在他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他就发誓要远离那些自己无力偿还的款项。他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慷慨地帮助了他身边的人——他曾挽救、帮助了他的姐夫柯勒律治和拉弗尔德的家庭。实际上,骚塞自己的生活是很拮据的,但是他严格地限制自己不参与那些超出实际收入的享乐、奢侈的活动。如果骚塞没有那种勇敢与坚韧的品格,那么他将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垮。但是他仍然坚持研究、努力写作,争取赚更多的钱来维持自己和那些依靠他的人的生活。他坚定地走在艰苦、荆棘的道路上,没有牢骚,没有怨言。他不仅慷慨地支撑着他亲人的生活,而且他还向他的老同学伸出了援助的手。有一段时间里,柯勒律治竟堕落到吸鸦片的地步,不仅花光了家里的钱,还不能保证妻子儿女的生活。于是骚塞将他的家眷都接到了自己家里。为了支付这个大家庭的开销,他强迫自己做大量超负荷的工作,尽可能挣更多的钱。他随时随地的教育、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年轻人。例如他鼓励过科克·怀特、赫伯特·纳欧斯和达塞特,这些人都具有超凡的才华与智慧,可惜都英年早逝了。骚塞不仅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而且还在金钱上资助他们。在他的帮助下,查特顿的妹妹已经从极度的贫苦中解脱出来了。就这样,骚塞的一生都在无私地工作着、奉献着——而他在对文学的执著追求中发现了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当康斯坦博出版公司倒闭之后,瓦尔特·司各脱爵士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件最令人感动的事情,那就是由于这些债务而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司各脱曾经修建了阿伯兹弗德堡,成了一位地主,并且还是他所在的县的治安官,因此他自认为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但是康斯坦博公司的倒闭就像青天霹雳,没有丝毫预兆的降临在他身上,他发现自己的负债已经超过了100000英镑。当他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说:“真的很难想象,一生的劳动成果竟会在一夜之间彻底地消失,而我最终成为了一个穷人。如果上帝还能赐予我几年的健康与体力的话,我深信我能够挽回这一切。”每个人都认为他已经彻底破产了,他自己也几乎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他并没有失去生存与奋斗的勇气。当债务人提议偿还部分债款的时候,他说:“不,先生们。只要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能够挽回这一切的。”虽然债务并不是因他而起,但是他承担了全部法律责任。秉承不可动摇的正直原则,他决定,如果可以的话就要还清最后一分钱。他真的是竭尽全力地这样做了,但是由于超强的劳累,这项承诺夺去了他的生命。

司各脱把房地产与家具分开,将他的个人财产交给了债权人,用作信用抵押,他要求自己每年都要清偿一定的债务。于是他开始着手创作新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些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完成所有这些作品真的使他清偿了大部分的债务,但是这对他声望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帮助。他最初的任务之一就是撰写九卷本的《拿破仑·波拿巴传》,而这本书几乎是他在一种痛苦、忧郁与绝望中创作的,耗时13个月,当然这本书给他带来了14000英镑的收入。虽然司各脱受到身体瘫痪的沉重打击,但是他仍然坚持写作,一直持续了4年,直到他还清了所有债务的三分之二——这项成就在文学史上大概无人能超越。

当司各脱生命就要走到尽头的时候,他的身体大面积瘫痪,几乎连笔都拿不动。而在这种情况下,他所做的牺牲与努力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自始至终,他都以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默默地承受着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当他的医生劝告他不要再从事过度的脑力劳动时,他说:“如果我的生活只剩下空闲、无聊的话,我就会发疯。与这一点相比,死和威胁还算得了什么呢?”在他去世之前,他坐在阿伯兹弗德堡房子前的草坪的椅子上打瞌睡,突然他站了起来,掀掉身上的毯子,大叫道:“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无聊呀!快把我弄回到我房间里。把我书桌的钥匙拿来。”人们用车把他弄回了书房,笔和纸都放在他的面前。但是他拿不动笔,也不能写字,司各脱的脸上老泪纵横。虽然他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他的体力已经耗尽了。最后他就像一个孩子那样永远地睡着了。

司各脱以及每个敏感的人都会感觉到,与负债相比,贫穷的压力要轻得多。其实贫穷并没有什么不光彩的,相反,它甚至还可能成为对造就伟大精神的有益激励。让·保罗曾说过:“在金山与宝座之下不知道埋葬了多少具有伟大思想的人。”里希特尔甚至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贫穷是无比的可贵,但是它最好不要来得太晚。无疑,司各脱的负担太沉重了,因为当时他已经进入了晚年。

莎士比亚最初也是一个穷人。卡莱尔说:“这是一个问题,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如果不是那样的困苦与艰难,莎士比亚还会不会去做宰杀牛犊、梳理羊毛这样的事吗?”我们大概也可以把弥尔顿和加登在著作中的创作精华归功于他们微薄的收入。

虽然约翰逊一生都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他从来不把财富视为生命的全部,因为他伟大的思想总是超越他的财富;他认为思想可以使人变得富有或贫穷,幸福或悲苦。但是,约翰逊的粗鲁、直率的性格经常会掩盖他那高贵的品质。很早他就经历了贫困与债务的困扰,尽管他盼望着早日从这种旋涡中解脱出来。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他没有一双不露脚趾的鞋,因为他已经穷得没钱买新鞋了。他虽然才高八斗,却囊中羞涩。如果你想了解他在伦敦的最初几年是如何与困苦和贫穷斗争的,那么你可以阅读一下他的《生活》。在这本书中记载了他一天的食宿费只有4个半便士。由于贫穷,他根本没有能力支付一张床位的钱,于是他就与萨维奇一起,整个夜晚都在大街上流浪。但是他依然勇敢地与环境、命运抗争。他并不抱怨自己的命运有多不幸。而是积极、努力地改变它。

约翰逊所承受的这些痛苦与抗争在他的性格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但同时,这些苦难也扩大和丰富了他的阅历,并且提升了他的同情心。即便身处最困苦的环境,他那颗热诚的心仍然为比他还要贫穷的人留有一丝的空间;他从不吝惜自己的能力,而且很乐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或者比他更穷苦的人,即使他的帮助是渺小的。鉴于他痛苦的经历,在债务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没有谁比约翰逊更有发言权了。在他写给鲍斯韦尔的信中说:“不要因为生活上有一点困难就去借债,并使自己完全依赖于这种借债的生活方式,因为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债务就是一场具有毁灭性的灾难。千万不要让任何债务缠住你——这是你必须关心的事情。无论你会挣到多少钱,都要留出一部分,因为节俭不仅是生活安宁的基础,也是你帮助别人的前提。”他曾在写给辛普森律师的信中说:“数目小的债务就像一颗小子弹,它们从四面八方向你袭来,几乎没有人能躲得过,很少有不受伤的。但是数目很大的债务就像一尊大炮,虽然响声隆隆却没有什么危险。你必须做到偿还那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债务,并且你要确信你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在写给谦虚、耐心的鲍斯韦尔的信中,他又说:“先生,去做你所能做到的事情吧,这样你就会得到心灵上的宁静;记住你的花销要以收入为限,这样你就不会犯什么错误了。”

那些依靠超凡的智慧和能力生活的人,不知什么原因竟养成了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查尔斯·诺帝亚在谈到一位卓越的天才人物的时候说:“在知识和艺术的领域中,他算得上是一个天才;但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诺帝亚的这番话实际上可以用来评价很多伟大的作家或艺术家。因为那些伟大的作家或艺术家把内心与灵魂执著地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之中,从而他们并不关心,也没有心思去考虑他们天才式的努力最终会换来多少英镑、先令和便士。如果他们第一个考虑的就是金钱,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那些天才般的作品了。就像弥尔顿,他绝不会为了5英镑的版权费而在《失乐园》上耗费那么多的心血的。如果只是为了赚钱而写作的话,席勒也不会经历20年的艰苦钻研,而最终达到思想的高峰。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天才人物,也应该考虑并遵守日常的计算法则。如果他们肆无忌惮地花钱,入不敷出,那么他们就会负债累累。当然他们不应该抱怨世界没有给他们特殊的待遇,仿佛世界对他们很不公平。因为首先他们不得不作为一个普通人,具备普通人的生存或死亡;如果他们奢华无度、肆意挥霍,那么他们就要像其他人一样,承受负债的悲惨恶果。萨克雷在《彭登尼斯》一书中描绘夏登上尉性格的时候,他指出了文人的令人深思的过错,但是他也仅仅能说出真理。他说:“如果律师、士兵或者牧师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并且不能支付他们的账单,那么无论他是什么身份,他必定会被捕入狱的。”

文人之所以会受到其他人的关注,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是文人。但是社会并不因他们是文人而对他们所犯下的过错网开一面、酌情处理的。世界是公平的,为了这份公平,也为了他们自己,无论是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应该像其他人一样,认真地考虑“如何避免不幸的生活”。斯塔尔夫人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再富有想象力与艺术气息的人,也必须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并且要过一种舒适、幸福的生活。”世界应该慷慨地帮助这些人,所有善良的人也都应该帮助他们;但是最有意义的帮助是他们对自己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