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常用验方
13922600000085

第85章 崩漏、痛经方

【乌鸡粥】

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段,花椒、食盐适量。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煎烂,再人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空腹食,每日2次。本方具有益气养血、止崩安胎的功效。

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症。

【乌梅红糖水】

乌梅9克,红糖适量。将乌梅、红糖加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渣饮用。每日2次,温热饮服。本方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者。

【桂米粥】

肉桂2一3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粳米加水适量,煮沸后,调人肉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

或用肉桂末1-2克调人粥内同煮。温热食用,每日2次,一般以3-5天为1疗程。本方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脾阳不振所致的院腹冷痛、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症。

【姜枣汤】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大枣去核洗净,干姜洗净切片,加红糖同煎汤。每日2次,温热服。本方具有温中散寒,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寒湿凝带型及气血虚型痛经。

【竺麻粥】

生竺麻根30克,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先煎竺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人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盐少许调味。空腹趁热食,每日2次。本方具有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豆浆韭汁饮】

豆浆1碗,韭菜250克。韭菜洗净,捣取汁,对人豆浆煮沸即可。空腹时1次服下。本方具有补气温经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型崩漏。

【吴茱英粥】

吴茱英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段。将吴茱英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昊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1疗程。本方具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的功效。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院腹冷痛、呕逆吞酸。注意:吴茱英用量不宜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一切热证、实证或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姜枣花椒汤】

生姜24克,大枣30克,花椒9克。将姜、枣洗净,生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加水,小火煎取1碗汁即成。每日2次,趁热服。本方具有温中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者。阴虚火旺者忌服。

【糯米阿胶粥】

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人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加人红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天为1疗程,间断服用。本方具有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益肺的功效。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咯血、大便出血等。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之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

【玉米须炖猪肉】

玉米须30克,猪瘦肉120克,精盐、味精适量。将玉米须洗净,猪瘦肉切成薄片,一起放人陶瓷罐内,加水500克,上笼蒸至猪肉熟透,加精盐、味精即成。每日2次,趁热食。本方具有补中益气、清热止崩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型崩漏者。

【参茂补膏】

党参50克,黄蔑100克,当归30克,大枣20枚,红糖100克。先将前3味加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500克,再将大枣用文火炖烂取汁及枣泥人药汁,加红糖收膏。每次服30克,每日服3次。本方具有补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之痛经。阴虚血热、外感实热未清者忌服。

【黑豆蛋酒汤】

黑豆60克,鸡蛋2个,米酒120克。将黑豆、鸡蛋用文火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煮即成。每日2次,服时加米酒,吃蛋喝汤。本方具有补中、行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者。

【小麦鸡血粥】

小麦150克,鲜鸡血1碗,米酒100克。用小麦加水适量煮粥,鸡血用酒拌匀,放人小麦粥内煮熟。每日分2次服。本方具有补气、养心、益肾的功效。适用于气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者。

【艾姜蛋】督艾叶15克,生姜25克,鸡蛋2个。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复人原汤中垠片刻。吃蛋饮汤,每日2次。本方具有温经止血、散寒安胎的功效。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者。

【乌鸡汤】

雄乌骨鸡500克,陈皮3克,高良姜3克,胡椒6克,草果2枚,葱、醋适量。将鸡切块,与上述各味同煮,文火炖烂。每日2次,吃肉喝汤。本方具有温中健胃、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痛经属于气血双亏、偏于虚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