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你在为谁学习
13933100000010

第10章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月球

就不会羡慕雄鹰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当然,我们要实现你追求的目标,要有实现目标的决心。那么,我们的发展速度肯定会比别人快,站得也比别人高,因为起点就比别人高。“如果你的目标是月球,那么你就不会羡慕雄鹰。”是的,雄鹰在普通人眼中是令人艳羡的,因为它能展翅高翔,俯瞰世界。可是,当我们的目标是遥远的月球时,我们还会羡慕雄鹰的高度吗?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诞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四龙山街下张家湾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父母为他取名叫李仲揆。

太平天国革命后,洋务派在湖北开矿办厂,振兴实业,同时设立新学堂,培养人才。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李四光在父亲的支持下,用借来的路费到省城武昌报考,在填写报名单时,由于初到大城市的紧张,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了一个十四,当他发觉填错时,便把“十”字加几笔改成“李”,可李四这个名字不好听,正为难时,抬头看见中堂上挂着一块匾“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又名李四光了,而李四光这个名字在中国科学史册上放出了耀眼之光。

进了新学堂后,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特别对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很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科知识,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1904年7月,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李四光被破格选派到日本留学,进了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1907年7月,毕业后,他按照自己的志愿考入了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他选择了舶用机关这一学科。当时,他是班里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在日本留学时,急于寻求新知识的李四光,除刻苦学习外,对祖国革命也非常关注。他经常出入留学生会馆,赴集会,听演讲,受到许多民主革命思想熏陶,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7月,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在日本建立同盟会时的第一批年轻会员。

在进行宣誓后,孙中山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就是孙中山这一句话,深深的影响了李四光。从此,李四光更加努力学习,立志为建设国家做出贡献。

1913年7月,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远涉重洋,去寻找“科学救国”之路。在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他进了伯明翰大学地质系学习,1917年7月,通过了学士考试。第二年,他又通过答辩,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5月,李四光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回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开始了他的教授生活。李四光主讲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讲课非常认真,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

李四光到北大地质系后,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着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极好机会,他不断地积累资料,不断地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NB567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在这期间开始的。李四光在进行这些项目的科学研究时,始终掌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结果追溯到原因的治学方法,因此能不断地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敢于向一些旧观点提出挑战。

1928年1月,李四光应蔡元培约请,来到南京,在他亲手主持建立的地质研究所担任所长。从这时起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李四光的主要精力都用于领导地质研究所的工作。李四光在地质研究所里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这是一段艰难岁月,在这个历程中,他花费了很多心血。古生物科的分类,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的奠基和地质力学的创立,使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李四光从少年时代就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家做出贡献,目标比同龄人都高,而且为了这个远大的目标努力奋斗,学习科学知识,很快便实现了他的目标。

目标远大的人是站在山顶像雄鹰一样鸟瞰全景的人。他们那种能把一切都尽收眼底的视野,会使他们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勇敢的精神去洞悉未来的发展变化。尽管会碰到不少坎坷与曲折,但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向目标迈进的决心和步伐。雄鹰展翅高飞,风吹雨打又何惧?

许多同学都有自己远大的目标,但目标要合理,太高的目标只能成为海市蜃楼,而且,真正远大的理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光远大的人应当把自己的大理想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理想。然后通过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将这种惰性尽可能多地驱逐出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潜能发挥出来。

远大的目标可以为孩子提供无穷的动力,但不要让他的目标不切实际,要及时加以劝阻,让他知道,真正远大的理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光远大的人应当把自己的大理想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理想,然后通过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