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你在为谁学习
13933100000022

第22章 在阅读中求知

一位知名作家忧虑地写道:“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越来越窄,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而其他与课程和考试无关的书,他们更是难有机会涉猎。这是一个令人担忧,也多少使人感到悲哀的现象。”的确,伴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网络长大的我们,不但阅读时间和阅读范围日益减少,而且阅读兴趣也被占据,文字在我们的阅读中只是一个小点缀而已。

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她们之所以能写出蜚声世界的经典文学巨著,这与她们小时候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她们从小就失去母爱,父爱也很少,只有她们姐妹三人,经常陪伴在一起阅读,春暖花开的时候,她们常常聚集在野外,朗诵自己或别人的诗作。消闲漫长的冬夜,她们围坐在熊熊的炉火前,共同阅读优美、抒情的文字。文学的种子自此就深埋在她们的心底。最终,她们才能写出享誉世界的《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斯·格雷》。

许多教育专家呼吁:“孩子对文字的冷漠态度就像一种隐形液体,正慢慢渗透到社会文化中。当逃避阅读成为习惯,孩子的阅读能力便会退化,从而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

2001年8月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网络与影视横行的年代,你冷淡了文字吗?》的文章。文章说:“只要留心人们就会发现,如今两三岁的孩子简直都是‘古灵精怪’,一张小嘴表达能力特强。教育学家认为,这是电视中的大量信息对儿童刺激的结果,电视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开发。但奇怪的是,这些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却大多归于平庸,读写能力更差,比如前段时间传出的某次全国性考试,有学生面对考题竟引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教育学家认为,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而电视无法培养人们的这种能力。在与电视‘依存’的日子里,人们养成了一种远离书籍的坏习惯,就像与一位朋友在一起久了,他的坏毛病会感染你一样。”

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研究表明,家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方式是影响孩子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体上可以把家庭环境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缺少语言刺激的家庭。家长或是沉默寡言,或是讲话简单,不讲究用词的丰富与规范性,孩子生活在一个缺少语言刺激的家庭中,没有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就缺乏语言经验。这种孩子很可能重视操作与活动,动手能力较强,而语言能力很差。长此以往,养成了孩子不爱阅读的习惯。

另一种是重视语言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家长经常与孩子交谈,用词准确而规范,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知道语言的重要性,所以养成了重视阅读的行为习惯。

两种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两种皆然不同的阅读习惯。前者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而后者将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等诸方面的提高。

有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其他方面样样都行,就是不爱阅读。父母也认为他只是贪玩,学习不专心,懒惰。但事实上,他是由于阅读能力低下而导致的厌学。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很强,但在解应用题时就一筹莫展了。他们遇到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时,阅读时由于不连贯,就很难理解题意。当家长给他们读一遍题之后,他们往往能立即列式子解题。这种学生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阅读障碍所造成的。

因此,对学生而言,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看一则故事,读一张知识小报,看一本科普画报,读一本名人传记……静心捧读,十分轻松、惬意,没有压力,也不必定任务,可以随心所欲,反正书报捏在手上,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遇上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回头多欣赏咀嚼几遍;有心人,还可摘抄、剪辑,加以累积;需要时,便能信手拈来一用。如此自由灵活,何乐不为?

家财万贯,不如满室书香,因为文化资产的影响力更胜于物质财富。家里图书的数量、种类愈多,父母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的内容,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愈强,就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竞争赢得了一张最有价值的通行证。

书是孩子获取知识,增强智慧的源泉,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知识的积累源于读书学习,而读书学习则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说,要改变传统“贮藏式”的求知习惯,转变为发展能力和掌握方法,养成“会学习”的本领并形成习惯,非常重要。

古今成大学问者,无不求师问友。师友间互相交流,切磋琢磨,就可产生群体互补效应。英国科学家卡罗尔在《科学漫步》中写道:如果可能,找个和你一起读书的好友,和他一起讨论书中疑难之处。讨论常是潜移默化地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会因胡看泛览而浪费精力,也不会因为读了不必读的书而耗费时间,更不会因读了坏书而使身心受损。”

孩子因对文字冷漠而逃避阅读,其阅读能力会可怕地退化。父母应当及时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