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环境科学
14004100000054

第54章 恢复沼泽地

沼泽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很广。我国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沼泽地面积较大。

人们想方设法把沼泽地的水吸干,使之变为耕地,种植粮食和蔬菜。近年来芬兰、瑞典等国却又把早年疏干、改造为耕地的沼泽地重新灌水,恢复成沼泽。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沼泽会为人类带来一定的利益。以我国贵州省西北部的沼泽地为例,这个沼泽地占地数十平方千米,杂草丛生,覆盖如茵,人们把它叫做“草海”。“草海”是候鸟栖息的好地方。在那儿越冬的候鸟达50多个品种,其中有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禽丹顶鹤,另外还有水獭、海狸鼠等珍贵的毛皮兽也在此繁衍。“草海”除盛产鸟兽外,还不断地向天空蒸发大量水气,维持大气湿度,形成该地域较好的小气候,使这一带长年风调雨顺。可是在1972年,人们为了变沼泽地为耕地,种出粮食,花了很大投资,疏干“草海”,办起农场。结果,原沼泽中的禽兽游鱼灭迹了,越冬候鸟不再飞来了,小气候变坏了,而粮食产量低得可怜。人们算了一笔账,疏干后的“草海”,创造的经济效益仅是原“草海”的1/161,显然是得不偿失。于是,人们在疏干了的原沼泽地的农田里,重新灌水,使“草海”又恢复原先的面目,这颗高原绿色明珠又熠熠闪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