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航天科技
14005200000007

第7章 征服太空的功臣

约翰·肯尼迪是美国第35位总统。1963年11月22日中午,他在敞篷汽车上被人刺杀。这个血淋淋的场面,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包括远在东半球的日本人,都马上在电视中看到了。这是人造卫星的功劳。当时美国的“中继站1号”卫星正在作实况转播,所以立即把这一惊人事件用电视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人造卫星在传播电视、电话,促进世界信息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如当年美国报业大王回答杜勒斯所言:“因为那不是普通的‘铁块’,它已使人类的生活进步了几个世纪。”卫星明显使“世界变小了”。

卫星的出现使“宇宙医学”诞生了。最先,人们利用“中继站2号”把外地患者的脑电图发到著名的明尼苏达州梅育医院,从而使病人得到最好的诊断及治疗。1965年5月,“晨鸟”卫星把美国休斯敦的培拉大学附属医院的心脏手术转播到8000千米外的欧洲大陆,由心脏科权威向瑞士、英国、法国的同行作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示范,一边讲解这种高难度技术的知识。卫星还可使僻远的山村和边疆得到各种电视教育……

在茫茫大海或荒凉的沙漠中,不时会发生交通等各种事故,不幸者过去能生还是很少的。但是自从有了人造卫星后,常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处于困境中的人。1979年,由前苏联、美国、加拿大、法国四国发起成立了“国际卫星救援组织”,苏美两国专门发射了4颗卫星,它们在不到三年内,就发现了失事的船只和飞机150艘(架),共救出500多名遇难者。

1995年6月上旬,美国飞行员奥格雷的飞机在萨拉热窝上空被塞族军队击落,6天之后奥格雷奇迹般回到了“维和”部队,这完全归功于新发明的“全球卫星系统(GPS)”。他正是通过这种系统把自己落难的准确位置告诉了营救人员,其位置误差在10米之内!

卫星对于气象预报更是功勋卓绝。例如1969年8月,美国气象学家从“艾萨”卫星发回的云图中发现,“艾米尔”大飓风已在墨西哥海湾上形成,就及时发出了警报,使密西西比州及路易斯安那州的75000人及时撤离出了“危险区”。这是当代美国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迁移。几天后,时速312千米的风暴席卷而来,在它所经之处,6000多所房屋倒塌,5万多幢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密西西比河的巨浪咆哮着冲决了堤岸……结果造成了260人死亡,财产损失15亿美元。但若不是及早预报,估计至少会夺去5万条生命,毁坏几百亿美元的财产。

地球资源卫星上天后,可寻遍荒山野漠,深入到人类无法抵达的区域,进行高效率的普查及勘测。它们用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多种手段,把“目光”深入到地底之下。如1982年7月发射的“陆地-4号”卫星,可分辨地面上30米的目标,定向精度达到001°。资源卫星的功绩十分显赫,它发现了撒哈拉大沙漠的地下水源,前苏联乌克兰小麦的大面积歉收,阿拉斯加的油田、巴基斯坦和赞比亚的铜矿,玻利维亚最大的锂矿,南中国海大陆架底下大量的天然气……森体火灾固然逃不过它的眼睛,就连日本海的海水温度升高01度也在其掌握之中。

总之,人造卫星正在越来越深入到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它的“家庭成员”日益庞大。从用途来看,一般可归为三大类: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卫星”,如天文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等等;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某种目的作探索的“技术试验卫星”;最多的一类则是名目繁多的应用卫星,除了保密的军事卫星(侦察卫星、截击卫星)外,还有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实在难以—一列全。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到1993年6月为止,各国研制成功的大小运载火箭已有80多种类型,遍布各大洲的大型航天器发射场有10个之多。从1957年以来,已相继向空间发射了3540次4444颗各类人造地球卫星,100多艘载人宇宙飞船(或称航天器)及109个各类空间探测器。为了便于对它们跟踪观测,国际上规定了相应的“人造天体命名法”。它由一个几位数组成:前四个是发射的公元年份,中间三位数是当年的第几次发射,末两位数字是同一次发射形成的人造天体按亮度排列的序号,这最后两位数也可用“拉丁字母”来代替(l、O不用)。如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形成了三个人造天体:“197003401(或“1970034A”)卫星本体;“197003402”(或“1970034B”)末级运载火箭及“197003403”(或“1970034C”)火箭碎片。

一次发射形成人造天体最多的卫星是美国空军发射的一颗秘密卫星“提坦3c-4”,它于1965年10月15日升空,以后陆续形成了464个人造天体,使9位数不够敷用,只得标以1965082A、1965082B……1965082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