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核能前景
14006500000027

第27章 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是一种热中子堆,它用石墨作慢化剂与堆芯结构材料,用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的惰性气体——氦作为冷却剂,核燃料采用碳化物包壳,不含金属,因而堆芯能够承受高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高温气冷堆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安全性好,它是国际上公认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下一代新堆型。

到此,人们不免要问:什么是固有安全特性呢?

具体说来,就是当核反应过强、功率过大、堆内温度升高时,它能自动地降低反应性;当发生冷却剂流失、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失效、水进入堆芯等事故时,它能自动停堆;而堆芯的余热也不会超过容许的限值,还能非能动地载出堆外。

同时,还具有阻止放射性释放的多重屏障,使放射量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值得说明的是,高温气冷堆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会发生像美国三里岛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溶毁堆芯、放射性外泄等严重事故。

或许是受到人们喜爱的“傻瓜”相机一词的启发,有人将高温气冷堆称为“傻瓜堆”,形象地比喻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安全可靠的。

高温气冷堆的先进性,还表现在是惟一能提供高温工艺热的多用途核能源。

高温气冷堆氦气的出口温度可达950℃或更高,是现有各种反应堆中工作温度最高的堆型。它产生的热量既能用来发电,又可作为其他工业的能源。

高温气冷堆的发电效率还特别高,如果直接用氦汽轮机发电,则产生的电量要比同等功率的一般核电站多50%。

高温气冷堆可以使用的核燃料,是其他反应堆所望尘莫及的。它既能“烧”铀,又能“烧”钍,还能将这两种燃料混在一起“烧”。

鉴于高温气冷堆的优越性,它在国际上很受重视。

1991年3月,日本开工建造3万千瓦的实验堆,1998年已投入运行。

钍,在我国的含量十分丰富。我国也在积极从事高温气冷堆的开发论证和实验研究,许多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

1992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清华大学核研究院内建造一座热功率为10000千瓦兼发电约2000千瓦的高温气冷实验堆,要在2000年前建成并投入运行。

1994年5月,高温气冷堆被列入国家高技术计划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