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核能前景
14006500000030

第30章 核试验转向

核军备控制领域的一个新的难题是,少数核大国已经从以往的核试验中掌握了大量数据和先进技术,从此可以更加隐蔽地将核武器试验从现场转入实验室。

例如,美国政府早在1993年11月就曾经指示有关部门制定一项“核武库管理计划”,该计划建议建立一批进行核试验的设施,以便在全面禁止核试验的情况下利用这些设施进行模拟试验,继续维持其核优势。

法国也为此作了相应的准备,建造了一座大功率的激光装置,以便今后的核试验能够进入实验室。

1997年7月,俄罗斯官员则表示,尽管经费不足,俄优先发展战略武器的计划仍进展顺利,21世纪俄罗斯仍将保持核大国地位,并且在这个月还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了一枚新型战略导弹。

这表明,原先的少数核大国,虽然表面言词冠冕堂皇,但核威慑力量决不会放弃,而且要继续完善。

早在199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主任就说过:“核试验要设法替代,但我们必须尽力把工作做好。”他们要求安装对武器部件进行非核试验的试验装置,以及能模仿核爆炸的超级计算机。他们甚至创造过一个新名词——虚拟爆炸。

美国的地下核试验分两类:一类是武器研制试验,爆炸新的核武器或者经过改进的核武器;另一类是“效应试验”,试验其他武器系统承受核爆炸辐射和热的能力。效应试验都是在试验场地下深处的水平隧道内进行的,在核武器和几百米或几千米外的地下试验站之间有真空管相连,核爆炸产生的辐射以光速传到试验站,被试验的物品——例如必须能在核战争期间继续运转的军用卫星的部件一就装在试验站中。相比之下,武器研制试验比较简单。这种试验则是在竖井中进行的,可能是为了试验一种武器的新部件,也可能是为了获取热核聚变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赶在核爆炸摧毁仪器之前通过电缆传到地面上。

在美国里根和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国内反对核试验的压力就已逐渐增长,苏联解体后这种压力达到了顶点。克林顿1992年竞选总统时说,他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但他当政以后,其政府官员在禁止核试验问题上一直持不同的意见。

据说,他们主要的担心是,核武器储存的时间久了,由于诸如塑料和高效炸药等物质以及电子元件和其他部件受损,这些核武器可能会出毛病。为了使武器保持能用,美国就必须不断地检查储存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还得保留一批骨干专家来分析问题和主持维修。因此,他们希望搞一些新的设施。

例如,他们特别想出资建造国家点火实验室,即巨大的激光聚变实验室。这些武器研究人员,希望提高对在核武器里使用的高效引爆器进行非核试验的能力。他们还希望获得更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以便能精确地模仿核爆炸过程。到了1997年,美能源部宣布,它已经批准耗巨资建立一个激光中心,用于在不爆炸的情况下试验核武器。

政府方面说,需要用这套国家点火设备使美国既能保证核储备又不违反全球禁止核试验条约。它将用来模拟核弹头里的反应。

但是主张核裁军的人说,这套设备可能会带来比今天的核武器威力大得多的新一代核武器,使全面禁试条约的目标无法实现。

能源部说,这套设备将产生“相当于现有激光50倍的能量,并将首次在实验室的环境下生成接近太阳核心的物质状态。

尽管冷战已结束多年,但一份被公开的美国解密文件显示,美国仍在竭力开发新的核武器或修改现有核武器的设计。

这份来自能源部的文件是美国官方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文件透露,共有约25000人为这一高度机密的工业计划服务。这些实验室目前正在使用新的设计技术。其中对某些核弹头的工作包括逐步重新设计氢弹的核心部分一原子引爆装置。批评家指出,这文件表明政府正在破坏有关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发的条约。

然而,有关政府当局则表示强烈反对,并坚持其工作是遵守国际公约的,能源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正在开发新武器的说法,表示文件中所说的工作只是将过时的设计现代化。此项工作的目标是延长核弹头的寿命,增加安全性和防御性,使新品种的武器能够投入使用,但武器的爆炸威力并没有增加。

可是,民间的保护自然资源组织不同意此说法,指出文件中所述的一些工作,明显意味着将增加核弹头的威力和准确性,使其能够深入到地下,以摧毁敌军的地下掩护体。一支由高技术设备和人员组成的队伍正在悄悄地进行热核武器的升级换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