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宝藏与海洋
14008500000052

第52章 变沧海为桑田

海岸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空间利用的重点地区是海岸。为开发利用海岸而兴建的海堤、人工岛、海港码头和围海工程等,称为海岸工程。

我国有大陆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岸线14000多千米。我国海岸带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位置适中,气候宜人,港口不冻,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海岸大有可为。

海岸工程的重要一环是修筑海堤。泥沙质的海岸坡度很小,容易受到潮、风、浪的侵袭,有些岸边还会遭到海流的侵蚀。这类海岸需要海堤保护。世界上有很多大城市位于海边,海拔只有几米,抽取地下水使土地下沉,使这些城市更容易受海水倒灌,如果没有堤坝,海水就会长驱直入。100多年来,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把大气层变得像是一座大塑料棚,温室效应使南北极的冰盖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这对海拔很低的沿海大城市和大洋中的岛国是很大的威胁。这样海堤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

海堤也用来围海造陆,人工把沧海变成桑田。荷兰正好处在莱茵河入北海的河口,那里原来有个叫须德海的海湾,水很浅。荷兰人的先辈筑了一条30千米长的堤把湾口拦住,用风车把海水抽出去,形成土地,开辟成新的家园。以后又一代一代地围海造陆,因而荷兰的海岸工程是举世闻名的,全国几乎有1/3的土地是向海洋要来的。

日本陆地狭小,不得不向海洋发展,筑了很多人工岛,在这些岛上建起城市、机场、码头和仓库。在东京湾内用城市垃圾填海,造出了18个小岛。东京的迪斯尼乐园就是建在填海造出来的土地上的,这个2.11平方千米的岛上公园每年要接待1000多万游客。神户人工岛建在离岸3千米、水深12米的濑户内海上,是花了12年把六甲山的8000万立方米土石搬来填成的,总面积达4.36平方千米,上面建了规模宏大的港口、码头,还有供2万人居住的住宅区。这个工程很结实,1994年阪神大地震时没有被震坏。

新中国成立后也建设了许多围海工程。上海的金山石化企业、福建和广东的一些发电厂的厂址都是填海造成的。在上海市的崇明岛、浙江的杭州湾南岸、福建的幸福洋和广东的磨刀门等地建筑海堤,造出大片良田。磨刀门工程围海170平方千米,造出田地133.4平方千米。这些围垦工程已全面机械化,采用浅吃水液压船施工,插设塑料排水板,大量土方用筑堤机完成,工程的效率很高,质量很好。厦门的笕笃湖原来是一片滩涂,在建设特区时把湾口筑堤拦起来,把12平方千米的海湾填得只剩2平方千米,在形成的陆地上建了开发区。可是外国投资者却裹足不前。为什么呢?原来是海堤把海水隔断,堤内的水不能循环,成了一片臭水。后来把海堤挖开一条通道造成桥,使海水能够流出流进,死水又变成碧海,开发区成了公园式的城区,从而引来了大批的投资者。这个工程作为海洋开发的典范得到联合国的表彰。

海岸工程的重头戏还是为船舶修建港口、航道。海运自古就是隔海相望的人们互相交往的手段,现代文明的发展起源于16世纪起欧洲人的海上探险。船舶远涉重洋,为新兴的资产阶级从殖民地运来原料,又把黑奴从非洲运到美洲,为他们生产原料。欧美发达国家的财富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发达国家当代的生存和繁荣是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之上的,巨大的油船为他们运来经济的动力。

虽然现在空运、陆运也很便利,运输石油、煤炭也可以靠管道,可是海运的运输量大,一艘巨轮可以装几十万吨,成本低,所以海运仍然是运量最大的运输形式。

建造港口的岸线应当位于货物的集散中心。像通航大河的河口、大工业城市、大宗货物——石油、煤炭、粮食的出海口,等待运输的货物多,最需要建港。一些港口建在河口,像上海港建在长江口,鹿特丹港建在莱茵河口,新奥尔良建在密西西比河口。另一些港口建在能避风浪的深水海湾里,像大连、青岛、香港和东京的港口。在没有天然的良好建港条件的地方,就得建一些海岸工程来创造建港条件。在泥沙质海岸上建港,航道深度不够,需要用挖泥船挖出深水港池,疏浚出深水航道,填海造出码头。天津的塘沽港建在海河口,原来的水深不够,不能停泊大船,后来完全靠人工建成北方的大港,集装箱装卸量还居全国第一呢!有些港口外面没有天然屏障,建在开阔的海岸线上,风浪可以长驱直入,就得在港口外建防波堤,把波浪挡在外面,否则波浪会使靠在码头边的船颠簸不堪,没法装卸货物。

在河口港里码头是顺着岸排列的,因为河道的宽度不大,只能这样摆。在海湾或沿岸的港口,码头多半垂直于海岸,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岸线。有的码头像一个小岛,用桥或海底隧道把它与海岸连接起来。码头的用途不同,装的货物、停靠的船就不一样,码头的构造和它上面的设备也各不相同。除了一般通用的客货码头以外,还有专门装卸集装箱、石油、煤炭和车辆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