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8900000029

第29章 “虎毒不食子”有科学依据吗?

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一向受到人们的深切关注,人们对老虎一向是又敬又怕。在古时,人们编出许多英雄打虎的故事来安慰自己,在提倡保护动物的今天,人们不再说“打虎”了;在古时,人们还常说“虎毒不食子”,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观念也要变了,恐怕这句话要改成:虎不毒却食子。

老虎一般独居在自己的领地里,这一领地方圆大概在百里左右。独居的老虎彼此间的交往要靠吼叫来进行,自己领地的界限靠气味来划分。老虎的分泌物气味呛人,嗅觉不太灵敏的老虎只好一遍遍加强警戒。一般而言,老虎的强烈气息可以维持3周,而这些也会被毗邻而居的异性老虎察觉出来。

为了后代,在求偶季节,两只老虎才会走到一起。一旦交配结束,雌雄二虎便会各奔东西。已经怀孕了的母虎生活依旧孤独,但对虎而言,孤独不是痛苦而是享受。经历了4个月的孕期之后,新生命的孕育给母虎带来了另一种可以盼望的喜悦。

母虎一胎产仔多时可有5~6只。这么多儿女对弧单的母虎来说是一种负担。它踌躇了半晌,选出了其中体弱的4只小虎,并一一将它们吃掉。吃掉了自己孩子的母虎并不为此感到痛心疾首,虎妈妈相当实际,它只有这么做,体格较强的少量幼老虎才能存活下来。免疫力最强的小老虎往往被虎妈妈保留下来——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

此后两年,经筛选而幸存下来的孩子会在虎妈妈的带领下体味生活的艰辛。它会教孩子学会日后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潜伏、追击、扑咬、搏杀。

正是在“食子”的虎妈妈的带领和教育下,老虎才会生存下来,而且“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