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09600000015

第15章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重型水面战略兵器。它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强,能施行多种战役战术任务,很具威慑力,因而备受世界各国海军的器重。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不少专家认为,航空母舰已成为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

"林肯"号航空母舰是"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第五艘舰,于1989年11月服役。母港为阿拉梅达,1996年改为布雷默顿。该舰是美国1995年组建的第5舰队的主力舰。靠近印度洋的北岸,其主要任务是对这一地区实施军事控制。1998年,"林肯"号率领麾下的第五舰队的几艘战舰向阿富汗和苏丹国内七个目标发动攻击,开创了航空母舰进行"不对称作战"的"新纪元"。

该舰装有3座"海麻雀"导弹装置,4座6管20mm炮,F-14战斗机、F/A-18战斗机、A-6E攻击机各20架,5架E-2C预警机,6架EA-6B电子干扰机,10架S-3A/B反潜机和6架直升机。

该航空母舰舰长332.9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满载排水量102000吨,主机采用2座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260000马力,4轴推进,航速30节,舰员3184名,航空人员2800名。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该舰1981年3月在联合造船公司蒙法尔科内船厂开工,1983年6月下水,1987年8月正式服役。"加里波第"号虽然属于轻型航母,但却装备了比较强大的舰载武器。反舰武器是4座"奥托马特"MK-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射程180千米。防空武器是2座"蝮蛇"八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3座"布莱达"40mm双管速射炮,前者射程13千米,备弹48枚;后者射程4千米,发射率300发/分。舰上还装有2座三联装324mm反潜鱼雷发射管,使用射程11千米、航深450米的MK-46鱼雷,也可发射更先进的MU-90鱼雷。对空雷达为SPS-52C(三座标)和SPS-768、SPN-728;对海雷达为SPS-774、SPS-702;导航雷达为SPN-749(V)2;火控雷达为SPG-75、SPG-74。电子对抗设备为SLQ-732,另有DE-1160LF型变深声纳和1部SLQ-25"水精"拖曳式诱饵系统。

"加里波第"号全长180米,宽23.8米,吃水6.7米,标准排水量10100吨,满载排水量13370吨,动力装置为4台LM-2500燃汽轮机,总功率80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最高航速30节,续航力为7000海里/20节。它的飞行甲板为直通式,长173.8米,宽30.4米,甲板前端有6.5度的上翘,可停放6架AV-8B"鹞Ⅱ"式垂直起降飞机或6架SH-3D"海王"直升机。机库设在飞行甲板下面,长110米,宽15米,高6米,总面积1650平方米,可停放12架AV-8B或12架"海王"。在右舷上层建筑前后各有1部升降机,长18米,宽10米,载重15吨。全舰编制825人,其中550名舰上人员,230名航空人员,其他为司令部人员。它的标准载机方式是8架AV-8B和8架"海王",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只载16架AV-8B或18架"海王"。

法国"戴高乐"级航空母舰

法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建造航母的命令。1987年1月,首舰R91"戴高乐"号在布勒斯特船厂最后完成了设计图。1987年11月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厂船坞开始组装,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

该舰在设计时使用计算机模拟获得了最佳线型,同时采取了提高生存力的措施。为了提高抗核爆能力,全舰从飞行甲板到舰底形成一个堡垒式的箱型结构,并按照北约统一的抗核加固标准建造。舰体的水下部分采用多层或双层结构,并增强了舰底强度,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在舰体的关键部位,如反应堆舱、机舱、指挥中心和弹药库等处均装有装甲防护。全舰从舰底到舰桥顶部共15层,由纵横舱壁分成20个水密隔舱,共有2200个舱室,具有较好的抗沉性。

该舰装有4座8单元"紫菀15"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和2座6联装"萨德拉尔"近防系统,另外还有8门20mm单管炮用于日常警戒。电子设备有:塞尼特8号战术数据系统和16号数据链;1部DRBJ-11B"阿拉贝尔"3D雷达和1部DRBV-26D"朱庇特"雷达负责对空警戒;1部DRBV-15C"海虎"雷达负责对海搜索,此外还有"雷卡1229"导航雷达和NRBP-20A助降雷达等。电子对抗设备有2部ARBB-33和1部ARBB-21系统等,另外有4部"萨盖"干扰火箭发射装置。该舰可载各型飞机40余架,一般情况下搭载30-33架"阵风M"多用途战斗机和3-4架E-2C"鹰眼"预警机,另有4-6架NH-90直升机。

"戴高乐"号是20世纪服役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它的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的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在世界海军中排在第二个档次。法国原来的计划是建造2艘该级航母来代替即将退役的2艘"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乐"号1艘入役,第2艘何时开工尚不得而知,但一般认为,在21世纪保持2艘核动力航母是满足法国海军作战需要,为法国总体战略服务的最佳选择。

"戴高乐"号全长240.8米,宽31.4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40600吨,主机为2座K-15一体化循环压水堆,总功率为762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编制人员1700人,其中航空人员550人。该舰飞行甲板长261.5米,宽64.4米,其轴向甲板长115米,斜角甲板长196.5米,斜角为8.5度,2部美制C-13-3蒸汽弹射器分别设在轴向甲板和斜角甲板的前端,每次可以140节的速度弹射22吨重的飞机。在斜角甲板上有三道拦阻索,可拦阻140节、19吨重的飞机,另有一道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拦阻网。斜角甲板两侧有宽阔的场地,每一波次可起降20架飞机。在舰桥上层建筑后部有2部飞机升降机,每部载重35吨,可同时运送2架飞机。它的机库长为138米,宽29米,高6.1米,总面积4600平方米,可同时停放25架"阵风"M战斗机。该舰装有SATRAP稳定装置和倾斜补偿装置,可在6级海况下进行起降作业,适合在风浪较大的大西洋海区活动。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2月22日,苏联在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该舰又被称为1143.5级,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该舰在建造中先后有过几个名字,"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勃列日涅夫"号和"第比利斯"号,该舰最后被定名为"库兹涅佐夫"号。

"库兹涅佐夫"舰装载了强大的防空火力,主力为4座SA-N-9垂直发射防空导弹,每座有6个发射单元,每个单元备弹8枚,总共备弹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系统配置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导弹,火炮射程2500米,导弹射程8000米;此外还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发射率3000发/分。作为反潜武器,该舰在舰尾两舷处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射程12000米。其电子设备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1部MR-710"顶板"三座标对空/对海雷达;2部MR-320M"双支撑"对海雷达;4部MR-360"十字剑"火控雷达,用于SA-N-9;8部3P37"热闪"火控雷达,用于SA-N-11;1部"蛋糕台"战术空中导航雷达。电子对抗设备为"酒桶"和"钟"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扰箔条发射器。

"库兹涅佐夫"舰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它既有舰队型航母特有的斜直两段甲板,又有轻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翘角滑跃式起飞甲板;没有装备弹射器,却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战斗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它将英国首创的"滑跃式"起飞方式与自己气动性能优异的苏-27战斗机相结合,在牺牲飞机作战性能的情况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舰",但仍自称为"载机巡洋舰"。"库兹涅佐夫"舰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况下,其载机方案为:20架苏-33战斗机,15架卡-27反潜直升机,4架苏-25UGT教练机和2架卡-29RLD预警直升机。

"库兹涅佐夫"号全长306.3米,水线长279.9米,宽37米,吃水9.87米,标准排水量53000吨,满载排水量65000吨,最大排水量66000吨。动力装置为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0000马力,最大航速29节。其飞行甲板长304.4米,宽72米,机库长152米,宽26米,高7米。其人员编制为1960名,其中600余名航空人员。

泰国"扎里克·纳吕贝"号航空母舰

1月20日,西班牙为泰国建造的航空母舰"扎里克·纳吕贝"号下水。该舰于1997年8月服役,既可有效实施反潜、反舰作战,又可支援两栖作战。实际上,早在1992年2月泰国海军就曾与德国不莱梅富坎公司签订合同,欲由后者承担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同年3月,因故改与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签订建造合同。

"扎里克·纳吕贝"号的下水,使它取代了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荣膺最轻量级航空母舰的桂冠,并使泰国成为继印度后第二个拥有航空母舰的亚洲国家。

"扎里克·纳吕贝"号可搭载15架SH-3"海王"直升机和12架"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扎里克·纳吕贝"号航空母舰舰长182.6米,宽27.5米,动力装置为2台LN-2500燃汽轮机,满载排水量11500吨。

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

该级航空母舰是最早采用滑翘式飞行跑道的航空母舰,其飞行跑道的前端约27米的一段,被做成呈平缓凹形曲面向舰首方向上翘的坡道,坡道的上翘度是以其前缘的切面与舰体基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表示,起初采用7度,现已改为12度。

"鹞"式飞机通过滑翘甲板起飞,使飞机载重增加20%,或在原载重情况下,起飞滑跑距离缩短65%;由于滑跃起飞不依赖甲板风,所以,航空母舰低速航行时飞机仍可起飞,这就节省了航空母舰的燃油,使其续航力增加,动力装置寿命延长;在母舰纵摇激烈时,滑跃起飞能照常进行,而且滑跃起飞时,飞机比较容易操纵。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马岛海战期间,该舰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级舰从1962年开始设计,首舰"无敌"号1973年开工建造,目前现役3艘,满载排水量20600吨;舰长209.1米,宽36米,吃水8米;首次将燃汽轮机用作航空母舰的动力装置,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为7000海里/19节,共载飞机21架,机种为"海鹞"垂直/短距起降机和"海王"直升机;全舰人员编制1051名,其中舰员685名,航空人员36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