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回首征服自然的历程(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10700000019

第19章 冰河“肿”起的包

藏北高原还是一片严冬的景象,连绵的山峦苍凉萧瑟,从雪峰绵延下来的河流还被冰雪覆盖着,犹如一条条洁白的神路,通向远方。

这条河是扎加藏布江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唐古拉山两侧高峰上的冰川,最终流入西藏第2大湖—色林错在我国东部,5月份应该已经是暮春,但在海拔5000多米的藏北高原,地面上的积雪刚刚融掉,而公路附近的这条村还冻着冰。

“咦!你们看,河里怎么鼓起一个大包?”过了唐古拉山口,“龙脊行”青藏高原考察队的一名队员指着前方说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本来非常平坦的冰河上突兀地鼓出一个大包,大家纷纷跑上前去观看。

这个冰丘直径与河床的宽度一样,高足有3米多,与上游下游的平坦冰面相比,它好像血管被堵塞,血液流动不畅造成的突起。“这是一个冻胀丘!”领队、中科院地理所的李栓科研究员观察后给队员们解释道:

“在秋末冬初,气温不断下降,河水开始结冰。河流结冰都是从表面开始,先是河面上结出一层薄冰。当温度继续下降,冰层下的水也开始冻结,水结冰后体积会膨胀,所以新冰会把老冰层拱起来。这里冬天温度可达零下几十度,河水不断冻胀,最后才形成如此大的一个鼓丘。”

“这么说,这种冻胀丘通常会在寒冷地区的河流里出现了?”一个队员问。

李栓科告诉大家,冻胀丘是冻土地貌的一种,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如果土壤里含水分很多,也会有冻胀丘,所以它不仅出现在河里。在藏北高原,因为土地冻胀而隆起的鼓包并不少见,而且每年都会有新的冻胀丘生成,给修筑公路和铁路带来不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