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10900000016

第16章 查理大帝“加冕”谜案

在法国巴黎罗浮宫无数珍藏中,有一座9世纪制作的青铜塑像。塑像为一骑马的英雄,只见骏马左前腿微曲,右后腿略抬,仿佛正缓步而行,而马上的英雄正身端坐,身材魁梧挺拔,左手捧象征权威的金球,右手举象征力量的宝剑,炯炯有神的双眼直视前方,透露出庄重威严的帝王气概。这位英雄就是法兰克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查理大帝(约742~814)。

法兰克王国是公元5世纪末到10世纪末由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当罗马帝国逐渐衰落的时候,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的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步渗入高卢东北部。公元486年,其首领克洛维击溃西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占领了高卢的大部分地区,以巴黎为首都,建立了墨洛温王朝。8世纪前半期,掌握宫廷事务的宫相查理马特逐步掌握了王国的权力。公元751年,查理·马特之子矮子丕平废墨洛温王朝国王自立,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重视与罗马教皇修好,教会势力也随之加强。公元768年,丕平之子查理即位,开创了加洛林王朝统治的新局面。

查理是位好战的国王,他把长年累月率军征战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公元774年,他就借罗马教皇求援之机,攻占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自兼伦巴德国王,并进军罗马,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公元772年~804年,查理经过多年战争,征服了萨克森和其他中欧地区。公元778年至801年,他与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人多次交战,夺得了埃布罗河以北的土地,在半岛北部建立了西班牙边防区。公元788年,他合并巴伐利亚。公元796年,他打败游牧部落阿瓦尔人,占领了多瑙河下游。查理曾抵御诺曼人的入侵,控制弗里西亚和布列塔尼,并进攻易北河地区的斯拉夫人部落,迫使其臣服。总之,经过五十多次战争,查理使法兰克王国成为控制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疆域西临大西洋,东至易北河及波希尼亚,北达北海,南抵埃布罗河及意大利中部。公元800年,查理在圣诞节被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遂称为查理帝国。以亚琛为统治中心。

但是关于查理加冕称帝这一问题,历史上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即有人认为查理根本就没有想要加冕称帝。自二十岁起便被查理聘至宫中供职的爱因哈德,在其著作《查理大帝传》中是这样写的:查理在罗马逗留了几天,教皇利奥三世召集附近地方所有愿意来的人,当着他们的面,也当着不可战胜的查理的全体骑士的面,宣布查理为皇帝和罗马教会的保护人。这时,查理还推测不出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虽然他不能拒绝看来是天命攸归的东西,但是他在接受新称号的时候,并没有感激的表示。因为他首先认为希腊人会燃起比以往更加嫉妒的怒火,他们会对法兰克王国策划某些危险的行动,至少也会更加警戒,以提防查理为兼并他们的王国而可能发动的突然进攻。照这样的话,查理是不愿意加冕称帝的。但是现代许多西方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查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完全能够控制当时的局势。如果他不愿意,教皇利奥三世也不会做出冒犯他的事情,他们一致认为查理加冕可能是他身边那些向往帝王梦的宫廷学者怂恿的结果。

但是查理为什么不愿意称帝,是不是心中有所顾忌呢?学者们经过研究,普遍认为查理不愿称帝的最大可能是忌讳教皇利奥三世。利奥三世在公元795年当选为教皇。教廷内一些贵族反对新教皇,肆意诽谤和攻击他,说他对法兰克人软弱无能。公元799年4月25日,反对派贵族竟然将新教皇逮捕,在监禁中对他进行折磨和虐待,扬言要刺伤其眼睛,割掉其舌头。于是利奥急忙邀请查理来罗马,查理立即派使臣去罗马把他救了出来。公元800年12月,查理亲自带兵护送利奥复位。刚复位的利奥自然对查理感激涕零,视同再生父母,不惜抓住一切机会报效查理。于是在圣诞节那天,当查理及全体骑士来到圣彼得教堂作弥撒,弥撒完毕,尚未站起来,利奥就急忙把事先准备好的一顶金冠戴在了查理头上,并高声祝贺说:“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查理却有些无动于衷,因为他知道利奥在报答他的同时,肯定还要攫取更多的权力。但是对查理来说,虽然他是个纯粹的基督教徒,但是他并不希望教会对政权的干预,因此他始终保留着“法兰克及伦巴德国家”的称号,并亲自主持自己的儿子的即位仪式。

诚然,无论查理是否愿意加冕称帝,他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并奠定了教廷和王廷对西欧进行教俗双重统治的体制。查理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称号。他采取了很多措拖,促进了当时封建领地制的发展,巩固了天主教会在西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他还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罗致欧洲知名学者前往讲学,派人搜集和抄写大量古典文献,督促贵族和教会人士致力于学习,这些成就被西方史家称为“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遗憾的是,由于境内各地区和各部族之间缺乏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帝国在查理死后不久就告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