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巡视进步与毁灭的发明(科普知识大博览)
14011100000020

第20章 额尔德尼冤死之谜

很多人知道有满文,却很少有人知道满文的创制者是谁,此人就是本文要叙述的冤死之人——额尔德尼。

额尔德尼,姓纳喇氏,世居都英额,自幼聪睿敏捷,勤学诗书,通晓汉文、蒙文,而且弓箭娴熟,机智善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很早就投奔努尔哈赤麾下,建立了许多功勋。其中,最为人们称颂的,是创制满文,对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丰富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化宝藏,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文韬武略,深为努尔哈赤赏识,他的地位也日益上升,甚至成为同四大贝勒平起平坐之人,然而,他死得太冤了。

早在天命六年(1621)的十月,八旗军进驻辽沈后,额尔德尼因功由参将升为副将。在这国家富强、个人荣升的双喜临门形势下,为巩固、扩大后金国的统治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深受人们敬仰的额尔德尼万万没有想到,灾祸就要临头。天命七年(1622)正月,雅逊、武纳格二人向努尔哈赤报告额尔德尼犯有贪污罪,法司遂搜查额尔德尼家,抄出汉官送给他的八头猪,以及鸡、雉、稻、米、面等,并全部没收其绸缎、蟒缎、毛青布、翠蓝布、衣物等家产。努尔哈赤见查到“赃物”,非常气愤地说:“大汗身边的人,可以有些财物,但汉官之馈赠少接受还可以,多接受就是犯罪。”于是将其治罪,革了副将职,贬为闲人,留下一部分财产,其余全部没收。

这样的处理很不正常。额尔德尼不属于贪污,而是属于人情通例,没有触犯王法。如说接受馈赠略多了点,说说也就可以了,根本值不得如此大惊小怪,立即送往汗的衙门,并抄没额尔德尼的家。这种做法,就是要小题大作,将额尔德尼置于死地。努尔哈赤果然中了圈套。

祸不单行。天命八年(1623)五月初,额尔德尼的婢女,告发额尔德尼收了朝鲜人送来的绢,把获得的东珠与金银藏在井里,在上次抄收其家产时,额尔德尼去了其妻弟之家隐藏东珠和金子。努尔哈赤大发雷霆,传问额尔德尼有无此事,并威吓说:“如有隐藏,交出后可免罪,如果隐藏不交,定了罪,就不能帮助你了。”额尔德尼经不住此番威吓,拿出了东珠,并回答说:“这些东珠是雅逊妻子给的。当时雅逊妻将这样的东珠二十余颗送与哈达格格(皇女),格格没要。我妻子去雅逊家,正好赶上雅逊妻开箱,因为我儿子有牙病,于是正好用它来研敷患处。所给的东珠、珍珠,都是在汉人王国臣那里买的。”努尔哈赤下令查审,与王国臣核对时,珍珠多于王国臣所卖的数目。所以,众督堂就审问额尔德尼说:“假若是雅逊妻所给的东珠,在抄家时为何没被搜出?你当时为什么不说是雅逊妻给的,此类东珠雅逊家怎么还有二十余颗?你藏匿东珠,为什么卸罪于雅逊?为何在抄家时将东珠送藏到别处?”遂拟处额尔德尼夫妇死罪。又将婢女告发后,尔额尔克图、布尔哈图、布彦图等额尔德尼的族人曾与额尔德尼闭门私议之事,报告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非常愤怒,下令杀掉额尔德尼夫妇,一代英才额尔德尼就这样被杀了。尔额尔克图鞭打一百,刺耳鼻。布尔哈图、布彦图各鞭五十,刺其耳。

此案的审理和判决,完全错误。按照《满文老档》的记载,众督堂是以额尔德尼隐藏了东珠,拒不承认,进行诡辩而定为死罪的。这个结论不太公正。这样的裁决,十分荒谬,缺乏证据,漏洞百出。按努尔哈赤的话讲,如有隐藏,交出后可免罪,额尔德尼交出了东珠,督堂仍揪住不放,而在东珠的来源上大做文章,可见是别有用心。额尔德尼解释东珠是从雅逊的妻子那里要来的,雅逊的妻子曾将这二十余颗东珠馈送哈达格格,格格未收,这一解释,得到了哈达格格的证明。当额尔德尼被杀后,哈达格格出来证明确有其事,并说曾把这事告诉过四贝勒皇太极、德格类贝勒、济尔哈朗贝勒和岳托贝勒,他们都知道此事。退一步讲,就算是额尔德尼有过“隐藏”,应该惩治,也不应定为大罪而处死。从前有过类似的甚至比此事更大的私藏财物之事,努尔哈赤虽气愤异常,也只是训斥其人,没收财物而已。

额尔德尼死得太冤。他在金国朝野中声望极高,万民敬仰,因而当他冤死之后,反响异常强烈,都为他惨遭陷害而鸣不平。努尔哈赤知道以后,不仅没有冷静思考,检查此案处理是否得当,理由是否充足,证据是否可靠,反而发表长篇谕旨,强词夺理,巧言诡辩,恶语威胁,一意孤行,硬说额尔德尼犯了大罪,死有应得。

天命八年五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召集八旗贝勒、大臣,专门就额尔德尼案件,大发议论,警告群臣。

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说:“听人说额尔德尼受冤而死。哈达格格告诉诸贝勒说,雅逊之妻馈送东珠二十余颗这个事是真。这话假若属实,那就是我的错误了。然而情况并不是这样。”努尔哈赤指出了额尔德尼不应拥有大量财物,认为东珠之事也不属实,他质问群臣说:“雅逊之妻给你哈达格格二十余颗东珠,你格格难道不是我的心肝肉吗?为什么不把这事告诉我?假使格格告诉了诸大臣,你们诸大臣又为什么不告诉我?这难道就是你们所说的公正吗?”他又说:“乌拉的哈斯瑚贝勒,有用斛盛装的东珠,仅仅才卖我一二颗,这二十余颗东珠,我可不知道雅逊是从什么地方弄到的,莫非是雅逊有用斛或斗装的东珠?”其话外之意,雅逊弄不到这么多的东珠,额尔德尼从雅逊处要二十余颗东珠不是事实。然后,努尔哈赤提醒审理这个案子的大臣,都应当持公正之心,并以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等国大臣,不持忠心,奸谗贪婪,导致亡国之事实希望诸大臣忠心为之。

努尔哈赤这次讲话,很不寻常,专为一事召集众人,说了那么多为自己辩解的话,这是罕见的。他明知诡辩不足,无论如何,也掩盖不了他的“如有隐藏,交出后可免罪”的前谕,但却以恶言相胁,明明是一人之事,反过来大训群臣的不忠,以“君毁则臣亡,君福则臣亦贵”来劝诱胁迫八旗贝勒、大臣同意他对额尔德尼的处理。他明知有错,又偏要文过饰非,一错到底,以压服臣民。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这次训话,不仅没有掩饰住处死额尔德尼之过,说通和压服了广大臣民,反而事与愿违,亲为皇女的哈达格格出来作证,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以及其他三位贝勒也声明知道东珠之事,反映出军心、民心、臣意的不平。他使人们猜测出额尔德尼遭杀的真正原因,是他成为诸贝勒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斗争的牺牲品。

尽管努尔哈赤为错杀额尔德尼一事绞尽脑汁,极力辩解,严格控制,但它毕竟是一个错案,是个冤案,无论是谁,哪怕是威震天下的君王,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不能长期掩盖此案的真相。就在额尔德尼屈死以后的第十年,天聪汗皇太极正式为他平了反,高度评价他创制满文的丰功伟绩,指出:“额尔德尼遵太祖指授,创造国书,乃一代杰出之人。”顺治十一年(1655),又追谥额尔德尼为“文成”,他的儿子则官至銮仪卫冠军使,九泉之下的额尔德尼可聊以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