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14011900000030

第30章 幸福的感觉

文/赵德斌

周日,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漫不经心地吃晚饭。柔和的灯光下,五颜六色的菜,看着他们爷俩香香甜甜的吃着我烧的饭菜,我觉得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我不禁问儿子:“什么是幸福?”儿子想了一下说:“幸福就是能考上一中!”对了,再过十几天,他就要考高中了。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是他的幸福啊,难怪儿子对幸福的理解是这样。

再去问丈夫,他答:“幸福就是自由自在,不要有约束。”

我笑了:“难道你在家里感觉到约束了?我对你也够宽松了,”

“不是说家里,我主要是说在单位里的感觉。”

他反过来问我:“你说,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感觉吧,就像现在,我觉得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安安稳稳的饭!”

由此,引出一段什么是幸福的思考。我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考虑着这个话题,不知道我对幸福的理解对不对“噢!噢!噢……”外面的一个小孩子在大叫着,那个我叫他为“小面孩”的4、5岁孩子,正在外面快乐的唱着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歌。

“小面孩”是我给他起的名字,因为我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的一家在我们小区的门口租了一间十几个平方米的屋子,开一个小面店,做面条、馄饨皮生意的,因为孩子一天到晚和他的爷爷父亲母亲一样身上总是白乎乎的,沾满了面粉,所以我就叫他“小面孩”,我丈夫则叫他“小面团”。

“小面孩”是我们看着他长大的。从他妈妈大肚子起,就知道他了。我们经常去小店里买面条,他们白天在屋子里轧面条,工作的地方没有一点可以让人休息的角落,晚上就爬到搭的阁楼上去睡觉,有一次我晚上7点钟从单位回来,想到要到面店里买点汤团,就去了小店,看见他们爷爷叔叔父亲母亲几家7、8个人居然都在阁楼上睡觉。问之说是各家人之间只挂着一层布帘。

夏天洗澡也是穿了短裤在外面放一盆水冲洗,吃饭也是在外面吃,放一张桌子,有的蹲着,有的坐着,吃的简简单单、津津有味。一切的生活活动都在门口的空地上进行。

这样的环境,一年又一年,他们一家还是过的其乐无穷!赚着他们的辛苦钱,过着他们简单而知足的日子。他们早上4点就起来了,做面条,给各个饭店送面条和馄炖皮子,晚上也睡的不早,为了生存一天很是辛苦。

“小面孩”生下来好像就是在门口长大的,他好像就是我们小区门口的一道风景。也是早上4点就起来,很小的时候放在推车里,不管外面是冷是热。尤其是大冷天,风中总是有他的哭叫声,让我听了心里痛心。大一点会走了,就由着他在门口东跑西走的,大人们还是专心的干着自己的活计,很少去管他,由着他在地上爬爬,在泥里蹭蹭的,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身上不是尘土就是面粉。

有一次我下班回来看见“小面孩”在马路上乱跑,越跑越远,我叫他,他不停,于是我赶快跑到小区门口告诉他的家人,家人这才想起小孩子,赶快骑了自行车去追赶,才把那孩子领回来。

风里雨里的,“小面孩”倒是没见他生病,也结结实实的长大了。只是没有什么小伙伴,小区里的孩子都是有大人们陪着下楼来玩玩的,“小面孩”看着他们的眼光是那么的渴望,但是那些孩子总是在大人们的关照下,离他远远的。

“小面孩”没什么玩具,只能跑到垃圾箱前找一些人们丢弃的盒子、瓶子来玩玩,小小的年纪倒也知道纸箱能卖钱。我有一次手里拿着准备丢弃的纸箱,谁知道他竟然以飞快的速度跑来大叫着:“给我!给我!”

“给你干什么?”

“给我能卖钱!”听着他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个事情,我心里说不出来是高兴还是悲哀。于是“小面孩”常常成了我们家里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

有时候问起他爷爷:“你们这样很是辛苦啊!”他总是说:“不辛苦,比起老家来要好多了,有钱挣,过几年可以回家盖起大瓦房来的。”

“小孩子,呆在门口不好,应该让他去幼儿园啦。”

“噢,也想送他去,但是要许多钱的。”

“你觉得生活快乐吗?幸福吗?”

“比比乡下老家的人,我已经觉得我们很幸福了,我们有吃有穿有活干,还不幸福吗?”

“小面孩”的爷爷说的多么好啊“噢噢!……”小面孩还在快乐的大声地叫着,小面孩的家人也围在一起吃晚饭了。

我终于明白了:快乐是一种思想。思想快乐,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思想不快乐,你就永远快乐不起来。

其实幸福是一种绝对自我感觉,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一个人幸福与否,过得好与不好,最终都得回归自我,都得经受心灵的锤打和拷问。只要你觉得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自己感到不幸福,无论在别人眼里多风光,你的心里仍然会是一片冰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明白了,自己这一辈子到底要什么幸福和快乐只有自己去寻找,你懂得了,了解了,无论在何处都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