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14012000000019

第19章 不要急于解释

文/李秀红

北京师范大学有一块镌刻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碑,这块碑对未来老师提出了行为规范。教师要以自己的道德为学生作出榜样,教师的职责应更偏重于育人,偏重于对学生素质和品格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中国古代思想家韩愈,早就在师说中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的观点,他是把传道(品质教育)列在受业(知识教育)之前的。然而现在的教师恐怕已经把90%的精力化在知识教育上了,因为分数已经成了现代学生进入大学最有效的一块敲门砖,这使得原本纯粹的知识,也羼杂了市场经济的成分,至于思想品德,本没有量化标准的,以至被逐渐淡化。

老师一向被誉为“灵魂工程师”,这就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老师是学生的表率,也是社会的表率,所以老师要“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对老师知识层面以外的道德诉求,既教书又育人是一个老师教学的两个层面,不可或缺。道德教育绝不是课堂说教,而是老师以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感化着他的学生。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学生心田,这种教育在书本之外,在不经意的一言一行之间,这样的老师首先在于自己的品格修养。

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戏曲学校的老师在上表演示范课,课程内容讲述了一群从战场上逃离出来的难民,为了寻求和平,沿途颠沛流离,历尽艰难的过程。上课前,老师在教室走廊里遇到了他的课代表,课代表发现一向很注重仪表的老师,今天衣服的纽扣没有扣,鞋带也松了,他想一定是紧张了,因为今天有许多人要听他的课,必须提醒他。老师非常感谢他的提醒,马上扣上了纽扣,系紧了鞋带,并说了声谢谢。上课铃声响了,大约过了一分钟老师才匆匆赶到教室,大家发现今天老师有点反常,因为他上课从不迟到,而且今天衣冠不正,纽扣未扣,鞋带松弛。因为迟到了,所以他似乎忘记了日常上课时的礼仪。一进教室马上就进入了角色,他把难民在战争中所受苦难,以及向往和平的心态,表演得淋漓尽致。长时期的热烈掌声,表达了大家对他成功表演的肯定。

在课后评析时,老师讲,如何理解难民们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后的“疲惫”、“饥渴”心态,是表演中必须突出的重点,否则就很难展现难民向往和平的主题。如何表演惊慌、“疲惫”、“饥渴”等心理状态?上课迟到、纽扣散开、以及鞋带松弛等,都是这位老师为了营造逃难的气氛而设计的细节。原来如此,但有人又问,为什么老师当时不向课代表解释清楚,他是这样解答的:“当时学生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对于别人的关爱与善意,必须坦然接受,至于知识的传授可以放到后面”。这位老师为我们作出了这样一个表率,那就是:当别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不要急于解释,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感谢别人的提醒,千万不要随意关闭别人对你的善意之门。这样的老师正是以自己的品德在感化他的学生,我们希望这样的老师能多一点,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