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14012200000029

第29章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文/蔡学利

东汉光武帝的大将冯异,作战勇猛,治军严明,为人谦逊恭谨。在路上一旦与其他官员相遇,必把车引到一边让别人先过去。每次征战结束,众人争功论赏,他总是避到大树下不置一词,被人称为”大树将军“。可是队伍整编时,众将士却纷纷表示”愿随大树将军“。

北宋时,吕蒙正为相。一次上朝,有大臣在帘后嘀咕他:”这小子还能办好正事?“吕蒙正装着没听见,悄悄地避开了。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要追查嘀咕他的人。吕蒙正连忙制止说:”查出来就会耿耿于怀,忘不了他,还是不查为好。“明朝人杨翥,曾做过礼部尚书。一次,邻家丢了鸡,指着”杨“姓大骂。家人气不过,而杨翥却说:”城里又不是一家姓杨的,何必计较?“另有一家邻居住房较窄,下雨就得从杨翥家排水,弄得杨家又潮湿又肮脏。家人想找邻居交涉,杨翥劝阻道:”总是晴天多雨天少嘛!“。

冯异不与人争功;吕蒙正不因小怨耿耿于怀;杨翥更是处处谦让邻里,他们的这种宽宏大量之德行实在是令人叹服!

不把矛盾进一步激化,又博得了令人称道的好名声,这是为人处事的一种高层次追求,然而,这并非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反而常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因为小摩擦变成大火拼的事件。能够协商解决的,偏偏要对薄公堂;本可以作朋友的,偏偏要成为仇敌。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邻居是个猎户,院子里养了一群凶猛的猎狗。这些猎狗经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请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不以为然,口头上答应,可没过几天,他家的猎狗又跳进牧场横冲直撞,咬伤了好几只小羊。

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法官评理。听了他的控诉,明理的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依照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样一来你就会失去一个朋友,多一个敌人。你是愿意和敌人做邻居呢?还是愿意和朋友做邻居?“”当然是和朋友做邻居。“牧场主说。

”那好,我给你出个主意,按我说的去做。不但可以保证你的羊群不再受骚扰,还会为你赢得一个友好的邻居。“回到家,牧场主按照法官说的,挑选了3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3个小儿子。看到洁白温顺的小羊,孩子们如获至宝,每天放学都要在院子里和小羊羔玩耍嬉戏。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们的小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结结实实地锁了起来。从此,牧场主的羊群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为了答谢牧场主的好意,猎户开始送各种各样的野味给他,牧场主也不时地用羊肉和奶酪回赠猎户,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

其实,这个故事中的法官教给牧场主的正是”善待别人“的道理。有个词叫”与人为善“,意思是”跟人交往要善良“,”善良“是什么?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按我的理解,就是心眼儿好、心术端正;没有害人之心;对别人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能够理解、谅解和宽容;不跟别人斤斤计较;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为别人做了好事不图回报,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不记恨别人等等。

这个故事也是对”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句话的最好注释。

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踩你两脚,但是,踩过之后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不过,善良与宽容也决不能没有尺度。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也许是过分紧张,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唉呀!不得了了,他暗暗叫苦,顿时惊恐万分,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

理发师是个常在江湖上行走的人,深知人之一般心理:盛赞之下怒气消。他情急智生,连忙停下剃刀,故意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仿佛要把宰相的五脏六腑看个透似的。

宰相见他这模样,感到莫名其妙。迷惑不解地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理发师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解释说: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宰相一听理发师这么说,哈哈大笑:那是宰相的气量大,对一些小事情嘛,都能容忍,从不计较的。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相爷的眉毛刮掉了!相爷气量大,请千万恕罪。

宰相一听啼笑皆非:眉毛给刮掉了,叫我今后怎么见人呢?不禁勃然大怒,正要发作,但又冷静一想:自己刚讲过”宰相气量大“,怎能为这小事,给他治罪呢?

于是,宰相便豁达温和地说:无妨,且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就是了。

有宽容之心,固然让人钦佩。但当你身边的人铸成了大错,实在难辞其究时,你还需要纵容、庇护他吗?

年第12期《青年文摘》(彩版)”成语推敲“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小忍乱大谋》的文章:

春秋郑庄王,母亲因其难产而生而不喜欢他,独独溺爱他的弟弟共叔段,总为共叔段谋取功利。庄公以孝道为重,不想因此而伤国体,从而一味忍让。结果,共叔段先是索要他的城池,进而分割他的权力,最后居然恩断情绝,篡谋王位,险些夺了他的江山。

忍耐总是由小变大,侵害也总是得寸进尺。这是铁定的规律。

如果,千里之堤容忍蚂蚁在身上安家,终于有一天将顿然崩溃。

由此可见,过分的”忍让“有时是另一种杀人的凶器,关键时刻它会杀掉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权利,甚至我们的未来。所以,在某些问题上,我们要有较真的态度,要有严格的原则,要有防微杜渐的眼光,要有刚正不阿的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