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无泯(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14012200000033

第33章 道德离我们有多远

文/韩苗苗

昨天中午休息的时候随手翻起厂刊,在上面看到一篇文章《都是猪骨头惹的祸》,竟也阵阵心寒。

或许这就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在以前就都看到了,我们也曾经讨论过这个话题,但人微言轻。既然今天办公室提出了这个话题,我就斗胆不吐不快,就权当我放肆一回吧。

前几天看过一本书,乃中山青年作家谭功才的散文集,书中道:”变得让人疑其为类人猿托生,比如上了厕所不冲水,即使勉强冲了也是通的一脚蹬向水龙头。洗手时又是日的一声挤出一大堆洗洁精。去饭堂吃饭原本只是取点纸巾抹抹嘴,哪知又是日的一声拉出米许长。我在想那嘴再脏也不会脏不过屁眼吧,揩过之后明明眼前就是垃圾桶,却又是日的一声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了要诘问一声,那回答简直要逼得你上吊:关你X事!“看到这里,脑海浮起公司里的一幕幕情景……办公三楼的楼下,人工喷泉鱼塘边有一垃圾桶,总是看到某些自以为有文化的、吃完饭后边走边用纸巾轻轻擦拭着嘴边的油污,也许就是所谓的猪骨头啃多了吧。距离桶边两三米,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兰花指,总是让我想起”笑傲江湖“里面的岳不群。于是,垃圾桶的周围也就开满了天山雪莲。

酱五班的对面的转角处,乱七八糟堆放着许多的破损酱油鸡粉、耗油腐乳。每次看到杨总、梁经理、贾经理他(她)路过的时候总是弯腰把那些散落到路中间的破损移至路边。也经常看到机洗班的林梳明大哥在拉500克大厨邦玻璃瓶的时候,把车放在一边,去整理整理它们。这是一条繁忙的路段,人来人往。也总是看到那些用鼻孔看人的人总是忽略了脚下。也总是看到那些忙碌的同志在破损品上一次次的摔倒,爬起来说,哪有这么做事的?然后拍了拍灰尘,为了跨十亿去添砖加瓦了。

某员工,一个喜欢古诗词的年轻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班组每个人都喜欢他,就连那些总是拿斜眼看外地人的本地阿姨也中意和他”煲煲冬瓜。“因为他肯帮助每一个人,因为他从不计较得失,因为他总是笑起来很腼腆。

忽一日,不知得罪了何方圣人,贬至基层。

旧年的年终员工考核前夕,一有文化的班长与每一位员工说,”某人怎样?好像他的心思不在我处,虽其做事还行,但总得有人需下地狱啊!他不下,你下?“如此,在班长的谆谆引导下,很多人也就为了生存,把太阳当成了月亮。于是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后来此班长为了更好的发展,辞去了公司的班长职务。他走了,带着他的文化走了,于是某些人的文化也随他一起带走了。

现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存在这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猜忌、欺骗虚伪,也许是我们习惯于把正的说成反的,把好的说成坏的,道德在迅速萎缩、极度滑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多的人也许都有过我这样的疑问。但他们只停留在表面上看问题,没有向更深层次想一想。

就如企业文化、班组文化。某班,也因有了公司的强大,也就顺理成章有了中午的猪骨头,于是就有了多年的一道风景。一人把关,万夫难开了,其人拿着汤勺,面前整整齐齐排开了八九个口盅,等到时间一到,不顾后面若干人的排队等候,在此独钓寒江雪。后者极度的看不顺眼了,麻烦您可不可以快点?催什么!我打的九个人的呢。后两日,班会上新任班长关注了此事,维持了多年的这种现象也就销声匿迹了。

为什么此现象维持了多年?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其实想说的很简单,每一个班组成员其实都在看班长,他们也经历了一茬又一茬的新班长。每一个班长的到来,也就带来了不同的班组文化。为了生存,很多员工的思想也成了墙垛上的野草。当然,这个错也不在他们,他们还要吃饭,家里还有小孩、老人。

也许这就是我们需要用道德来规范我们心灵深处的弱点了,难道这些还不可怕吗?难道我们真的舍弃了五千年的文明而不顾吗?难道我们忘记了父母老师给我们的传统道德了吗?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了!

曾几何时,我们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感叹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时候,我们应该深思了,我该怎么做?道德离我自己有多远?

近几年公司引进了大量的大学生,我们希望他们能真正的起到带头作用,用他们的文化和素质去引导更多的员工,因为他(她)们在我们心里就是文化人,我们羡慕他(她)们,他(她)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个别的文化人用他(她)们的鼻孔看我们。

胡侃了。最后也引用《布衣天子》里张国立的一句话:”如果我说错了话,您就掌我的嘴吧,直掌得我满地找牙。“